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05|回復: 0

[成语典故] 千变万化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9-24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千变万化〗相关人物

周穆王(约前1054年—前949年),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偃师,职业名,是〖列子·汤问〗中记载的一位工匠,善于制造能歌善舞的人偶。

〖千变万化〗涵义

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通指世事。

〖千变万化〗出处

〖列子·周穆王〗:“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史记·贾谊列传〗:“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千变万化〗辨析

〖千变万化〗读音:qiān biàn wàn huà

〖千变万化〗近义词:变化无穷、瞬息万变、五花八门、变幻莫测、变化多端

〖千变万化〗反义词: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依然如故

〖千变万化〗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景物

〖千变万化〗造句

1、起风了,黄山的云雾千变万化,一会儿像一条腾空而起的龙;一会儿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会儿像一朵盛开的荷花。

2、这就是那千变万化的云,就像是一个淘气的小孩,一会发脾气,一会又笑了,真是让人感觉变化太快了。

3、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4、秋天的早晨是千变万化的,我爱秋天的早晨,爱它那美丽的景色,更爱它丰富的内涵。

5、天上的云千变万化,就像一个魔术师,他一会变成可爱的动物,一会变成风趣的人物头像,一会有变成其他奇形怪状的东西,有趣极了。

6、中国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

7、世上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变化是大自然永恒的真理。

8、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虽然千变万化,但都有它的规律可循。

9、火车沿着普拉特河左岸,顺着普拉特河南部支流千变万化的弯曲河岸前进。

10、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经过日新月异千变万化得来的。

〖千变万化〗成语典故:

据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日行千里,深受宠爱。他非常喜欢游玩,曾经接受西王母的邀请,参加过瑶池盛会。一天,周穆王从昆山返回合山,途中听说有个叫偃师的人,手艺精巧,制作的动物能叫会跑。他有些不大相信,立即召见偃师,问:“听说你能造出各种精巧的玩意,拿出一件,让我看看。”

第二天,偃师带上木头雕成的假人拜见穆王。穆王看这些假人的五官齐全,眉毛胡子像真人一模一样,觉得很吃惊。穆王问偃师:“你雕的这些人都能动吗?”偃师说:“不但能动,而且能唱歌,跳舞。就像真人一样。”穆王说:“让他们表演起来,我看比真人差多少。”偃师用鼓声指挥木头人开始动作。木头人按着鼓声的节奏,别开阵势,进行攻守,但见木头人手执刀枪剑棍攻杀、防守,进退有序,一会排成一字长蛇阵,忽然又变成十面埋伏,继而化作九宫八封阵、六花阵、七星阵、八门阵,阵势千变万化,把穆王看得眼花缭乱,非常高兴。他觉得如此新奇的玩意不让妃子欣赏一番,实在有些遗憾,于是命令宫女请妃子一同观看。

偃师见嫔妃到来,有意卖弄本领,便说:“刚才表演的阵容气势太激烈,不宜在娘娘们面前施展,还是来番歌舞,换换口味吧。”偃师拿起云板,吹响笙簧,木头人引吭高歌。歌声婉转悠扬,忽而如百鸟朝凤,莺声燕语,回响不已,忽而如猿啼三峡,哀怨凄恻,催人泪下,忽而如龙吟深潭,虎啸幽谷,气势磅礴。穆王和众妃子都沉醉在悦耳动听的歌曲声中。偃师把鼓板的节拍略加变动,木头人在歌声中舒卷长袖,行云流水般舞动起来,舞姿优美,或如雨中荷花,争红吐艳;或如风吹杨柳,摇曳生姿。

其中一个木头人,还频频向妃子挤眉弄眼,好像是在调情,被穆王发现了。他非常生气,认为是行为不端,有意调戏,便下令将挤眉弄眼的木头人斩首。偃师知道引起了误解,急忙将木头人拆散。穆王一看,木头人不过用皮革、颜料、马尾毛、木头制成,不由笑了起来。演出结束,穆王惊叹不已说:“太妙了,简直像神仙一样。”

〖千变万化〗成语接龙:

千变万化→化民易俗→俗下文字→字正腔圆→圆木警枕→枕冷衾寒→寒灰更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风搧火→火上加油→油嘴滑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原易野→野鹤孤云→云过天空→空腹高心→心乡往之→之死靡二→二八佳人→人莫予毒→毒蛇猛兽→兽穷则啮→啮血沁骨→骨鲠在喉→喉长气短→短绠汲深→深文附会→会者不忙→忙忙碌碌→碌碌寡合→合盘托出→出自意外→外刚内柔→柔远能迩→迩安远至→至当不易→易俗移风→风韵犹存→存亡绝续→续鹜短鹤→鹤发松姿→姿意妄为→为德不终→终成泡影→影只形单→单鎗匹马→马仰人翻→翻空出奇→奇离古怪→怪诞不经→经年累月→月下老儿→儿女子语→语重情深→深恶痛疾→疾风暴雨→雨零星散→散伤丑害→害羣之马→马齿徒增→增收节支→支分节解→解疑释惑→惑世诬民→民心不壹→壹败涂地→地覆天翻→翻然改图→图财害命→命在朝夕→夕阳西下→下气怡声→声情并茂→茂林修竹→竹清松瘦→瘦骨如柴→柴毁骨立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