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06|回覆: 0

[詩詞賞析]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王維【青溪】賞析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8-16 12: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但全詩除最後兩句外,每聯都對仗,又參用了五言排律的作法。因此它既有排律的整飭,又有古體的質樸,兼得二體之善。

題曰【青溪】,起二句乾淨利落,直奔主題。『言』是發語詞,無實義。『黃花川』,在今陝西鳳縣。『青溪』,黃花川的支流。稱『每逐』,可見詩人不止一次來此遊覽,對這裏很熟悉。

次二句總敘青溪的地理特點。鳳縣地處秦嶺山區,故溪水有其明顯的地域特徵。它隨着山勢千回萬轉,貌似很長,這就設置了一個懸念。可是真走一遍(『趣』,同『趨』),路途還不到100裏,其實並不太遠。於是讀者剛繃緊的情緒頓時又輕鬆下來。一張一弛,扣人心弦,詩趣便出來了。

以下四句分鏡頭展示青溪各段的美麗風光。它流過亂疊的石灘,發出歡快的喧鬧聲;流過幽深的松林,又一變而為肅穆沉靜。它有的溪段水波蕩漾,菱、荇之類水草也隨波蕩漾;有的溪段水面澄澈,岸邊的蘆葦便倒映在澄澈的水裏。五六二句,一『喧』一『寂』;七八二句,一『動』一『靜』。兩兩相形,娛人耳目,詩味便出來了。

至此,『青溪』已經寫完,最後四句轉而抒發自己游溪的感想。『素』,潔白。『澹』,恬淡。我的心已然純潔閒曠,恰似此川此溪之恬靜淡泊。請允許我留下,垂釣於磐石之上,就這樣過一輩子吧。據陳鐵民先生【王維集校注】考證,詩人在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以前閒居長安的數年內,曾游蜀地;此詩即自陝赴蜀途中所作。當時詩人三十餘歲,仕途失意,因此,他才會萌生離開污濁官場,到此清淨山水間來隱居的念頭。但這不是一般讀者所關注的重點,使我們陶醉的還是他用神奇的詩筆『畫』出的祖國大好河山。當然,由於特殊的人生經歷、宗教信仰與審美觀念,其詩筆下的山水多平和、淡遠、蕭散,一如他的山水畫,雖無激情四射的感染力,卻能撫慰人們的焦慮與躁動,使人們的心性趨於舒緩、寧靜。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