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50|回復: 0

[医药临床] 寒温调和,涩肠止泻治泄泻验案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5-29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张杰国家级名老中医,安徽省国医名师,安徽省名中医。其幼承师训,学验俱丰,从事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专攻内科疑难杂症,誉满杏林。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聆听教诲,收益颇丰,现举其治疗泄泻医案两则,以飨同道。

张某,男,37岁。初诊:大便泄泻已10年以上,刻下大便日行2次,质稀,有黏冻,泻前有腹痛肠鸣,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舌质胖,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泄泻(寒热错杂)。

治法:调和肝脾,寒温并用,涩肠止泻。

处方:党参20g,干姜15g,炮附子(先煎)15g,花椒6g,桂枝15g,炒黄连15g,黄柏10g,乌梅30g,细辛6g,当归10g,葛根30g,黄芩10g,白芷10g,炒吴茱萸6g,炙甘草10g,炒苍白术各1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早中晚各3次。

二诊:前方投后,药中病机,大便日行1次,基本成形,黏冻已少。原方巩固。14剂。水煎服,每日3次。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缓者称为泄,大便直下,清稀如水,病势急者称为泻,但临床难以截然分开,现统称为泄泻。〖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曰:『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流连,乃为洞泄。』本案患者泄泻十余年,苔黄腻,脉弦滑乃是肝郁脾虚,日久化热之象。湿热之邪阻滞肠道,故大便有黏冻;肝木失其条达之性,故泻前有腹痛肠鸣;脾阳虚衰,则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张杰老师根据〖伤寒论〗中乌梅丸证『又主久痢』的特点,认为凡是属于厥阴下利,皆可从乌梅丸加减。因此本案方中重用味酸之乌梅为君药,敛肺涩肠,收敛浮越之气;黄芩、黄柏苦寒清热,厚肠止利;炮附子、干姜、桂枝、花椒、细辛温脏驱寒,暖肝温脾;葛根、炒黄连与前方黄芩相合为葛根芩连汤,有升发脾阳,清热坚阴止利之效;炒吴茱萸与炒黄连相配为左金丸,清泻肝胃郁热;据『风能胜湿』之理,取白芷一味,升阳除湿;再以党参、当归、炙甘草、炒苍白术,益气补血,扶助正气。慢性泄泻正气已虚,而邪气未尽,如一味攻下分利,难免伤及正气;若一味收敛固涩,又容易闭门留寇。本案中张杰辨证精准,全方温清并奏,虚实兼顾,苦辛通降,随证治之。(作者单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Y)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