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9|回復: 0

[中医理论] 李佃贵重视痰在癌症中的作用

[複製鏈接]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癌症作为重症,符合中医『顽症多痰』『怪病多痰』的说法。元代朱丹溪说『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清代高锦庭说:『癌瘤也,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更明确地指出『痰』在癌症中的作用。痰核肿块本身就是一种坚积,关于治疗大法,〖内经〗指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因此化痰软坚是癌症的治疗大法。但具体应用时,应注意:

化痰软坚勿忘调气:中医认为,痰随气而升降,有『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所不至』之说,还有『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北宋医家庞安常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软坚散结亦是如此,应注意调气。具体应用时可针对气滞或气逆,选用理气或降气之品,前者如陈皮、枳壳等,后者如苏子、旋覆花等。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在癌症的治疗中,不要囿于『毒』而乱用清热解毒,有些药理研究发现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是苦寒药,应用时应注意辨证应用。

化痰软坚运用:化痰软坚必须注重脏腑功能的调整。李中梓曾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非其治也。』同时痰与肾亦有密切关系,如肾虚不能制水,则水泛为痰,故明代医家张景岳说:『五脏之病,虽都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因此,治疗疾病,不但要化痰,而且还要治其生痰之本,即所谓『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化痰药有药性之不同,软坚也要根据产生聚结的原因而选药。湿痰常伴肢倦、脉缓或弦、滑,舌苔白滑或腻,也可见胸痞呕恶等,当选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天南星等;热痰常伴内热症状,如脉滑数,舌红苔黄腻等,当选用清热化痰药,如瓜蒌、贝母、海浮石等;燥痰常伴口干咽燥、便干呛咳等,当选用温化寒痰药物,如白芥子、皂荚等。软坚散结常与化痰法并用,同时根据毒、热、瘀、食结的不同采用解毒散结、化瘀散结、消导散结等具体治法。总之,用药应斟酌,使其恰到好处。

注意化痰与祛湿的应用。因聚湿可生痰,痰凝湿聚是肿瘤的重要病机,上述燥湿化痰药的应用要注意治『脾』,实际上也已涉及祛湿的问题。

一些化痰药兼具理气或软坚散结的功效,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选择应用。前者如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等,后者如海浮石、海蛤壳、昆布、海藻等。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法在癌症治疗中运用较广泛,但具体应用时应注意:

目前筛选出有抗癌活性的解毒药中,以清热解毒药为多,清热解毒药针对的是『热毒』,病人一般会有发热,肿块红肿,灼热疼痛,口渴,尿黄,便秘,脉数苔黄等表现。在癌症的发病过程中,虽然可能会出现热毒的情况,但很多情况下表现不出热毒,因为寒凝、湿聚、痰阻皆可发毒而为寒毒、湿毒、痰毒等。所以,应用清热解毒药,虽然未必一定要机械性地认为非出现上述热毒症状方可用,但也不应妄用、滥用,因清热解毒药大多为苦寒药,苦寒过用一者伤胃,再者损阳,更不利于寒毒的消散。故温通散寒、祛湿化痰之类的药物亦应注意辨证选用。

解毒法在应用时,应注意与其他法的配合。外科名家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开篇即言:『痈疽二毒由于心生,盖心主血而行气,气血凝而发毒。』实为中的之言,对临床应用解毒法颇有启发。解毒除应特别注意疏通气血外,如果热毒耗伤津液,应注意配伍养阴生津药,如玄参、生地、石斛等;如果热迫血妄行,应选用凉血止血药,如紫草、大青叶等;而在需要应用清热解毒药的时候,亦应注意保护脾胃功能以及与凉血活血药,如丹皮、赤芍等配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和防止可能出现的损害脾胃的情况。

应用解毒法时,要以毒攻毒。前一个『毒』字是指药性,指一些作用较为猛峻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的药物。由于癌症是顽症、难治症,因此用一些猛峻之药去攻逐,应该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方面。但应注意『适时』和『适度』用药,所谓『适时』就是抓住病人正气无大伤,尚任攻伐的时机,果断用药;所谓『适度』就是适可而止,不能造成正气大伤,以免玉石俱焚。(郭洁 刘小发 河北省中医院 吴佳欣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