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2|回覆: 0

[考古發現] 沉睡的古城·微山湖底竟有一座繁華的水晶宮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2-28 14: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留城,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在現今的中國版圖上已經找不到了。但這座城,帶給史學家多少奇幻的遐想,帶給微山湖區人們多少熱切的寄託。它的古老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如今,它沉睡於水下已數百年,我們只能從歷史的源頭和百姓的口中去探尋、揭秘它的真面目。

沉睡的古城·微山湖底竟有一座繁華的水晶宮

沉睡的古城·微山湖底竟有一座繁華的水晶宮

坐落在微山湖之中的微山島似乎命中注定了與留城有緣,它是留城及微山湖誕生、發展、變遷的見證者,更是留城衰落、消亡最直接、真實的目擊者。早在堯舜時代,留作為最早的封國之一,印證了這一地區鮮明而獨特的人文歷史。宋代羅泌【路史】載:堯的兒子丹朱庶弟九,其封於留者為留氏,始建留城。其東北十裏便是微山(當時尚無此名),由於地理位置特殊,環境優美,古泗水從留城穿過,使這裏變成一片綠洲,是魯蘇豫皖交界地區不可多得的富庶之地。後來的留城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有名的繁華之城,戰略要地,它與南面的彭城(徐州)、西邊的沛城(沛縣)、北部的薛城成為當時中原地帶的形勝之地。

千百年來,留城或封國或置縣,一直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唐朝詩人唐彥謙【獨宿留】、劉長卿【歸沛縣道中晚泊留侯城】等詩,都證明那時留城的興盛與繁華。

然而世事變幻,留城縱然空前繁盛,卻命運多舛。黃河侵入泗河最早的記載見於【史記封禪書】,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黃河決酸棗,溢而通泗,漢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河決瓠子,東南住巨野,通於泗淮。宋以後,黃河泛濫頻繁,並頻頻改道,忽而東突忽而北遷,將大量洪水瀦積於此,形成巨浸,匯成湖泊,留城只好觀望、止步、掙扎,無奈地準備慢慢退出歷史舞台。只有大運河開挖改道時給了留城最後輝煌的一瞥,在即將消隱之際留下閃光的記憶。

沉睡的古城·微山湖底竟有一座繁華的水晶宮

沉睡的古城·微山湖底竟有一座繁華的水晶宮

圖片來源:網絡

明清時期,留城是運河的重要樞紐及轉折點。元朝初開挖濟州河時,濟寧以南以泗河為運道,元至元三十年首在留城建閘。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黃河決口於沛縣,淤沽頭閘上下一百餘裏,運道不能暢通,工部尚書朱衡開挖了所謂的漕運新渠,又叫新河。留城成為元、明運河南北連接的樞紐。萬曆十九年(1591年),留城一帶湖水不能暢流,河道尚書潘季馴改開李家口河。隨着南四湖(微山湖)的形成,進而連成一片,至明末清初,四湖面積達到2050平方公裏,使得留城最終成為一座地下水晶宮。

不過,這座地下水晶宮並未從此與世隔離,微山島溝南、溝北、萬莊等相近村子的村民們,依然有機會可以與這座古城有近距離的接觸。

近百年中微山湖幾次乾涸,最有代表性的是1943年干大湖,百姓在南湖留城遺址周邊種麥子、西瓜,見到過很多磚頭瓦塊、磨石轆轤,多是漢代文物;1988年,微山湖南、西、北三面乾涸,村民到湖裏割水葒、蒲草、葦子,在離島西南七八裏處見到一塊露出湖底半截的石碑,上刻有馬橋兩個字。微山縣高樓鄉小四段村也保存着不少留城遺物,有石碾、石磨、碓臼、方磚瓦片及陶器筆筒、酒樽等,都是干大湖時百姓從湖底發現,起運回村裏的。各種資料說明,留城具體方位應在微山島萬莊、溝南村西南七八裏許,沛縣房村河外五至六裏水下。

那麼,留城的規模有多大?史籍上沒有確切的記載。史志工作者曾做過估算與猜測,以相近的沛城為參照,認為留城比沛城要小,其城區規模應是南北3000米,東西1000米左右。但從干湖時百姓到實地觀察的情況來看,留城的規模應該要大一些。

趙氏家族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山西遷徐郡之留城,其後人清末廩貢生趙田,晚年曾率子侄駕舟登島為先祖掃墓,寫下【微山上壟紀事】一文:余始祖塋在微山,因於此日駕舟渡湖,掃墓畢散步閒遊,率二三子侄登微山最高峯,縱目遠眺,汪洋無際,適來一老翁,向西南指點謂余曰:此去十餘裏其波濤浩渺之間,即當年留城地也,陸沉數百年矣。時或現之,有蜃樓海市之觀焉。這是涉及有關留城、微山湖以及區劃的直接而真實的民間資料,很是難得。

微山島西部幾個村莊,凡下過湖生產的村民都知曉從湖北岸的郗山外有一條直通留城的石板路(長條石鋪成),說是明代以前的官道,距離島西約五華裏。每塊條石長米餘,逢干湖有條件的村民便到湖裏起石,用以蓋房、建橋等。對於這條官道有人表示懷疑,因為對照史書,找不到有關官道的記載,但明朝以前從滕、薛至留城、徐州的官道肯定是有的,卻已無法再現。這條石板路應該是運河大堤,即留城通往夏鎮的運河。2002年微山湖大旱,微山島南、西部湖水基本乾涸,還能看見部分殘餘的石板,石道基底栽的是木樁,兩旁全是淤泥。現在這條沉睡在水下的官道(河),仍能看到它清晰的影子,島上百姓叫做石塘河。

自留城退出歷史舞台後,人們便賦予了它許多神秘的色彩。史籍中有水淹留城、居民南遷建銅山的記載,而在百姓間更有失留城蓋薛城的流傳。

留城的故事與傳說在微山島及沿湖周邊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特別是島上幾乎每個老人都能講出有關留城的許許多多掌故、傳奇,而且版本頗多。有一個是說張良死前就預測到某年某月某日留城將陷落,因此在他彌留之際,把子孫叫到跟前,囑咐他死後無須大辦喪事,速速造七艘大船,待將其下葬後,頭七祭祀之時擺放於墓前。家人遵囑造好大船,供在墓前,頭七之日天突降大雨,洪水滾滾,霎時將留城吞沒,只有張良家人及時上船逃生。

還有傳說,明代留城住着一個叫劉伯通的,祖上顯靈,命他速造幾隻木筏,待木筏造成的那天,夜裏突降暴雨,大水陡漲,一夜之間留城的房屋、樹木全部淹沒,人畜葬身水底,只有劉伯通一家和表親陳姓乘上木筏得以活命。他們隨水漂流,天將明時看見了火光,拼命向火光划去,是一片陸地,遂上岸定居。他們把這個地方起名叫遇火地,這便是微山湖東岸韓莊最早叫做遇火地的由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