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39|回復: 0

[家庭教育方法]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5-24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阅读习惯,是孩子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习惯,各位家长您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了吗?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阅读习惯培养的好方法,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熟记于心!

1、读纸质书

让孩子读纸质书,而不是各种介质的『听书』、手机、pad、网上读物。真正的阅读,是读纸质书,真正的经典,也累积在浩如烟海的纸质书中。

数字媒体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其中的新内容没有像纸书那样经过一个从写作、修改到编辑成书的相对长的内容沉淀、筛选过程,品质总体上仍不如纸书。

其中的经典内容,虽然没有品质上问题,但孩子从数字媒体、电子设备开始阅读,仍是培养孩子接触电子媒体的依赖。

读纸质书

读纸质书

2、别把书叫『课外书』

把学龄孩子读的书叫『课外书』,隐含了『课内』重要、『课外』不那么重要、『课内』优先、『课外』靠后的意思。现在学校强调阅读,也只说让孩子读书,而不是读『课外书』了。

所以现在开始,就把『课外书』三个字,从家庭语汇中清除出去,也从爸爸妈妈的教育理念中清除出去。

阅读就是阅读,它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大人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样重要。

告诉孩子『书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让我们知道更多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物,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不要跟孩子讲『多读书你学习成就会更好』、『多读书你更会写作文』。

让孩子潜移默化地理解阅读的美好,而不是把阅读当成学习之外不太重要的一件事,或者上学之外多出的、不得不做的新任务。

别把书叫『课外书』

别把书叫『课外书』

3、给孩子建立自己的书架

甭管房间多小,给孩子一个自己的书架,如果条件具备,给孩子一个自己的『书房』。这是形式,也是方法。

当孩子像拥有自己的玩具架那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他会更容易和他的书建立亲近感,而且也更容易随时拿起书来阅读。

孩子有了书架,要慢慢教会他自己整理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排列好。

别小看这项『小图书馆里员』的工作,孩子在整理书的过程中,会从已经看过的书里发现新的兴趣点,而且整理书架,也是在培养他分类、归纳的能力。

4、把选书权交给孩子

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里的书自然是爸爸妈妈来买,但他要读哪本、不要读哪本、先读哪本、后读哪本,都不要求,让孩子随意徜徉就好。

大人要在一开始陪孩子买书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判断,什么样的书够好,什么样的书不够好。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读书最好读原文、全本,尽量不买选本、精华本;

要会看作者简介,看看作者是做什么的,是不是某方面的专家,或者从作者资历看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学识来写这本书;

尽量不买封面设计粗陋、缺乏美感的,因为这样连封面设计都不肯认真做的书,内容编辑也未必可靠;

不买装订很差的书。这需要书到手之后判断,比如系列书中的一本,如果装订很差,那么整个系列都好不到哪儿去;

同类书中,尽量选择销量高的,因为有很多读者共同做出了判断,比少人问津的书(学术书除外)要更可靠些;

非选本的书,尽量选由一位作者独立成书的,不选多位作者的。

其中有些是我们自己阅读、买书的经验,有些是我们多年做广告专业书出版累积的经验。

给孩子一些基本的选书原则,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挑选,你会发现,孩子很会选书,他选择的,都是适合他这个年龄段阅读的,而且品质都不差。

把选书权交给孩子

把选书权交给孩子

5、多买书,不限预算

别嫌书贵,书真的不贵。

一个作家,可能要经过几十年的训练和准备才开始写作,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一本真正好的著作,其中凝结了他从自身经历、阅读、教育、挫折、成功中获得的故事、知识、情感、思想。

而读者买到这本书,所费不过二三十元,你所能从中获得的财富,可能会受益终生,这样的东西,怎么会贵?实在是我们日常购买的种种商品中,性价比之最。

6、积极参与讨论

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否幼稚、是否偏颇,都不批评、不否定,只作为平等的讨论参与者,贡献自己的看法,就像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会。

大人的参与讨论的兴致越浓,孩子阅读的兴趣越浓。主导讨论,也是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的成就感的一部分。

7、父母也培养阅读习惯

大人只看手机、电脑、电视,孩子不会热爱读书;大人见到书就说贵,孩子不敢也学不会自己买书;大人之间不兴高采烈地分享阅读所得,孩子也不会兴致勃勃地发起与阅读相关的讨论。

其实大人不爱读文学书、历史书、心理书、其他话题严肃的书也没关系,还有很多内容轻松活泼的书,如旅行书、美食书,都可以带来阅读的愉悦。

开卷有益,只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开始认真读书,乐趣自己会跳出来的。

各位家长,以上七点,您和您的孩子都做到了哪些?赶紧行动起来吧!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