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0|回复: 0

荀子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汉川草庐  作者: 汉川草庐
荀子  战国时赵人荀况撰,二十卷,今存三十二篇。有唐杨倞注、清王先谦集解。此书本儒家崇礼、正名之说而主性恶,为先秦重要的哲学思想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荀况。(公元前313~前238)战国时赵人,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游学于齐,三为稷下学官的祭酒,后适楚为兰陵令。学说本于孔子,著书数万言,主张礼治而倡性恶之说,与孟子性善之说相对立;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作赋十篇,开汉人辞赋的先河。后世尊称为‘荀卿’、‘荀子’,汉人为避汉宣帝讳,改称为‘孙卿’。
(以上摘自教育部国语辞典)       
王先谦序
昔唐韩愈氏以荀子书为大醇小疵,逮宋,攻者益众。推其由,以言性恶故。
余谓性恶之说,非荀子本意也。其言曰:直木不待檃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枸木必待檃栝烝矫然后直者,以其性不直也。今人性恶,必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夫使荀子而不知人性有善恶,则不知木性有枸直矣。然而其言如此,岂真不知性邪?余因以悲荀子遭世大乱,民胥泯棼,感激而出此也。
荀子论学论治,皆以礼为宗,反复推详,务明其指趣,为千古脩道立教所莫能外。其曰:伦类不通,不足谓善学;又曰;一物失称,乱之端也。探圣门一贯之精,洞古今成败之故,论议不越几席,而思虑浃于无垠,身未尝一日加民,而行事可信其放推而皆准,而刻核之徒,诋諆横生,摈之不得与于斯道。余又以悲荀子术不用于当时,而名灭裂于后世,流俗人之口为重屈也。
国朝儒学昌明,钦定四库全书提要,首列荀子儒家。斥好恶之词,通训诂之谊,定论昭然,学者始知崇尚。顾其书仅有杨倞注,未为尽善。近世通行嘉善谢氏校本,去取亦时有疏舛,宿儒大师,多所匡益,家居少事,辄旁采诸家之说,为荀子集解一书,管窥所及,间亦附载。不敢谓于荀书精意,有所发明,而于析杨谢之疑辞,酌宋元之定本,庶几不无一得。
刻成,谨弁言简端,并揭荀子箸书之微旨,与后来读者共证明之云。
光绪十七年岁次辛卯夏五月长沙王先谦谨序。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