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97|回覆: 0

[醫藥臨床] 清肝利膽湯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20-4-10 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張炳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全國首批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第二、三、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腎病科學術帶頭人。師從於秦伯未、王文鼎、宋向元、劉渡舟、王綿之、祝諶予等中醫名家,從事中醫醫療、教學、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50餘年,學術特色為『腎龜地、氣黃芪、蟲蟻類方更新奇』,臨床以臟腑辨證為核心,善用活血化瘀、滌痰滾痰法治療疑難怪證,善用蟲蟻之品、毒麻之劑,療效卓著,被譽為『醫林怪傑』『治痛名家』。代表著作有【醫林怪傑張炳厚】【張炳厚疑難怪病驗案實錄】【張氏醫門零金碎玉微信小課堂】。

組成:北柴胡12克,炒黃芩10克,炒川楝子15克,醋元胡15克,青陳皮各12克,雲茯苓12克,清半夏15克,川厚朴10克,嫩茵陳12克,廣木香10克,炒枳殼12克,廣鬱金20克,杭白芍20克,焦三仙30克,生甘草12克。

功效:清肝利膽,和胃通降。

主治:脅痛、胃痛、痞滿等。證屬肝膽濕熱,肝胃不和者。臨證多以脅肋脹痛,胃脘痞悶,進食後加重,口乾口苦,急躁易怒,心煩喜嘔,大便黏滯不爽,舌苔白膩或黃白相間,脈弦滑為主要表現。

用法:以上諸藥, 加水浸過藥面, 浸泡半小時,武火煎開,文火煎煮40分鐘,倒出藥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兩次藥液共400毫升,每次200毫升,分早晚飯後1小時溫服。

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湯、金鈴子散、二陳湯、半夏厚朴湯化裁而來,【傷寒論】云:『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小柴胡湯主之。』小柴胡湯不僅可和解少陽,尚可疏利肝膽。金鈴子散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由川楝子、元胡二藥組成,原書主治『熱厥心痛,或發或止,久不愈者』。延胡索活血止痛,清代醫家王子接在【絳雪園古方選注】云:『金鈴子散,一泄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張炳厚認為金鈴子散主治肝鬱化火諸痛,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云:『川楝子,味微酸、微苦,性涼。酸者入肝,苦者善降,能引肝膽之熱下行自小便出,故治肝氣橫恣,膽火熾盛,致脅下掀疼。並治胃脘氣鬱作疼,木能疏土也。』二陳湯為治療痰濕的基礎方劑,兼有氣滯可以合用半夏厚朴湯,即四七湯,正如【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云:『諸痰橘半茯苓草……氣合四七郁香附。』茵陳為清利肝膽濕熱的要藥,【神農本草經】云:『茵陳,味苦,平。主治風寒濕熱邪氣,熱結黃疸。』木香、鬱金即顛倒木金散,主治氣血郁滯胸痛。枳殼理氣寬胸,芍藥、甘草,即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焦三仙消食化積。諸藥並用,肝胃並治,氣血同調,全方共奏清肝利膽、和胃通降之功。張炳厚常用本方治療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等疾病。

臨證加減:兼有膽結石者,加金錢草、雞內金、海金沙;兼有反酸、燒心者,加煅瓦楞子、海螵蛸、浙貝母;兼胸悶氣短者,加桔梗、香櫞、佛手;腹脹、大便干者,加萊菔子、炒枳實、熟大黃;心煩、失眠者,加用炒梔子、淡豆豉、竹茹;咳嗽,甚至痰中帶血者,加黛蛤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申子龍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