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065|回復: 0

[气功] 我对石刻文《行气玉佩铭》的理解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5-12-24 16: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从《中国学》书上读到《行气玉佩铭》石刻文的四十五字: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春在上,地几春在下。顺则生,逆则死。”1973年出版的《奴隶制社会》一书对铭文的解释是:

“这是深呼吸的一个会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反反复复念郭君释文总觉得有点阻碍,解决不下。

1982年第4期《气功》杂志载有一文,题目是“时期的气功珍品‘玉铭’”,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德厚。安君将“玉铭”的摹件结合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所陈邦怀1981年在太原召开的古文字研究会上论文,又作一种解释,他的“玉铭”摹件释文是:“行气,吞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明,明则长,长则复,复则天。天其本在上,地其本在下。顺则生,逆则死。”他解释内容是:“气功向来讲调身、调息、调心。‘玉铭’,第—段,行气要吞、蓄、伸、下,四字相互比连,每个字都表示行气的一个步骤,皆指连贯的调息,大意是行气法系鼻息嘘吸,闭口吞气。吞下气就会含蕴不断,第二段‘下则定,定则固’,有人认为此段仍然是讲调息是不对的。气本身不能定固,当指行气与调心的关系。定,默念不移,亦即意守丹田,固,抱拥不泄,亦即守志,精神不恍惚闪失,杂念排除。‘固则明’,专指行气的效应。‘明则长,长则复,复则天’,指行气的规律。复,返复,周而复始。天,云‘颠也’,隐喻人头顶。第二段的大意是:静谧地固守精神,就会产生奇异的光明(如后世之所谓觉明),奇异的光明就会使气息微微悠悠、绵长不绝,绵长不绝就会反复运行全身,行气周而复始就会流注头顶,这是行气的规律。第三段,‘天其本在上’至末,总结行气的规律。大意是:行气的规律犹如天在上、地在下的自然规律一样不可动摇。气功乃养生之道,归诸自然,行气者要遵循规律,恪守不移,宛如顺服天地—样。”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