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76|回覆: 0

[醫藥臨床] 濡脈緊脈同時出現,表示體內痰瘀且寒

[複製連結]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2-10-31 13: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導讀

在臨床上,脈象的表現非常多樣,除了單一脈象之外,還會有複雜的組合脈象。比如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種脈象,就兼具了看似完全不同感覺的濡脈與緊脈。濡緊脈的形成機理是什麼?治療時對應哪張主方?答案就在今天文中。

一女性患者,30歲。因『反覆雙膝蓋疼痛』就診。現左側膝蓋稍腫、疼痛明顯、發緊,難下蹲,走路及蹲下疼痛明顯,平時出汗多,腹診雙側胸脅下方冷,脈診雙關脈獨大而濡緊滑,余脈沉細而實,舌淡白。

有人會問:脈象為什麼會濡緊同時出現呢?當然會的。這就像痰和濕氣經常會同時出現一樣。

如圖71、圖72,濡緊脈外面一層比較鬆軟,就是濡弱之意,提示濕氣的存在;繼續按下去,就變得充實緊滑了。這緊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感覺就像是按在了一團揉實的麵團上一樣,提示痰濁結聚的存在。而細實之脈,就是脈象細而充滿,按下去缺乏彈性和空間。雖然細,但是卻沒有乾燥枯澀的感覺。這種細實,就是寒實的表現了。

濡緊脈圖的實脈圖像

濡緊脈圖的實脈圖像

圖71 濡緊脈圖【實脈】

濡緊脈橫截面圖

濡緊脈橫截面圖

圖72 濡緊脈橫截面圖

處方用大劑量白朮、附子,去中焦之寒濕,加半夏去中焦之痰。寒濕及痰濁中阻,比較常見,用藥需要斟酌。如果濡多滑少,用白朮、附子為主,半夏為輔助;如果滑多濡少,用二陳湯加平胃散,去中焦痰濁甚效。

脈沉細實,為寒為瘀,用當歸四逆湯合吳茱萸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另加靈效活絡丹。因為患者肌肉鬆軟且汗多,膝關節略腫,故加防己黃芪湯。為什麼不用白芍呢?因為脈無弦亢之意,故不用,以免制約桂枝、附子的力量。

處方如下:

防己20g,黃芪45g,白朮30g,熟附子20g,川牛膝15g,乳香6g,沒藥6g,木瓜15g,生薑5片,炙甘草10g,肉桂10g,半夏10g,細辛6g,桂枝20g,麻黃9g,大棗15g,吳茱萸6g,柴胡10g。

5劑。

患者吃完藥後複診,膝蓋痛症狀減輕,站久仍覺得膝蓋發酸。因左脈相對右脈偏細,尺脈又細,故加當歸、生地黃。這次吃完後,患者膝蓋痛的症狀就完全消失了。

臨床上,膝蓋痛很常見,本案是膝蓋痛比較多見的一種證型。回想以前我治療膝蓋痛,知道用透骨草、威靈仙、仙鶴草等就以為什麼膝蓋痛用上都會好,後來發現不是的,再後來又看到去杖湯治療膝蓋痛,又以為撿到必殺技了。經過不斷地實踐後,才發現,唯有回歸經典,才是正道。唯有【傷寒論】才是金標準,才能告訴你問題的本質。

就像本案,寒濕脈濡弱用甘草附子湯,其中白朮、附子祛寒濕,桂枝將那藥力打到四肢關節上,甘草制約附子的暴性,使得陽氣沖發在心臟承受範圍內。這就是經典告訴我們的大方向,將這個掌握了,以後凡是遇到脈證對應者,用之必效。

又如本案,脈之沉細而實者,結合症狀、舌像,是寒瘀之實也,不用當歸四逆湯,不用吳茱萸湯,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療效就出不來。

所以,把經典學好、用熟練,最終運用圓活,才有變化出靈巧的可能。這才是學習中醫的正道。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