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6|回復: 0

[講古] 唐人爱诗,太宗李世民也加入了宫体诗写作的大军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發表於 2018-8-4 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第三讲

初唐诗人和他们的诗(二)

在简单了解初唐历史概况后,我们来看看诗歌的大致情形。

诗歌的发展是接续的,不同朝代间有延续。

唐代的诗歌也是在逐渐变化的。虽说以『唐诗』统称唐代的诗歌,但面貌其实很丰富,千姿百态。


辞藻华丽的宫体诗盛行初唐

辞藻华丽的宫体诗盛行初唐

辞藻华丽的宫体诗盛行初唐

▲ 〖溪山雪霁〗 局部

唐之前是隋。

隋朝只有短短的三十几年,一半的时间在统一天下,时局动荡、兵荒马乱、朝不保夕,很难有文学发展的机会。

唐初时,盛行的还是六朝流传下来的宫体诗。

宫体诗指的是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也指辞藻华丽、对偶工整、但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诗风。

唐太宗也加入了宫体诗写作的大军

〖溪山雪霁〗 局部

〖溪山雪霁〗 局部

▲ 〖溪山雪霁〗 局部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赋得池边柳〗:

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这首诗描写了池边柳树的样子。

一句写了远景,水岸蜿蜒,柳丝低垂拂过水面,与树影在水面交汇。由远及近,第二句写了中景,水波流动,波光滟潋,树影在波纹中泛开。

三四句是近景,将柳树拟人化,比作女性,说她将水面当镜子,照出美好的容貌。绿色的柳叶弯弯,像眉毛的形状。

诗作描绘出水边的柳树的倩影,生动、形象。但是,它所包含的感情很清浅,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副简单的景物小画,不容易打动人、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读起来也不上口,第二句、第四句都是shu的音,因为那时人们对诗歌的声韵还不是那么讲究。

什么是寓情于景的写作方式?

唐太宗也加入了宫体诗写作的大军

唐太宗也加入了宫体诗写作的大军

▲ 〖溪山雪霁〗 局部

写文章、写作文也是一样的道理。好的作品,不仅要描写清楚事物本身,还应该饱含真诚的感情,更进一步还要有观点、思想。

比如写记叙文,说今天去了公园,公园里春光明媚、鲜花盛开,写了这些还不够,还应该有更丰富的内容,如具体的活动、相应的情绪、想法。即使仅仅描写公园风景,也要体现出感情、思想。有的人说,我的感受就是喜欢、开心、高兴。但如果直白地说,啊,我喜欢这美丽的春光啊,就不能打动人,要写得寓情于景才好,寓深情更好。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让所描绘的风景显现出自己的感情。我们带着不同心情看风景时,看到的景色也不同。同样下小雨,心情好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滋润、安闲、雨丝中万物宁静;心情不好的时候再看小雨,可能会感到压抑、厌烦、从天到地都是灰色的。

因此,在下笔时,所选用的词语自然不同。反之,不同的描述带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同。

归云半入岭,残滴尚悬枝

〖溪山雪霁〗

〖溪山雪霁〗

▲ 〖溪山雪霁〗 局部

虽然宫体诗缺乏深意,可是在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喜欢的,大家都喜欢,于是成了风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行下效』,大臣们竞相效仿,诗作普遍都是文采华丽、对仗工整,表达的情感多是歌功颂德。

如虞世南的〖初晴应教〗:

初日明燕馆,新溜满梁池。

归云半入岭,残滴尚悬枝。

应教,是应王命作诗文。汉魏六朝太子、诸王的命令称为教。

燕馆,战国时燕昭王建造华丽的馆舍以礼贤下士,这里指李世民的馆舍,当时李世民还是太子,没有登基。

新溜,刚从屋檐滴下来的水滴。

梁池,又称梁园、梁苑,是汉代梁孝王造的规模宏大的园林,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孝王在梁园举办宴饮活动,聚集了一批当时著名的文人,此处指李世民举办宴会的花园。

这首诗作于太子李世民的酒宴上,咏初晴的景象。大雨初晴后阳光照亮了馆舍,刚下的雨水涨满园中池塘。退却的乌云躲入远处起伏的山岭,树枝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

诗中特意用燕馆、梁园来指代李世民,表达了对李世民的赞美之情,歌颂他礼贤下士、尊重人才。虽然感情不醇厚,却是在单纯的景物描写中注入了感情,比起上文分析的李世民的咏柳的诗作要好一些。

宫体诗占高祖、太宗年间诗坛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也不是全部。还有什么其他风格的诗作呢?下次我们来分享。(文章转载自:博雅云课堂)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