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8|回覆: 0

[史學] 戴逸:我走上了歷史教學和研究的道路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7-9-19 15: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讀書報
戴逸
1926年生,原名戴秉衡,江蘇常熟人,1946年上海交通大學肄業,轉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1948年前往解放區,在華北大學學習工作。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建校,任中國革命史實習教員,1953年任中國歷史教研室講師,專攻中國近代史。1956年任
副教授。1961年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副主任兼中國歷史教研室主任。文革期間被批判審查,下放江西餘江五七幹校勞動。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復校,成立清史研究所,任副所長、教授,1980年任所長。1982年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博士生導師。1988年任中國史學會會長,1989年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1992年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小組成員,1996年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長。2002年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啟動,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
主要著述
【中國近代史稿】、【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簡明清史】、【乾隆帝及其時代】等
我一生在歷史學的路途上跋涉近六十年,不能說一帆風順,也還稱得上比較暢通,沒有遇到太多的坎坷和阻難。也許因為磨難不多,故成就不顯,碌碌平庸,在學術上鮮有業績。我一生過着讀書人的普通生活,雖攻研有恆,執筆尚勤,著作十餘部,文章六百餘篇,但滿意者少,總有一種『學力不厚』,『貢獻不多』的負疚之感。
人生總會有多次機遇,我青少年時代有幸抓住了三次機遇,走上歷史教學研究的道路。
第一次機遇 頑劣學童的轉變
第一次機遇是小學畢業以後,小學時,我不吵不鬧,不好說話,不願交往,但不愛讀正課,從不好好閱讀課本,卻愛好各種遊藝,讀各種小說、連環畫。因此成績劣等,功課好幾門不及格,小學幾乎未能畢業,幸而學校網開一面,給我們班兩個最差的學生『奉送』畢業。畢業典禮那天,我知道自己不能畢業,在家中躺在一張藤床上,發悶犯愁。手裏拿着一本彈詞小說【天雨花】,也看不進去。忽然,另一位與我同班不能畢業的劣等生,飛步進入我家,高興地大喊『戴秉衡,快走!快走!學校去,今天典禮會上宣佈要發給我們畢業證書,我們也能畢業了。』我聽了自然喜出望外,趕緊去學校,果然拿到了畢業證書。
畢業是畢業了,但下一步考初中又是個難關,報考縣立中學,發榜的那天,我父親去看榜。回家來臉色陰沉,不言不語,我情知不妙,連羞帶怕,躲到親戚家去了。
中學沒考上,很可能就此斷絕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去當商店學徒,我的幾位堂兄就是這樣走上人生道路的。偏偏這年『七七事變』爆發,全國開始了抗戰,我們家庭逃難到了上海。我的兩個姐姐進了『蘇女師』讀書,鄰居的孩子們也在小學和中學讀書。每天晚上都在我家複習功課,演算習題,燈火通明。雖寧謐靜寂,但孩子們用心靈和語言交流,親密友好。他們都有書可讀,唯獨我靜坐在壁角裏無事可做,打不進這個讀書圈。如此情景,長達半年之久。這時我心底逐漸升騰起渴望上學的強烈願望。每天早上坐在窗台上目送兩個姐姐上學,晚上盼着兩個姐姐回家。有時偷偷翻開姐姐的書包,似懂非懂地偷閱她們的書本。人類本能中蘊藏的求知之火燃燒了起來。
