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412|回復: 5

孝感天地!邯郸少年17年寻遍四省千村终遇失踪母亲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0-7-16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南丘 於 2010-7-16 12:48 編輯
, h4 G; I: U9 K; w4 O. s% T1 v8 E  h9 K( {% O3 k) _9 a

班银城与其母亲

班银城与其母亲
班银城与其母亲
5 [3 F+ K$ ]5 f$ G& x4 f
  * Q6 o. f/ X3 J# x
与家人合影
/ ~7 Z$ a1 ~0 T; U
. |4 k; l, L: w
父亲早逝,兄妹4人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呵护下艰难生存。突然有一天,生活中遮风挡雨的母亲在回娘家的途中走失,年幼的兄妹开始了寻找,没想到,这一找就是17年。7 L5 s8 U3 i( h5 \6 r: m

7 e8 p! y: C$ U; m7 P为了找到母亲,二子班银城徒步四省近千个村庄走街串巷。其间,有过睡野地讨百家饭的艰辛,也有过三天三夜不进水米昏迷山涧的惊险,“皇天不负有心人”,2010年7月6 日,在平山县孟家庄镇黄家湾村正在卖货的班银城遇到了母亲。* H1 h  _; |% q2 b
5 \% _5 ^2 W/ s
本报驻邯郸记者 陈正 文/图' N1 d/ a/ k2 ]% c7 t

0 Y* e2 P& G* _1 l0 `7月7日,广平县东张孟乡南张孟村一个破旧的农家院子中哭声一片,67岁的贾书梅在离家17年后再次踏入家门,儿女们望着母亲放声大哭,“娘,我们找得你好苦呀!”: \4 I4 h  M% Z/ Z, g
7 I& e& C! K7 C& k4 h
那一刻,闻讯而来的乡亲们也喜极而泣,“17年啊,这份执着和孝心足可感天动地……”2 z/ h8 Q: f* H0 M: S- k% k
# h0 b8 Y% L4 I2 D; z7 }) \. s
幼年丧父 母亲离奇失踪
) W+ r* a1 l8 p! P: p+ U7 l/ Y5 b' E7 C1 D* p! j" ~
7月14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在一个简陋的小院见到了班银城,记者无法把眼前这个异常老态的汉子和“80后”联系到一起,由于常年在外风餐露宿,班银城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微微驼起的背则是他多年苦力生活落下的印记,一件蓝色的背心,一条松垮的运动裤,才让这个汉子看上去有了那么点青春的气息。看到记者的到来,班银城有些紧张,第一个动作竟然是掏出了身份证,记者看到,他出生于1980年9月 5日。
6 n% C3 @- k" E1 T$ ?! _( S' J$ F0 S) c
时光回到17年前,由于父亲早逝,母亲贾书梅带着4个孩子艰难生活,年纪最大的姐姐自小送到别人家中,已经二十出头的大哥班发城在外打工。13岁的班银城、11岁的妹妹班银娥在家中和母亲相依为命,“那时虽然日子艰难,但是亲人都在身边,也没有感觉有多么的苦。”班银城对记者说。
8 t  y& \4 b+ I  m1 z1 p: g4 q8 d+ l$ U/ f
1993年的一天,母亲贾书梅起意要回娘家(广平县束村)看看,在知会了儿女一声后便独自上路了。从未出过远门的贾书梅在途中迷了路,由于不识字,又不善与人交流,迷路的贾书梅越行越远。在家中等了一天的班银城兄妹没有等回来娘,在确认母亲失踪后,二人赶紧开始寻找,并发动全村的亲戚朋友,找遍了周边的十里八乡,结果没有母亲的任何消息,只是相熟的村民告诉班银城,“看到你娘出村了。”( L0 m4 x1 F2 }: ]. V" F
7 }( Y/ d5 S; z. x9 Y
娘到那里去了?她怎么不回来了?她不要我们兄妹了吗?带着一个个疑问,13岁的班银城和妹妹在哭声中昏昏睡去,第二天起来接着又找,整整一个多星期,仍然没有母亲的消息。生活就这样出现了残酷的转折。, Q$ O( d* |! a8 y' y0 H

