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07|回覆: 0

[快樂漢語] 動輒題詩也誤人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09-7-6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京晚報
詩人出遊,或飽覽山川勝景,撫古感今,或巧遇奇物,幸會雅客,頓生佳致,都會情不自禁地漫吟成詩。古代亭台館閣、酒樓驛站,大多備有詩壁,專供詩興大發者及時塗鴉使用。

    施耐庵著【水滸】,在第三十八回寫過宋江於潯陽樓尋那已有不少留詠的白粉壁上題『反詩』一節,就很精彩。小說人物宋江,怎麼看也算不得詩人,他只是倚欄暢飲,感慨身世坎坷,借題詩發發牢騷而已。說是『反詩』,那是黃通判讀到宋江所作的【西江月】詞的『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以及詞後詩的結尾『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閒氣不順,遂故意將宋江的牢騷和『不依本分』聯繫起來,定性為『謀反』。題詩闖禍,說大即大,說小也小,但施耐庵愣要把這事做大,以便後面好寫戴宗運神行法為宋江送信,讓宋江裝瘋,所以必須先着墨去寫黃通判與知府的勾搭。這個勾搭,就是黃通判向知府告密宋江潯陽樓題吟反詩。

    倘若宋江有牢騷憋着不發,有詩不題,下文未必如此曲折;施耐庵讓宋江不但題了,還意猶未盡地題了一詞一詩,是因為此前『備下三筆』步步緊逼的結果。這三筆,即宋江尋友不遇(正鬱悶難排);信步出城,望見酒樓,上懸蘇東坡題寫的『潯陽樓』大字匾額(欲借酒澆愁);近得樓前,又見朱紅華表柱上的五言對聯『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聯想自己寒士無名,此時怨憤頓積,最易暗生異心。三逼之後,氣氛如此,情緒如此,縱然不善詩的宋江已至不吐不快(他人題得,我也題得),故清代金聖歎於此評點道:『替他挑動詩興……真是絕妙之筆。』

    在現實生活中題詩惹禍的,多是賦詩敏捷的大詩人。慢工出不了細活兒的,吭哧半天寫不成一句,倘若警覺後悔,那半天時辰足夠後悔兩個來回的,料也無妨大事。賦詩敏捷的,提筆即書,揮灑過快,方有警覺,已經詩飛如箭,追也難及了。

    宋代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就記有東坡題詩誤賞的事。當時有位名叫可遵的僧人,詩本凡惡,卻愛吹牛,有次偶然因其詠湯泉的『直待眾生總無垢』一句為東坡所賞,題了一首絕句於壁間。可遵聞之,矜詡非常,立刻去追東坡一行,正好在途中又讀到了東坡的【三峽橋】詩,可遵對東坡道:『(我也)有一絕,欲題(你的)【三峽】之後,旅次不及書。』遂當眾朗吟曰:『君能識我湯泉句,我卻愛君三峽詩。道得可咽不可漱,幾多詩將豎降旗。』非但將自己與東坡並論,而且還一竿子掃倒他人。東坡見狀,非常懊悔前日未得深知其人就輕易賞拔的錯誤,又厭惡其無禮,遂匆忙乘車而去,可遵居然大言不慚道:『子瞻(東坡)護短,見我詩好甚,故妒(嫉)而去。』

    東坡自找晦氣,尚不擔憂題詩會貽害他人,朱熹老夫子的題詩卻為庸醫作了虛假廣告,出手即後悔莫及。朱熹有足疾,曾請過一位江湖道人為他施行針灸,旋覺輕安。朱公大喜,厚謝後還贈詩一首:『幾載相扶藉瘦筇,一針還覺有奇功。出門放杖兒童笑,不是從前勃@(跛行)翁。』道人得詩後立馬溜之乎也,不久,朱公足疾疼痛甚於以前,再令人去尋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朱公嘆息道:『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詩,恐其持此誤他人爾。』朱公沒有深知療效就大肆褒揚,已經吃虧,想追回題詩並非要追究其醫療責任,只是擔憂道人會持詩招搖誤害他人。

    看來,但凡舉事都必須謹慎,【尚書】說過『慎闕初,惟闕終(事之初必須謹慎且思及後果)』的道理。深知在前,謹慎為人,未必不英雄;斷語在後,謹慎處世,未必無氣概。名聲愈響的公眾人物,動靜大小都算個『廣告』,都有社會『熱敏效應』,先解『謹慎』二字,既是善待自己,也是善待社會。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