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94|回覆: 0

[醫藥資訊] 『讓中醫藥爲全人類服務』 新華網專訪砒霜治療白血病奠定人張亭棟 ...

[複製連結]
新華網 發表於 2017-10-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6eb318a0150d264eba82b77e2002538d.gif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中 醫 館 第 一 新 媒 體

來源丨新華網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要努力發掘,還要加以提高,讓它不僅爲中國人民服務,更要爲全人類服務。』83歲的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激動地說。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際,人們不由想起另一位中藥西用的科學家——張亭棟,一直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的研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上作出了奠基性貢獻,讓公眾再一次感受到中醫的神奇魅力。

一頭銀髮,眼神睿智,雙手交叉放於胸前,腕上的老牌手錶錶盤已經發黃。時隔4年再接受新華社記者的採訪,張亭棟似乎有更多的話要說。

『假如我再年輕幾年,我還想把三氧化二砷進一步研究一下。我總在想,它應該不僅能治療白血病,一定還能治療其他的病。』雖然出身西醫院校,但早年派去中醫學院深造的經歷,讓張亭棟『沉迷』於對中醫藥的研究,一下子就是幾十年。

上世紀七十年代,黑龍江省林甸縣民主公社衛生院採用有毒藥物醫治惡性腫瘤,因效果好引得不少患者前往求治。時任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長、哈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的張亭棟教授被任命爲專家組組長,帶隊一探究竟。

原來,此地鄉間一位老中醫有個秘方,是用中藥砒霜、輕粉、蟾酥幾味劇毒之物配製的,最初用來下藥捻治鼠瘡——淋巴腺結核,後來被一位藥劑師用此藥治好了自己母親的皮膚癌,後又改成針劑肌肉注射攻治各種癌症。

這個被命名爲『713』的抗癌新藥在當時的黑龍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被判『死刑』的癌症患者慕名而來,有的奇蹟般『康復』——子宮癌患者用藥後分泌物明顯減少,肝癌患者用藥後疼痛感消失。還有一位食道癌患者,原本醫生也表示無能爲力,聽說此種藥後,死馬當活馬醫就來試試看,結果用藥後不但能喝水,還能吃飯、散步了。

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或亞砷酸,有劇毒。古代的人們用它內服治哮喘,外塗治惡瘡、頑癬,但歷代醫家啟用砒霜時,均慎之又慎。

作爲中西醫結合的血液病醫生,張亭棟很想在『血癌』上打開缺口。受到『713』啟發,在已故朝鮮族藥劑師韓太雲的配合和幫助下,張亭棟開始將原方分成砒霜加蟾酥和砒霜加輕粉兩組做體外抑瘤試驗,反覆試驗發現,其中的砒霜是癌細胞的剋星。張亭棟課題組大膽創新,將砒霜提純,最終精製成亞砷酸注射液,專門攻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

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張亭棟教授等應用傳統中藥三氧化二砷治療APL患者取得療效的基礎上,時任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的陳竺和陳賽娟與張亭棟通力合作,在上世紀90年代嘗試用三氧化二砷治療對全反式維甲酸耐藥的APL患者,並發現三氧化二砷誘導APL細胞分化和凋亡的雙重藥理學機制,後來的研究更進一步證實了癌蛋白PML-RAR中PML是三氧化二砷治療APL的直接藥物靶點。這一發現在國際上產生反響。

『此次屠呦呦獲獎,作爲同樣從事中西醫結合研究的人,我們都感到驕傲,這對我們是一種鼓勵,對今後中西醫結合研製新藥,也是一個新的啟示。』張亭棟說。

張亭棟表示,我國提出發展中西醫結合不過70年光景,就已經發現了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製劑惠及人類,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也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一項科學的發展不是十年八年能發展起來的,中醫、西醫這兩種科學要融會貫通、互相補充、取長補短。尤其這又是用來治病救人,關乎人的生命,不能急於求成。』張亭棟嚴肅地說。

近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醫學家在砷劑臨床應用上取得重要進展。哈醫大一院院長周晉帶領其科研團隊通過將三氧化二砷持續緩慢靜脈輸注法,較大程度上避免了沿用30多年的三氧化二砷常規靜點時發生率很高的『高白細胞血症』,縮短了療程,降低了死亡率,被譽爲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高效低毒的新方法。此外,砷劑對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等癌症的診療效果也在進一步研究中。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爲新華社2015年12月,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aa4fc3cf01768b813aaf7ee57cd9fabe.gif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