7 q: ^; e: i; k, C6 L2 G吃百家饭 村民养活一家人
5 l1 h* p6 E8 X, j& S
& D% K. _# V* n- }  f母亲失踪后,兄妹的生活更加艰难。姐姐自小寄养在外村难以自顾,哥哥为了养家在外打工,本身还是孩子的班银城和妹妹无力种田,没有粮食吃。班银城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去哪里给妹妹和自己找些吃的,“饿个三两天都是家常便饭,当时就是一个念头,只要妹妹能够有口饭吃,我就知足了”。
- ~3 K8 d$ I1 K, P! ?1 M  ~+ ^( g: a0 J/ e6 D
周边的邻居看到兄妹可怜,不时地接济二人,今天东家给块馍馍,明天西家送碗热粥,小银城带着妹妹苦熬着日子。“孩子可怜呀,这俩孩子特别懂事,从来不主动到我们这些村里人家讨要吃的,实在饿得急了就跑到我家拍拍窗户,喊‘二奶奶,还有口剩的热汤么?’出来一问才知道俩孩子又是三两天没有吃饭了,就这还是给妹妹讨的。”班家对门的邻居冯淑芳抹着眼角的泪水对记者说。
7 O+ V# G5 @* N! s) m2 X) K7 [- r. x
冬天到了,为了取暖,班银城兄妹在村子周边拣拾枯柴烧,村里人都记得,冬日斜阳下一个瘦小的男孩身后跟着一个更加瘦小的女孩,两个孩子手中抱着枯枝慢慢地挪动,即便下着再大的雪两个孩子身上也没有一件取暖的棉衣。他们将收集来的枯柴点燃,在旁边用枯草再铺上一个简单的窝,两个孩子就这样抱在一起取暖,经常是天还没有亮就被冻醒了。5 C' A  H) w4 |4 H% J

# n( w7 S5 M: [3 p7 ?转眼之间春节来临,听着各家各户喜庆的鞭炮声,想着自己生死未卜的母亲,班银城兄妹蜷缩在家中黯然泪下,“娘,你究竟去了哪里?妹妹,哥哥发誓只要我活着一天,一定要找到娘!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 F, t1 r. q% s. m4 T( }
/ |( G' Q* Q! W) x踏遍四省 苦苦寻母17年
: `9 W1 E7 O; Y9 @
0 B( g1 m! D* Y; F" o! T  j5 C
春节过后,亲戚那里传来一个线索,在武安市母亲有一个姑姑,那里可能会有母亲的线索。班银城决定去武安寻找母亲,那年他刚刚14岁。
' E, M. C& @' |% a) ~. H
, O8 r& r0 B- i5 z4 l5 l$ B姐姐家5元,舅舅6.4元,本家叔叔8.3元,邻居大娘2.5元……怀揣着东拼西凑的22.2元钱,14岁的班银城第一次踏上了寻找母亲的道路。
* k  f4 N( n5 c. u+ ~* j1 V  L6 p2 X3 |% B9 @4 o
这条路他走了17年。“妹妹安置在姐姐家里。花了4元钱到了邯郸市,不敢乱花钱买吃的,在火车站人家看我可怜给了两个馒头、半碗面条,连讨带要到了武安。”一打听,母亲的那个姑姑早已过世,一家人也搬离了当地,小银城扑了一个空。在寻找的过程中,班银城听说在涉县更乐镇一个砖场附近有一位迷路的中年妇女,班银城再次动身赶往更乐镇,下车后的小银城身上仅剩下了一元钱,买了几毛钱的冰块解渴止饿后,小银城开始打听那个女人的下落,但是他再次失望了,那人不是母亲。8 U6 R. O8 B, [' q& i5 l" O
* |6 C0 f2 X4 t9 S$ P) u4 I$ C
身无分文、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小银城只好在那个砖场留下打工,由于年龄小、身体弱,别人每天能挣10元钱,他只有两元钱的工钱,拉着重达数十斤的砖坯小银城咬着牙干了一个多月,每天昏睡在工地上的时候,他都要念着母亲和妹妹的名字。听说银城寻母的事情后,工地的工人都很同情他,银城拉的三轮车也不时出现“缺斤短两”的现象,那是工友们对他的“照顾”。一个月后,怀揣着53元钱工钱的小银城又到了邢台,边打工边找母亲。两个多月没有任何消息,无奈之下班银城回到了老家。
( a3 U2 L; x/ ]( ^: ~8 l6 |* B4 ~7 e2 N# P8 \, P& r6 c
回到家中的班银城在父亲坟前独自落泪,“爹,娘究竟在哪儿?我们好想她。”春节过后,班银城再次背起行囊又开始了寻母之旅,他坚信母亲一定还活着,一定能找到。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先是找到一份短工,在工作之余寻找各种关于母亲的信息。由于年龄还小,很多时候他并不能找到工作,上门乞讨就成为活命的唯一出路,有些人家看到他年纪轻轻就上门乞讨,很是鄙夷,好些的说些难听的话,更有的直接放狗咬他, “可能人家以为我是个贼,到人家门上是探路的。”说着这些凄惨的往事,班银城没有一丝怨恨,并为那些恶意对他的人辩解。
! D0 F0 [  g1 E0 d3 E
$ N1 h5 S) \  l. ]经过三年多的寻找,班银城的足迹踏遍了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四个省份,只要哪里出现一点有关失踪老人的信息,他都会不辞辛苦地赶到,但是一次次乘兴而去,却又一次次败兴而归。8 [6 G" a# e; `' ^8 o- W" x1 {