機遇來了,第二年夏天我考上了蘇州中學(因抗戰遷至上海租界,校址在四馬路外灘)。因成績很差,只是個備取生,候補正取名額,也有了上學的機會,興沖沖每天遠道赴校上學。
現在回想,我並不是一個頑劣透頂愚笨不堪的孩子。小學時雖不愛讀書,卻很喜歡讀小說,說故事,聽京戲,聽評書,簡直入了迷。在小學中【水滸】、【三國演義】、【西遊記】、【說岳全傳】,還有劍俠書、小人書,無不遍讀。至今還能報出水滸傳一百單八將的綽號與姓名。有一次聽評書出了神,晚飯沒有吃,竟在書坊裏聽到晚間十點鐘,急得家裏到處找我。住在上海時,有一次到新世界聽上了京戲(演員是夏月珊和王妍,後來才知道是名角),從下午站着看戲一直站到夜間,粒米未進。人看似頑劣愚蠢,卻往往有內心的愛好與潛在的才能,蘊藏在心底,得到正常的教育,人的潛能才會成熟,才可能脫穎而出。
進了蘇州中學,好運氣接連光臨。我是備取生,不能和正取生坐在一起,只能坐在最後。正取生是按高矮排列的,有兩位最年長的正取生長得最高,學習成績最佳,且品行端正,坐在最後排,和我這個矮小年幼且成績不佳的備取生坐在一起。日子久了,我們三個人成了最親密的學侶,一起讀書,一起遊玩,一起走路回家。他們的學習、談吐、品行時刻影響我,像春風細雨一樣不知不覺地沐浴着薰陶着我。我的學業成績突飛猛進,雖還不能奪取第一、第二,但已名列前茅,特別是語文課,學期末常能奪得冠軍。從此我初中和高中的成績穩步上升,摘掉劣等生的帽子而成為班上優等生。
第二次機遇 愛好詩文詞賦
我中學期間的語文課本都是文言,從未學過語體文,初中時代的語文老師姓郡,松江人,是一位精通古文、認真教學的好老師,我在課外閱讀的大多是【曾文正公日記】、【浮生六夢】以及林琴南翻譯的外國小說,略略有了一點古文的愛好。
進入高中正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美日開戰的時候,上海租界被日軍佔領,我回到故鄉的常熟中學(後改名省立第七中學),期中插班,就讀於高中一年級,這年開設了一門中國文學史課程。我入學時已學到漢賦。這門課程令我賞心悅目,心懷大開,課本是歐陽溥存編寫的,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老師是楊毅庵先生。楊家是常熟恬莊的望族,族人楊崇伊是戊戌變法時奏劾康有為的頑固舊派,楊崇伊的兩個兒子楊沂孫和楊泗孫都是著名的才子、名人,楊沂孫曾任吳佩孚的幕僚長,著【江山萬裏樓詩集】,2007年才出版。我購置一套,品讀其詩,雄渾峻拔,氣象萬千,確是一代作手。楊毅庵先生是無錫國學專修館的高才生,又家學淵源,深受陶冶,對中國古代詩文極有造詣,他講授的中國文學史課程非常精彩,指點文章,論說千古,把我這個16歲的孩子聽得如痴如醉,十分入迷。楊先生對我的用心學習似乎也很欣賞,要我在中國人名大辭典和其他書籍中查找古代文士詩人的小傳,匯集成冊,用鋼板刻印後,發給同學們參考。不久我成了楊先生的義務『助教』,幫他查找資料,抄寫作品。他也悉心教授我古文作業。每到寒暑假,我幾乎每天上午都到他家中補習課程,他為我和其他學生講授【左傳】、【詩經】、【荀子】、【莊子】和【昭明文選】。他的講授,清晰細微,一篇文章立意之新,用筆之妙,鍊句之工,用字之切,講得頭頭是道。他講授時精神貫注,口若懸河,還能運用古人吟詩誦文的方法,琅琅上口。尤其是讀詞賦和讀駢體文,平仄對仗,神妙之至,我們最喜歡聽楊先生吟詩誦文,抑揚頓挫,聲遏行雲,真正是美的享受。
在楊毅庵先生將近三年的指導下,我高中時代就接觸到經史子集各部類的書籍。空閒時分,我經常逛舊書攤,用很少一點零錢購買舊書。日久也積存了一批線裝書,夜深人靜,獨坐小樓,披卷閱覽,隨筆圈點,自得其樂。這樣我的古文修養有較大提高。
