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21|回复: 0

[儒家文化] 珍惜时间,要把时光用在有益的事上

[复制链接]
刘余莉 发表于 2023-8-27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e54e70b12a5370e39ece7ab2b38369c.jpg

《毛诗序》中就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都是用来表达人的心志情思的。在心里念想着,还没表达出来时,就称为志。

中国人说,人必须要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人有了志向,就像《大学》上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自己要止于何处,这个心才会有定力。“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归根到底为什么能得呢?就是因为有志向,知道心之所止,才不会被外物所诱惑,也不会跟着社会随波逐流。比如我们要去登山,山顶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一直往山顶上走就好了,不要再去看哪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所以人有志,才知道何去何从,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毛诗序》道出诗的作用:“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古圣先王采集诗的目的是使夫妇关系和睦,儿女孝敬父母,人伦关系淳厚,社会教化淳美,使社会风气得到改善。比如,《诗经·曹风·蜉蝣》篇,就写到:“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又叫“渠略”,是一种朝生暮死,寿命极短的昆虫。它有一个特点,就是羽翼非常薄,而且很有光泽,在这里象征小人。

《蜉蝣》是一首斥责当时社会奢侈风气的诗,曹昭公的诸侯国很弱小,经常被大国欺压,他不但没有治国之道,而且好奢侈又重用小人,最后落得无所归依。”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这句话是起兴,意思是说:“你看一看,那朝生暮死的蜉蝣吧!把羽翼修饰得剔透光亮,如同炫耀那华丽的衣裳。“这也让我们联想到,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也喜欢穿得漂亮,生活很奢侈。“心之忧矣,于我归处”,仁者的心中充满了忧愁,为什么呢?“死期将至的人呐!你将归向何方啊!”其实,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也和蜉蝣一样,寿命非常短暂。就像我们看蚂蚁,它早晨还在忙碌,到晚上可能就没了生命,但是还在那儿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看到蜉蝣、蚂蚁这样的生命,也要想想自己短暂的一生。其实,人的生命过得很快,转眼即逝,我们将要归向何方呢?这就是在提醒我们:在短促的有生之年,至少要为自己身边的亲人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做一些有益的事,不要朝生暮死,不知道要归向何方。君王如果不修德用贤,国家危亡的时刻到来,君王将无处可去。这句话既讽刺了当时诸侯国骄奢淫逸的风气,同时也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时光用在有益的事上。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