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21|回復: 0

[人物簡介] 应玚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30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其擅长作赋,有〖灵河赋〗等代表作

应玚(177-217),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父名应珣,官至司空掾(掾为古属官之通称)。与其弟应璩齐名,两兄弟的作品合为一集〖应德琏休琏集〗。

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

人物简介

应玚出身于书香门第,应玚的祖父应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后序〗十余篇。其伯父应劭博学多识,撰述甚丰。有〖风俗通〗百余篇。二人均是当时的儒者,而应玚的父亲应珣也因其才学著名,任司空掾官职。

应玚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为长进。但因他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

应玚的弟弟应璩,字休琏,也是一个文学家。他和其弟应璩在当时均被称之为汝南才子,两兄弟的作品合为一集〖应德琏休琏集〗。

应玚初来邺都时,曹植、曹丕都很敬重他,经常邀他和众人一起宴游吟诗,曹操闻其名,任命他为丞相掾属,后又转平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与徐干、陈琳、刘桢皆卒于疫疾。

个人影响

应玚长于赋,有文赋数十篇,诗作不多。代表作〖待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一首,音调悲节,多写离居飘零之感,曹丕说应玚“和而不壮”,又称赞他说:“常悲然有述作意,其才华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可见他为曹丕所赏识。

应玚处于汉、魏战乱时期,对人民的灾难深感同情,在他的〖灵河赋〗、〖愍骥赋〗、〖征赋〗和〖公宴赋〗等作品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这些作品辞情慷慨,深刻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他企盼国家统一的愿望。

在魏、晋文学史上,他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并称“建安七子”,又因同居邺中(河南省临漳县)亦称“邺中七子”。

其传世之作不多,原有集,今散佚。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参考资料

粲与北海徐干字伟长、广陵陈琳字孔璋、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瑒字德琏、东平刘桢字公干并见友善。

瑒、桢各被太祖辟,为丞相掾属。瑒转为平原侯庶子,后为五官将文学。桢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咸著文赋数十篇。

裴松之注:华峤汉书曰:瑒祖奉,字世叔。才敏善讽诵,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著后序十余篇,为世儒者。延熹中,至司隶校尉。子劭字仲远,亦博学多识,尤好事。诸所撰述风俗通等,凡百余篇,辞虽不典,世服其博闻。续汉书曰:劭又著中汉辑叙、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凡十一种,百三十六卷。朝廷制度,百官仪式,所以不亡者,由劭记之。官至泰山太守。劭弟珣,字季瑜,司空掾,即瑒之父。

典论曰: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瑀、汝南应瑒、东平刘桢,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骐骥於千里,仰齐足而并驰。粲长於辞赋。干时有逸气,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於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俊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之俦也。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