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4|回覆: 0

[農家] 【天工開物】卷1乃粒詩解7黍稷粱粟火麻胡麻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5-30 20:11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工開物】卷1乃粒詩解7黍稷粱粟火麻胡麻
題文詩:

凡糧食米,而不粉者,種類甚多.相去百里,

色味形質,隨方而變,大同小異,千百其名.

北人以大,米呼粳稻,其餘概以,小米名之.

黍稷同類,粱粟同類.黍有粘有,不粘粘者,

為酒而稷,有粳無粘.粘黍粘粟,統名曰秫,

非二種外,更有秫也.黍色赤白,黃黑皆有,

而或專以,黑色為稷,未是至以,稷米為先,

他谷熟也,堪供祭祀,則當以早,熟者為稷,

則近之矣.凡黍在詩,書有虋芑,秬秠等名,

今方語有,牛毛燕頷,馬革驢皮,稻尾等名.

種以三月,為上時至,五月熟四,月為中時,

至七月熟;五月為下,時八月熟.揚花結穗,

總與來牟,不相見凡,黍粒大小,總視土地,

肥磽時令,害育宋儒,拘定以某,方黍定律,

未必是也.凡麻可粒,可油者惟,火麻胡麻,

二種胡麻,即脂麻相,傳西漢始,自大宛來.

古以麻為,五穀之一,倘若專以,火麻當之,

義豈有當?竊意詩書,五穀之麻,或種已滅,

或即菽粟,之中別種,漸訛名號,皆未可知.

今胡麻味,美而功高,以冠百穀,即不為過.

火麻子粒,壓油無多,皮為惡布,其值幾何?

胡麻數龠,充腸移時,不餒粔餌,飴餳得粘,

其粒味高,而品貴其,為油也發,得之而澤,

腹得而膏,腥膻得之,而芳毒癩,得之而解,

農家倘能,廣種厚實,可勝言哉.種胡麻法,

或治畦圃,或壟田畝,土碎草淨,之極後以,

地灰微濕,拌勻麻子,而撒種之.早春三月,

種遲者不,出大暑前.早種者其,花實亦待,

中秋乃結.耨草之功,唯鋤是視.其色有黑,

白赤三者.結角長寸,許有四棱,者房小而,

子少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因,肥瘠所致,

非種性也.收子榨油,每石得四,十斤余其,

枯以肥田.若饑荒年,則留人食.有備無患.


  7黍稷、粱粟
    【原文】
    凡糧食,米而不粉者種類甚多。相去數百里,則色、味、形、質隨方而變,大同小異,千百其名。北人唯以『大米』呼粳稻,而其餘概以『小米』名之。凡黍與稷同類,粱與粟同類。黍有黏有不黏(黏者為酒),稷有粳無黏。凡黏黍、黏粟統名曰秫,非二種外更有秫也。黍色赤、白、黃、黑皆有,而或專以黑色為稷,未是。至以稷米為先他谷熟,堪供祭祀,則當以早熟者為稷,則近之矣。

【原文】
    凡黍在【詩】【書】,有虋①、芑②、秬③、秠④等名,在今方語有牛毛、燕頷、馬革、驢皮、稻尾等名。種以三月為上時,五月熟;四月為下時,七月熟;五月為下時,八月熟。揚花結穗總與來、牟不相見也。凡黍粒大小,總視土地肥磽、時令害育。宋儒拘定以某方黍定律,未是也。
    凡粟與粱統名黃米。黏粟可為酒,而蘆粟一種,名曰高粱者,以其身高七尺如蘆、荻也。粱粟種類名號之多,視黍稷猶甚,其命名或因姓氏、山水,或以形似、時令,總之不可枚舉。山東人唯以穀子呼之,並不知粱粟之名也。
    已上四米皆春種秋獲,耕耨之法與來、牟同,而種收之候則相懸絕雲。


    【譯文】
各種糧食之中,碾成粒而不磨成粉來食用的糧食品種有很多。相距僅幾百里地,這些糧食的顏色、味道、形狀和質量就大不一樣了。雖然大同小異,但名稱卻是成百上千。北方人只把粳稻叫大米,其餘的都叫小米。
    黍與稷同屬一類,粱與粟又屬同一類。黍也有黏的與不黏的之分(黏的可以做酒),稷只有不黏的,沒有黏的。黏黍、黏粟統稱為『秫』,除了這兩種以外,還另有叫『秫』的作物。黍有紅色、白色、黃色、黑色等色,有人專把黑黍稱為稷,這不正確。至於說因為稷米比其他穀類早熟,更適宜於祭祀,因此把早熟的黍稱做稷,這個說法還差不多。


    【注釋】

黍與稷同類,粱與粟同類:黍又稱黍子、糜子,禾本科黍屬 Panicum miliaceum ,粘者曰黍,脫殼後叫黃米或黃黏米,可造酒。同種的另一變種為不粘者,稱為穄,古時也稱稷。粱即穀子,北方叫小米,沒有粘性,是粟的一種,禾本科狗尾草屬 Setaria italica 。但古時,另一說法將稷粟列為同種,指現名的穀子或小米,而黍為糜子或黃黏米,與其同種而不粘者叫穄。