『人生難得一恩師』,楊毅庵先生是我故鄉小城的普通文士,清貧一生,終身以教書為業。我從他那裏學習所得最為豐厚。至今我每逢教師節總要想起楊先生對我的殷殷教誨,他幫助我奠築了歷史研究的知識基礎,是我在學術領域的第一個領路人。我總想寫一篇紀念楊毅庵先生的文章,慚愧的是我只知道他的姓名,略知他的家世,關於他的事跡,當年竟不聞不問,一無所知,連他的歲數也不知道。前幾年幾次向往日同學們打聽楊先生的事跡,也無人知曉,紀念他的文章一直未能動筆,令我深以為憾。
第三次機遇 跨入北京大學歷史系的門檻
在高中時代,我擅長的課程是語文和歷史。但1944年高中畢業後,卻考進了上海交通大學鐵路管理系,這是因為抗日戰爭期間上海學校都遷往內地,沒有一所像樣的文科學校,我不甘心在二三流的大學就讀。而且讀文科在當時毫無出路,畢業後就是失業。因此一下狠心,報考當時在上海最為馳名的交大。
幸而考上了交通大學,就讀一年後,抗日戰爭勝利,淪陷區的人民歡呼雀躍,迎接勝利。我正在交大上二年級,但我一心嚮往文科,對所學的鐵路管理毫無興趣,所學非所愛,心中感到苦悶。也就是硬着頭皮學下去,畢業後能夠在鐵路部門混個飯碗,度過一生罷了。
1946年夏,暑假。我住在上海交大徐家匯的校舍裏,沒有返回常熟老家。突然有一天宿舍樓下來了一幫人,張貼告示,掛上布幅,佈置教室,原來是北京大學從昆明遷北京,準備在上海招生。考場就借用交大,剛好設在我所住宿舍的樓下。這真是送上門來的好機會,我沒有多作考慮,報名投考北京大學歷史系一年級。本意不過是試一試,不見得被錄取。考試發榜,居然考上了歷史系的正取生。這倒反使我為難起來。
我在交通大學讀二年級,下學期即將升三年級,兩年後就可畢業,我現在要上北京大學的一年級,從頭開始要讀四年,豈不是太虧了?我的同學、朋友、親戚多數勸我不要去北大,我確實很猶豫。但是對文史專業的想慕,對北京大學的仰望,又使我情不自禁地想遠走北京。特別是有件事加強了我前往北京的決心。上海交通大學是汪精衛偽政府下的學校,留在上海讀書的學生竟被稱為『偽學生』,只有從重慶沙坪垻遷回的交通大學學生才是正牌學生,能拿到國家公費,上學、住宿、吃飯都不必花錢,而『偽學生』須經甄別考試,考試合格才能成為正牌學生。這一歧視性的規定對淪陷區的學生是很大的刺激,蔣介石來上海時,所謂『偽學生』曾成群包圍蔣的行轅進行抗議。現在我考上北大歷史系一年級正取生,雖然虧了兩年,卻毋須甄別,入學即能得到公費。四年在學期間,學習和生活都有經濟保證。有了這層原因,我毅然決然放棄交大學籍,投奔北京大學,跨進心儀已久的歷史系門檻,選擇了終生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的道路。
我熱愛歷史專業,對這一選擇,無怨無悔。我一直認為:這是命運對我的眷顧與關愛。
人生道路十分曲折漫長,有順境也有逆境,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事件,有各種各樣的機遇和選擇。有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便改變了人生的路程,如我幼年時因避日軍而逃到上海,失學一年,卻激發了我的讀書渴求;中學時遇到了楊毅庵老師而能多讀古典文史書籍,稍窺學習門牆;大學時一個偶然投考北大的機會,使我從此進入了歷史研究領域。人生無常!似乎許多偶然性在左右着一切,但仔細琢磨又覺得並不盡然。我小學時習性頑劣,但又有愛讀課外書的潛能,因此輟學一年,反而激活了自己的求知慾,又遇到優秀同學的幫助,故中學時代學習成績常列前茅。正因如此,遇到楊先生的指引,初中特愛好語文課的我,如魚得水,學業日進。因為自己當年對文史甚為嗜愛,所以北大招考,我能夠毅然捨棄交大的兩年學業,改考北大,就此走上了歷史教學和研究的道路。
人一生中會碰到許多次機遇,但機遇要在人的生活中發生作用,還必需有人自身的回應。要能應答機遇,抓住機遇,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否則,機遇將和你擦身而過,不發生任何作用,甚至人也並未意識到某種機遇曾經光顧自己,只是嘆惜和埋怨命運不濟,沒有給自己發展的機會。
老天並不吝惜給每人以發展的機遇,重要的是時刻準備着,努力充實自己,當機遇光臨,你能夠迅速地認識它、抓住它,選擇對自己最為適合的道路勇敢地走下去!
作者:戴逸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