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0|回覆: 0

[史學] 藏族傳統知識與生態環境的變遷(二)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12-6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史論壇


  
佳碧村飼養的牲畜主要有犏牛和山羊,通常每個家庭飼養五六頭犏牛和數十隻羊,冬春季節在村寨周圍的山上放牧,夏季到海拔3500米至4000米的高山牧場放牧。近年來由於畜牧業的萎縮,高山牧場已經廢棄,山羊也只有兩三家人繼續飼養,犏牛數量也急劇下降,有些人家甚至把公牛賣掉,只留下母牛。2005年佳碧村有犏牛135頭,山羊427隻、豬150頭。  
   狩獵是佳碧村民一項傳統的生計方式。在1994年以前,販賣麝香曾經是重要的現金收入來源。1994年政府禁止狩獵並沒收槍支,狩獵活動已成為歷史。
自1990年以來,由於日本市場的需求,松茸採集成為村民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每年6月份到9月份的雨季時期,佳碧村民便爭相到高山採集松茸。松茸採集收入雖然受市場影響要波動,但十餘年來每戶人家每年均有三四千元人民幣的收入。
在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末,國家允許林木開採,伐木業為地方經濟的支柱,亦是佳碧村村民當時的重要收入來源。1998年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政策,村民除了建房可以砍伐一些樹木外,經營性伐木已經被完全禁止。在伐木業盛行時,運輸業也應運而生。而禁伐之後運輸業也隨之蕭條,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從事其他物資的長途運輸。
佳碧村位於昔日茶馬古道和卡瓦格博轉經路的必經之地,因此村民歷史上就有外出經商的習慣。今天隨着市場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村民離開村子到外地經商、打工,遠至昆明、拉薩和北京,近到德欽縣城和香格裏拉。
    最近五十年以來,由於一些人為的因素,佳碧村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脆弱的生態體系,遭到破壞後很難恢復,對當地本來十分惡劣的生存環境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其結果不僅制約了當地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而且直接威脅到了當地人的生存。
    是什麼原因使該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這些破壞對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影響如何?如何恢復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當地社區如何可持續生存和發展?作為在當地世代居住的村民又是怎樣看待他們所處的生態環境,以及解決面臨的變化和問題的呢?
三、傳統的知識體系
    德欽藏民世代生存於高山峽谷,千百年來形成了豐富的崇拜自然、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知識體系,它包括生境的信仰、生境的本土認知和生境的傳統管理制度、知識和技術等。
(一)生境的信仰
1.神山信仰
    神山信仰源於德欽當地藏民早期萬物有靈的自然信仰,隨後又成為苯教神o信仰的一部分。當佛教傳到德欽後,神山信仰曾與佛教發生衝突,但隨後又被迅速納入到佛教信仰體系中,神山的山神也成為佛教的護法神。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海拔6740米的念青卡瓦格博神山,傳說中他曾與蓮花生鬥法,最後被蓮花生收服皈依佛教,並成為護法神,位列藏區八大神山之一。
    今天德欽的每個藏族村莊都有自己的神山,並以念青卡瓦格博為中心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神山信仰體系,這些大小神山紛紛成為卡瓦格博的妻子、太子和將軍。無論神山的大小和地位高低,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神山上的花木、動物等一切生靈都屬於山神,並受到他的保護,任何人不能砍伐神山上的一草一木,不能獵殺神山上的動物,否則就會遭到神山的懲罰與報應。
    在佳碧村有着五座神山,他們是貢格白頂、布扎座、崩姆邊松、阿四姆九和格碩登。貢格白頂位子佳碧村東部,與白馬雪山相鄰,是佳碧村南北兩部分原始森林的守護神;布扎座位於貢格白頂的西南方,在佳碧村南北兩部的原始森林之間,是佳碧河的源頭守望神:崩姆邊松,簡稱崩邊松,位於佳碧村北部德維公路旁,傳說是卡瓦格博的第三個女兒,是貢格白頂的第三個妻子;阿四姆九,位於佳碧村與昇平鎮的子水村的交界處,傳說是位女神,也有傳說是卡瓦格博的妻子;
格額登,也稱格勒宗,又稱瑪兵扎堆吾學,傳說是卡瓦格博的守門大將,位於佳碧村西南部、瀾滄江大峽谷邊,這座神山在(大瓦博降伏八大宗的傳說>一文中又稱格贊波宗,是佳碧村的地位最高的神山。它的山神(曰達)『馬兵扎維吾說』是瀾滄江流域雲嶺鄉河谷地帶木、火、土、金、水五大山神之首。它的名字起源於月亮。月亮在藏語中口u『格勒』,『宗』為神山之意。所以『格勒宗』山腳下的瀾滄江大灣峽因此得名『月亮灣』。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是『格勒宗』神山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格汝農』(『格汝農』即情人相會之意)。故事中格薩爾王和他的情人仙女阿達拉姆常年相會於此,因此得名。在村民的傳統信仰中,這些神山上的山神地位不同,法力也各有高低。如『格勒宗,,主宰了佳碧村生計民生的運勢和對環境的庇護。村民對山神很敬畏。這種敬畏的思想延伸到神山所轄之下的山水樹木。村民與之相處,只有保護和敬重神山,和諧相處才能得到神山的庇護,才有生計民生的發展。在村民的傳統信仰中,還有一種地位比山神低的土地神一一.:勒』。一般都居住在農戶房前屋後的大樹裏。如佳碧村『德色家』的側柏樹下;『忠米家』的柳樹裏;『娘瓦家』的黃果樹裏(後被活佛遷到河邊的柳樹裏)。在『勒』盤踞的地方,如果不保持乾淨與安靜,則對這些大樹所屬家庭和臨近農戶不利,甚至會讓家人生怪病,牲畜不明死亡。『勒』與山神不一樣,』勒』對人造成傷害時,可以請法力高深的活佛做法事控制『勒』的傷害,也可把『勒』搬遷到另外一個離農戶稍遠的地方。而山神則不能被搬遷,只有敬供。原來無『勒』的地方如果在房前屋後種下側柏樹、S果樹、竹等植物,則容易引來其安身定居。如果發現『勒』定居,一定要敬供起來,環境保持乾淨與安靜,這樣,『勒』就能幫助家庭財運興旺,否則就會製造疾病與災害。
    除了農曆每月十五佳碧村村民都要到神山焚香,祈禱神山保佑和賜福村莊外,每年春節期間還有專門的祭祀神山儀式:大年初一全村男性要登到格勒宗神山頂,女人要登崩那宗姑神山,早晨村民們請年長者焚香、誦經向神山祈福,下午逐漸轉化成為聯歡活動,大家圍着燒香台唱歌、喝酒和跳舞直到夜晚;大年初二全村男人祭祀貢格白頂神山,女人集中到村中的寺廟念經;大年初三全村男人祭祀布扎座神山,女人則到村中的白塔念經;大年初四全村祭祀阿四姆九神山。    由於神山信仰的約束,神山上的樹木砍伐和狩獵活動被完全禁止,
這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佳碧村周邊生態環境的作用,而且效果顯著。據村中老人敘述,新中國成立前佳碧村被原始森林包圍着,夜裏在家中都聽得見野獸的嚎叫聲,一個人晚上不敢出門。至今從老人嘖嘖的感嘆聲中,可以感受到當年對神山的敬畏,但更多的是懷念。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