【注釋】

①虋(mén):紅色的粟米。②芑(qǐ):白色的粟米。
③秬(jù):黑黍。④秠(pī):稃米。

【譯文】

     在【詩經】【尚書】中記載芑、秬、秠等名稱,現在的方言中也有牛毛、燕頷、馬革、驢皮、稻尾等名稱。黍最早的在三月下種,五月份成熟;稍晚的也是在四月下種,七月份成熟;最晚則是五月下種,八月份成熟。開花和結穗的時間總和麥子(大、小麥)不同時。黍粒的大小是由土地肥力的厚薄、時令的好壞所決定的。宋朝的儒生死板地以某個地區的黍粒為依據來規定度量衡的標準,這是錯誤的。
    粟與粱統稱黃米,其中黏粟還可以用於做酒。此外,有一種名叫高粱的蘆粟,是因為它的莖稈高達七尺,很像蘆、荻。粱粟的種類、名稱,比黍和稷的還要多。它們有的用人的姓氏或山水來命名,有的則根據其形狀和時令來命名,總之無法一一列舉出來。山東人並不知道梁粟有這些名稱,把它們都統稱為穀子。
    以上四種糧米,都是在春天播種而秋天收穫的。耕作的方法與麥子的耕作方法相同,但播種和收割的時間,卻和麥子相差很遠。
    麻
    【原文】
    凡麻可粒可油①者,惟火麻、胡麻②種。胡麻即脂麻,相傳西漢始自大宛來。古者以麻為五穀之一,若專以火麻當之,義豈有當哉?竊意【詩】【書】五穀之麻,或其種已滅,或即菽、粟之中別種,而漸訛其名號,皆未可知也。
    今胡麻味美而功高,即以冠百穀不為過。火麻子粒壓油無多,皮為疏惡布,其值幾何?胡麻數龠③充腸,移時不餒。粔餌④、飴餳得粘其粒,味高而品貴。其為油也,發得之而澤,腹得之而膏,腥膻得之而芳,毒厲得之而解。農家能廣種,厚實可勝言哉。
    種胡麻法,或治畦圃,或壟田畝。土碎、草淨之極,然後以地灰微濕,拌勻麻子而撒種之。早者三月種,遲者不出大暑前。早種者花實亦待中秋乃結。耨草之功惟鋤是視。其色有黑、白、赤三者。其結角長寸許,有四棱者房小而子少,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因肥瘠所致,非種性也。收子榨油每石得四十斤余,其枯⑤用以肥田。若饑荒之年,則留供人食。
    【注釋】
    ①可粒可油:可以當糧食用,也可榨油。
    ②火麻、胡麻:火麻即大麻,為中國本土所有,漢人列入『五穀』以詮釋經籍,即指此。胡麻,即芝麻,又作脂麻,因據說是漢代張騫從西域引進,故稱胡麻。下文宋應星以為古之『五穀』中麻,不應僅為火麻,或另有他種,而已絕跡。此亦一猜測,但上世紀60年代,在浙江湖州新石器時期遺址中發現了芝麻,可證宋氏的猜測是有道理的。但必須指出,周、秦時代所言之『五穀』,並未指明其中有麻一種。

③龠(yuè):古代容量單位,等於半合。④粔(jù)餌:米糕。
⑤枯:榨油剩下的渣滓。
    【譯文】

麻類既可以作糧食又可以作油料的,只有大麻和胡麻兩種。胡麻就是芝麻,據說是西漢時期才從中亞的大宛國傳來的。古時把麻列為『五穀』之一,如果是專指大麻,難道是恰當的嗎?在我看來,古代【詩經】【尚書】中所說『五穀』中的麻,或者已經絕種了,或者就是豆、粟中的某一種,後來逐漸被傳錯了名稱,這都很難確定。
現在的芝麻,味道好,用途大,即使把它擺在百穀的首位也不過分。大麻子榨不出多少油,麻皮做成的又是粗布,它的價值不大。芝麻只要有少量進肚,很久都不會餓。糕餅、糖果上黏點芝麻,就會使味道好而質量高。芝麻油搽發能使頭髮光澤,吃了能增加脂肪,煮食能去腥臊而生香味,還能治療毒瘡。農家如果能多種些芝麻,那好處是說不盡的。
種植芝麻的方法,有的起畦,有的作壟。把土塊儘可能地打碎並把雜草清除,然後用潮濕的草木灰拌勻芝麻種子來撒播。早種的芝麻在三月種,晚種的芝麻要在大暑前播種。早種的芝麻要到中秋才能開花結實。除草全靠用鋤。芝麻有黑、白、紅三種顏色。所結的果實,長約一寸多。果實有四棱的,果小粒少;有八棱的,果大粒多。這都是由於土地肥瘦所造成的,跟品種的特性沒有關係。每石芝麻可榨油四十斤,剩下的枯渣用來肥田;若碰上饑荒的年份,就留給人吃。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