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01|回覆: 0

[古代科技] 我國古代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成就(1)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1-3-2 08: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歷史千年
【灌溉渠系工程】  
    開渠道滿足作物的水分需要,開水溝排除農田多餘的水,是農田水利的主要任務。所以溝渠工程是最普遍的一種型式。商、周時期農田中的溝洫分別起着向農田引水、輸水、配水、灌水以及排水的作用。戰國時期,列國爭霸,為達到富國強兵目的,水利事業倍受重視,大型渠系建設迅速興起。魏國西門豹在今河北臨漳一帶主持興建漳水十二渠,為中國最早的大型渠系。自西漢以下數百年間,本地區一直是重要的政治經濟區域。公元前三世紀,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工程,至今歷時二千多年而不廢,效益有增無減。都江堰建於岷江沖積扇地形上,為無壩引水渠系。渠道工程主要由魚咀、寶瓶口和飛沙堰三部分組成。整個工程規劃佈局合理,設計構思巧妙,管理運用科學,施工維修經濟,為中國古代灌溉渠系中不可多得的優秀工程。建成後,四川平原遂『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關中平原上的鄭國渠是規模最大的一個渠系工程,由水工鄭國主持修建。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乾渠全長三百餘裏,計劃灌溉面積達四萬頃。司馬遷評價鄭國渠在秦統一事業中所起的作用說:『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西漢時,灌溉渠系工程繼續有發展,關中地區建成了白渠、六輔渠、成國渠、蒙蘢渠、靈軹渠等;在今河套地區和河西走廊『皆引河及川谷(水)以溉田』;新疆古輪台(今輪台縣)、渠犁(今庫勒爾縣)、伊循(今若羌縣一帶)、車師、樓蘭(今羅布泊北岸一帶)和伊吾(今哈密附近)等地也多有灌溉工程。西漢以後,灌溉渠系工程的發展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只是在少數地方略有興建而已。  
    【陂塘工程】  
    陂塘系利用自然地勢,經過人工整理的貯水工程,其功能是蓄水溉田。二千多年前的文獻中已有利用陂池灌溉農田的記載:『池北流,浸彼稻田。』芍陂興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是最早的一座大型築堤蓄水灌溉工程,『陂有五門,吐納川流』。直徑大約百裏,周圍約三百多裏,灌注今安徽壽縣以南淠水和肥水之間四萬頃田地。今天的安豐塘就是其殘存部分。漢代,陂塘興築已很普遍,東漢以後,陂塘水利加速發展。陂塘水利適建於丘陵地區,起始於淮河流域,汝南、漢中地區也頗發達。從雲南、四川出土的東漢陶陂池模型,可看出當時已在陂池中養魚,進行綜合利用。【淮南子・說林訓】中有關於陂塘灌溉面積數量的計算:『十頃之陂可以灌四十頃。』中小型陂塘適於小農經濟的農戶修築,南方地區雨季蓄水以備乾旱時用,修築尤多。元代王楨【農書・農器圖譜・灌溉門】說:『惟南方熟於水利,官陂官塘處處有之。民間所自為溪臁⑺盪,難以數計』。明代僅江西一地就有陂塘數萬個。總之,古代遍佈各地的陂塘,對農業生產的作用不可低估。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