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5|回覆: 0

[文化反思] 數量遠超唐代十倍·宋代書院為何如此興盛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12-14 19: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史學大師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誠如先生之言,宋代是經濟文化的大繁榮時期,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在許多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門閥貴族的衰微,以及伴隨而來的士人階層之崛起。基於此,書院在宋代社會中,站在了一個極為特殊的位置上,蓬勃發展。

書院之名不始於北宋,有教育功能的書院也不始於北宋,然而北宋書院卻作為學校的一種,開始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並且名揚天下。根據鄧洪波教授【中國書院史】的統計,宋代書院總數達到720所之多,是唐五代書院總和的10倍以上,可謂多矣。其中,切實可考的北宋書院有73所,略微超過唐五代十國共計近350年所有書院的總和,而無法分出南北宋的書院還有125所,在後世享有盛名的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在此時皆已開始顯名。

數量遠超唐代十倍·宋代書院為何如此興盛

數量遠超唐代十倍·宋代書院為何如此興盛

1998年,國家郵政局發行【古代書院】特種郵票。郵票取材於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由楊文清、李德福負責設計。當然,四大書院的具體所指歷來說法不一,常見的就有三種說法:一說徂徠、金山、嶽麓、石鼓;二說嵩陽、嶽麓、應天府、白鹿洞;三說白鹿洞、石鼓、應天府、嶽麓。

就宋代歷史而言,書院的發展,其實是政治、社會與文化三方面的交集點。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起趙宋政權。由兵變而來的王室終覺軍人操政之危險,於是有所謂杯酒釋兵權,留下以文治天下的祖宗之法。這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勿讓武將專權,其二是優待士大夫。趙宋既要立意造成一個文治的局面,便要處處禮貌文官,使其不至於對武職相形見絀。【宋史職官志】記道:官俸之逐步增添,此外復有茶酒廚料、薪蒿炭監、飼馬芻粟、米麵羊口各項,至外官有公用錢、有職田、有茶湯錢、又有添給,又時有額外恩賞。宋代確立了文官體制,文臣地位遠遠高於武將,從范仲淹勸學張載之事便可見一斑。橫渠先生張載少時甚喜談兵,曾撰成【邊議九條】上書范仲淹,范氏召見之後,認為張載是可成大器之材,留下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

數量遠超唐代十倍·宋代書院為何如此興盛

數量遠超唐代十倍·宋代書院為何如此興盛

橫渠先生張載像(上官周:【晚笑堂畫傳】)

北宋五子之一的張載崛起關中,創立關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明清之時,真儒繼起,建立關中書院。關西夫子馮從吾、關中大儒李顒前後掌教,化理熙洽,傳承關學。

在文治國策下,濫觴於隋唐的科舉考試制度成為北宋最主要的取士制度,科舉出身的官員也成為文職官僚隊伍中的核心力量。科舉考試,可以為士人增添無上的榮耀,當時甚至有人說:狀元及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出彊寇,凱歌勞旋,獻捷太廟,其榮無以加。由於進士及第帶來的豐厚報酬,宋代整個社會的最高價值便是追求功名。

在如此背景之下,趙宋統治者本應重視文教事業,然而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使其無暇顧及此事。北宋朝廷用了20年時間才征服荊南、後蜀、南漢等割據政權,初步實現全國統一。但是這又並非真正統一,燕雲十六州尚未收復,北方強遼壓境,西南的大理、吐蕃也各自為政,加上連年用兵又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北宋統治者無心也無力於文教事業。宋初80餘年間,官學沒有任何新的發展,中央已無二館六學之盛,只能勉強維持國子監與太學。政府對士大夫沒有教育指導的能力,只能嫗姁涵育,讓他們自己發榮滋長。

數量遠超唐代十倍·宋代書院為何如此興盛

數量遠超唐代十倍·宋代書院為何如此興盛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趙恆的這首【勸學詩】是宋代科舉社會的直接反映。真宗在位時,屢向天下書院賜書賜額,鼓勵書院發展。大中祥符八年(1015),真宗賜額嶽麓書院,賴明人刻之石上,其手跡方得存留至今。

中央官學的不振,地方文教的癱瘓,極不適應海內承平的社會形勢,廣大士人只好將求學的目光轉移至肇始於唐末五代時期的書院上,趙宋政府亦通過賜書、賜匾等使書院合法化的形式來支持其發展,使其暫時成為了官學的替代機構。【中國書院史】一書就記道: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應江州知州周述之請,賜白鹿洞書院印本九經;至道二年(996),登封太乙書院賜名為太室書院,並獲所賜九經子史諸書;大中祥符八年(1015),召見嶽麓書院山長周式,拜國子監主簿,賜給院額和中秘圖書在朝廷一次次賞賜褒獎之後,書院的辦學條件不僅得到實質性改善,更獲得了書院之稱聞於天下的顯赫聲名,完全奪得天下君臣官民之心。

北宋政府一方面大力支持書院發展,另一方面又大力提倡科舉,採取因勢利導的文教政策,書院的教育教學功能也因此而強化,書院與科舉漸漸走向結合。史志記載,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黃中理以江南大族掌門人的身份興建櫻桃洞、芝台二書院,廣招四方之士,樂助其學。院中黃氏子弟十人皆登甲科,一時遠近聞名,號稱黃氏十龍。不僅如此,黃氏書院還因培養出宋氏兄弟決勝科場而載於史冊。天聖年間,書院生徒宋庠、宋祁兄弟同登一甲進士,宋庠被點為狀元及第。而後,庠官至宰相,祁參與慶曆新政,官至工部尚書。兄弟皆有文名,史稱二宋。可見,書院與科舉功名一經聯合,芳名遠播,流傳千世。

數量遠超唐代十倍·宋代書院為何如此興盛

數量遠超唐代十倍·宋代書院為何如此興盛

位於河南登封太室山麓的嵩陽書院原名太乙書院,建於五代後周世宗時,是北宋初年朝廷扶持書院發展的典型。宋太宗至道二年(996),朝廷改太乙書院為太室書院,並賜九經子史諸書。仁宗景祐二年(1035),復賜名嵩陽書院。以後范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等先後講學於此,一時名流聚會,成為一大學術中心。

總之,北宋書院大多以其替代官學的角色,強化了自唐代而來的教育功能,並且與科舉緊密相連,其內部結構也日趨完備,藏書、祭祀、學田均為教學服務。自此以後,書院向社會開放,成為歷代文教事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後世的發展過程中,也呈現出不同的形式。書院有時是鄉村的家族蒙學,有時又是政府官學;有時得到朝廷的支持,有時又成為了禁毀的對象;有時是士人隱退山林的歸宿,有時又是士大夫批判朝政的基地。儘管書院在後世有眾多截然不同的表現,但是其兼具教學與學術研究之功能、講明義理之精神和開放自由之學風的特點卻是在宋代逐漸形成的。書院也成為士人階層寄託道的場所,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