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3|回復: 0

[中医理论] 为什么说『脾虚』才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6-13 23: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有这样一则信息:就是说有个人被诊为糖尿病,他因此非常害怕,整天茶不思饭不想,就想自己死了怎么办;

后来这个人真的死了,怎么死的?

因为耽误了治疗,再加上情绪极度抑郁,后来真的发生了并发症,人就这样完了。在我看来,这个人是被自己吓死的。

如果他能正视这个病情,摆正心态,也不会有这个结果了。

糖尿病在中医里属于『消渴』范畴,我们古人对此病早有论述,〖素问奇病论〗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这是黄帝与岐伯的一段对话,意思是,黄帝问岐伯:有的病人口中发甜,这是什么病?是怎么得的?

岐伯回答道:这是由于食物的精气向上泛滥,病名『脾瘅』。

正常情况下,饮食到了胃以后,经过初步的消化,再由脾运化至全身。

如果脾有热,失去正常的运化功能,则津液停留,向上泛溢,所以使人产生口中发甜的症状。

这是因为饮食过于肥美所诱发的疾病。得了这种病的人平时大都喜欢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而厚味使人生内热,甘味使人胸腹满闷。

因此食气上溢出现口甜,时间长了就转成消渴了。

『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中医认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

上消属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

中消属胃,表现为多食善饥;

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

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1、多饮

早期的上消,主要表现为口渴,平时多喝水才会感觉舒服一点,这是肺热津伤所致。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按摩肺俞、合谷、鱼际、三阴交等穴来进行调节。

肺俞穴虽属于膀胱经,但它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气聚集的地方,对于调节肺脏有很好的功效。

找肺俞穴时,先低头,脖子后面正中有一个骨性的突起,此处是第7颈椎的棘突,往下数3个这样的突起是第3胸椎棘突,再往两边1.5寸处就是此穴。

找肺俞穴时,先低头,脖子后面正中有一个骨性的突起,此处是第7颈椎的棘突,往下数3个这样的突起是第3胸椎 ...

找肺俞穴时,先低头,脖子后面正中有一个骨性的突起,此处是第7颈椎的棘突,往下数3个这样的突起是第3胸椎 ...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

鱼际穴是肺经要穴,它在手大拇指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大约相当于第1掌骨中点桡骨的赤白肉际处。

鱼际穴是肺经要穴,它在手大拇指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大约相当于第1掌骨中点桡骨的赤白肉际处。 ...

鱼际穴是肺经要穴,它在手大拇指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大约相当于第1掌骨中点桡骨的赤白肉际处。 ...

  平时多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和艾灸,对血糖有很好的调节效果。

  

2、多食

一旦肺燥热,它的输布津液的功能受损,便会引起胃燥津伤,脾阴虚耗,中焦脾胃运化就会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中消症状。

消谷善饥是中消典型的症状。

什么是消谷善饥呢?它是由中焦热盛所致的胃内食物消化快的症状,也就是说你不停地吃,但老觉着饿。为什么这样呢?

就是因为燥热伤胃、胃火炽盛所致。〖灵枢大惑论〗载:『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

此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身体减负,调理身体,修复疲惫不堪的脾胃。

这时你的主食不能吃得过少(主食应当根据个人的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和体重等具体情况而定);

平时要少食多餐,可将每天饮食总量分配到4-5餐中;

也不要因为怕油腻而单纯吃素,要做到荤素搭配。

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其中,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都能很好地调节脾胃功能。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各自对应的脾和胃的功能。 ...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各自对应的脾和胃的功能。 ...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各自对应的脾和胃的功能。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在背下部,于第12胸椎棘突下,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量取2横指处即是此穴。

3、多尿

肾功能不好导致的糖尿病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多尿。

我们可以通过多按摩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来调节肾的功能。

按摩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来调节肾的功能。

按摩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来调节肾的功能。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