4 m! k) h6 _% x, c/ l哥哥班发城和他商量这样寻找终究不是一个办法,二人商议后决定,哥哥在外找一份挣钱多的工作,专门挣钱供弟弟寻找母亲。为了多挣钱,班发城到邯郸西部山区一家煤矿上干起了下坑挖煤的矿工。“哥哥干的活,当地人叫做‘吃着阳间饭,干着阴间活’,但凡有点生计的人家都不会去。没办法,这个挣钱多,哥哥自己也说只要能找到娘我就是搭上这条命,也值!”班银城眼中噙着泪花对记者说。
  w' k) E+ [5 k
: O! P) O( R, p7 U  C$ [, {得到哥哥经济支援的班银城,将寻母的目标放在了一些大的城市,郑州、安阳、驻马店、威海、青岛、邢台……,其间,银城也成了家,但家里哪怕收入10元钱,银城都会用于寻找母亲,在极度的不理解中,一年不到妻子弃他而去。/ A2 R0 p7 h  {

* Z/ a' a( l2 T# S舅舅不止一次劝说班银城,这么多年的寻找都没有结果,“孩子,放弃吧!你好好成个家过日子吧,不能这辈子都荒在这上头呀!大海捞针,这辈子恐怕也找不到你娘了”,银城面对舅舅的劝说回道, “找不到我娘我就一辈子不见你。”
' E2 o/ s. g) X+ v; Q% y6 c% j5 f6 y# @4 r0 Y# h
寻遍千村 早生华发做货郎
4 M$ L( C. ]% ?4 C0 S, p0 s0 F
5 P7 F! n( y6 g! o0 e% y为了寻找母亲班银城经常风餐露宿,此时的他已经由一个青春少年成为了有些斑斑白发的壮年汉子,多年的寻找让班银城意识到,母亲不识字,大城市的寻找难见成果,求助媒体母亲也未必能够看到。班银城的目光渐渐地集中在了偏僻的山区村庄。
/ g5 H* D: M: d# d1 h* y* i5 R& H/ Z6 k% r: [4 @& W! E
为了方便寻找母亲,班银城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进了一些针头线脑和一些小卡子等女性商品,背着担子在乡村中边做买卖,边打听母亲下落。几年来他几乎走访了千余个村庄。“邯郸市、邢台市还有临近的河南安阳、濮阳这些城市的村庄我都走了一个遍,虽然不识字但是(我)记性好,只要去过的村庄,走过一遍就心里有数,绝对不会跑冤枉路,这个办法虽然笨,但很有效。”1 L4 @: o1 l  `
7 v7 Q% o% o% Q" M
多年来,班银城夜里有过睡在向日葵地里的经历,也有钻入下水道一觉醒来水漫全身的苦楚,山洞、庙宇、麦田都是他的栖身场所。最惊险的一次是在石家庄西部山区的一次寻找。“当时身上的钱不多了,也没有带很多的干粮,都是在山里人烟稀少的村子找,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在一个山坡上昏过去了,滚下去,差点就掉入山谷里面,下去就完了。”一位途经此地的老人搭救了班银城,听了班银城的经历老人感慨道,“多少年没有见过你这么孝顺的后生了。”老人强留了班银城三天,直到他恢复了伤势才备好干粮送他上路。% f. P7 n3 b6 ^$ b2 D9 `6 O) c& E
9 `4 Q. g& l4 G5 L  n
班银城在寻找过程中经常碰到让他心酸的老人,一次,在石家庄北客运站他听说一个老人在站里呆了好几个月找不到家,他赶到车站,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人蜷缩在站里,“当时老人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她也是迷路找不到家了,而这让我想起娘更心酸。”班银城本想送老人回家,但是老人无法记起具体的家庭住址,无奈之下班银城留下身上不多的几十元钱后黯然离去。8 a4 B/ O& u1 k
, s# P: r" ?# a+ Z# E: ]
母子巧遇 67岁娘亲回到家
1 _( A; h4 g) E. Z( L4 i% O+ i0 _& {+ i" A1 I& N- W2 d. s
2010年7月6日17时许,班银城来到了石家庄市平山县孟家庄镇一个名叫黄家湾的村庄,在村边的小桥边他像往常一样支起了摊子,一群妇女在摊前挑选货物。拉家常的过程中,一位大娘问班银城来自哪里,班银城说自己是邯郸人,这个大娘指着不远处一个背负着一捆柴的老人对他说,“那个大娘也是邯郸来的。( j8 L" Z( V1 O# e2 y
8 }0 z4 Q* s9 L2 k7 u
“当时心里就是咯噔一下,我就上前询问。”班银城说到这时有些紧张。“大妈,你是本地人吗?”“不是,我是邯郸的。”“邯郸哪里的?”“广平县。”“广平县什么地方的?”班银城紧张地问。“广平县东张孟乡南张孟村。”“您娘家是什么村的?”班银城的眼睛湿润了。“广平束庄的。”“您哥哥叫贾书田,您叫贾书梅。”5 f: Y. v' s) C- v7 D: v9 o/ M3 }- V0 X

