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00|回復: 0

[人物簡介] 郝普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懋基 發表於 2016-9-27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国官员:郝普,先后效命蜀国与吴国后因隐蕃叛变之事而死

郝普,字子太,三国时期人,义阳(治所在今湖北枣阳东南)人。刘备入川时,留郝普为零陵太守。后来他被吴国名将吕蒙所骗,投降吴国,刘备割让长沙、桂阳二郡后,吴国将他送还刘备。后来吕蒙再次袭击荆州,击败关羽,郝普再次归顺吴国,最终官至廷尉。与隐蕃亲善,隐蕃蓄谋叛变事情败露,他受到牵连,因此自杀。

历史事迹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吕蒙率两万兵士去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传檄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刘备闻后,见形势危迫,匆忙从蜀郡赶到公安,令关羽争夺三郡。

孙权当时住在陆口,指挥诸军。孙权一面派鲁肃率万人屯驻益阳抵抗关羽,一面传递紧急文书给吕蒙,让他放弃零陵,立即回师增援鲁肃。当初吕蒙平定长沙,率兵赶赴零陵,路过酃县时,顺路找到了零陵守将郝普的旧友邓玄之,把他带在军中,想让他诱降郝普。吕蒙得信后,他并未公布,而是连夜招集将领,布置方略,说天亮就要攻城。布置完毕,他对邓玄之说:“郝子太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左将军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关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临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亲见也。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余力复营此哉?今吾士卒精锐,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继于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犹牛蹄中鱼,冀赖江汉,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归者,可也。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岂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问,谓援可恃,故至于此耳。君可见之,为陈祸福。”(〖[wiki]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邓玄之会见郝普,把吕蒙的意思转述给他。郝普信以为真,心中恐惧,准备投降。邓玄之先出城报告吕蒙,说郝普一会儿便至。吕蒙预先命令四领,各选百人,待郝普出城,马上抢入,守住城门。不久,郝普出城,吕蒙迎上去,拉住其手,跟他一起上了船。寒暄之后,拿出孙权的紧急文书给他看,拍着手大笑。郝普接过文书,知刘备已到公安,关羽已到益阳,方知中计,“惭恨入地”(〖三国志·吕蒙传〗)。吕蒙智取郝普后,留下孙皎处理后事,自己即日率部赶赴益阳。

按吕蒙本传记载,孙权在将零陵交还给刘备的同时,也把郝普等不愿为东吴效力的三郡官员一并遣归旧主;但是在〖吴书?胡综传〗里,却说郝普在东吴官至廷尉,之后廷尉监隐蕃谋叛事败被诛,郝普以与隐蕃亲善遭受牵连,「见责自杀」,同在〖三国志?吴书〗中两处说法似乎有所抵触。不过,〖三国志辞典〗(张舜徽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却综合二说,指郝普在送还刘备后,再因吕蒙袭击关羽、取得荆州,又复归东吴,然后官至廷尉,受责自杀。〖蜀书?杨戏传〗记载杨戏的〖季汉辅臣赞〗,其中提到郝普:「先主自荆州入蜀,以普为零陵太守,为吴将吕蒙所谲,开城诣蒙。……普至廷尉」,而将郝普列在「奔臣」之属。

历史评价

杨戏:“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译:古代的叛逃大臣都是因为礼法上的逼迫,其怨恨源于上司,以致不顾忠节叛逃。国难当头不匡扶援救,反而投降吴军,最后被两国臣民耻笑)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