+ n+ Y4 ?8 z( y( _4 H. z$ h老人很诧异,“你怎么知道的?”“妈,我是你儿子,我找你找得好苦呀!”说到这里,班银城双膝跪下,一把抱住了母亲。“你是发城(大儿子)?”“不是,我是银城,您的小儿子。”老人的泪也下来了,看到这一幕,桥上、村边的村民都轻轻地擦拭着眼中的泪水。8 n/ J; m1 S9 }( I/ w
; C# Z; J* h% f0 f9 L
贾书梅告诉儿子,当年她迷路后越走越远,一路乞讨来到了现在的村庄,被一个好心人搭救,便留在了当地,一晃17年,多少次梦里出现的儿子终于出现在了面前,老人泪流不止。4 o" U% G1 g5 m, ?5 ]& @

- ^2 d( O( ?) r) W( N2 g( D) R7日,天空落着细雨,67岁的贾书梅在离家17年后再次踏入家门。
/ v+ P0 F/ X4 B/ O  A, }
1 w6 g. ?7 w4 C6 x媲美古人“二十四孝”
" x0 s0 u+ e4 b9 [6 ?( e* H" ~4 b/ z! X. B' A" F
听说记者来采访班银城一家,在村口乘凉的老人对记者树起了大拇指,“这是一个大孝子呀!”
8 @: p# n/ h# p0 k2 s
8 Q3 a: r2 p7 U7 ]耳边听多了关于不孝子女费尽心机将年迈的老人推出家门的新闻,在这个炎炎的夏日听完班银城的寻母经历,记者也不禁潸然泪下。古有“二十四孝”,今朝班银城17年踏遍四省千村的寻母之举丝毫不逊于古人。0 ?! W2 P+ e) D7 @) e

0 _) |* ]. u- f: k- O- A5 T看着这个实际年龄小于自己,面相却远远老于自己的“80”后,记者在敲稿的过程中眼睛不时湿润。总有一种情感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总有一种举动能够击中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在班银城的讲述中,这种情感得到了展现,我,被击中了。“二奶奶,还有口剩的热汤么?”“妈,我是你儿子,我找你找得好苦呀!”那令人心酸和让人欣喜的场面,记者未曾亲眼看到,但记者对其没有丝毫怀疑,因为,那份人间挚爱是最真实的。
易子 發表於 2010-7-19 10:50 | 顯示全部樓層
母不寻子,还心安理得的离开17年,不是子不孝,此母作孽,17年了还好意思回来。若是4个孩子饿死了,被人打死了,怎么办!
易子 發表於 2010-7-19 10:54 | 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孩子恨母亲,这几个孩子死了1个,我绝对不信长兄不痕母亲
延章 發表於 2010-8-24 12:06 | 顯示全部樓層
你应该将全文通读一遍。
易子 發表於 2010-9-20 14:49 | 顯示全部樓層
当她被好心人救了,生活了有了保证后,为什么不找人帮助,自己不去打听回去找自己的孩子,难道她不知道自己走了后,4个孩子无依无靠吗,你一个大人可以生活,孩子们怎么办,这样的文章还写出母慈子孝?孩子是孝,但是母亲却要问问自己有没良心,17年啊,这个遗弃孩子有区别吗,你个女人又不是智障或残疾!
易子 發表於 2010-9-20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生活是艰难,但是以为自己大儿子在打工就能抚养弟弟妹妹?你个做母亲的就心安理得的走了?17年你生活的还不是好好的,只看孩子的孝心,但是道德的缺失部分也要注意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