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95|回復: 0

[國學灌水] 古人如何防蚊?烧艾草 点蚊香 用吸蚊灯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3-8-8 17: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大连日报
炎炎夏日,除了暑热难消,须采取各种办法防暑降温外,最困扰人们的,就是蚊虫的叮咬了,好在如今各种防蚊器具五花八门,让我们可以随意选择。 
  庄子说:“蚊虻v肤,则通夕不寐矣。”蚊子咬得庄老先生一晚上都睡不着觉。北宋欧阳修在《憎蚊》中说:“虽微无奈众,惟小难防毒。”可见,蚊子给古人带来的困扰着实不小,那么在古代人们又是采用什么样的办法防蚊灭蚊呢?
  挂蚊帐 挂蚊帐的历史是较为久远的。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有了“翠纱之帱”,使蚊子不得入内。《诗经》中有:“肃肃宵征,抱衾与n。”“n”即为蚊帐。对于古时穷人,即使是借钱也要弄一张床帐,以之御蚊,“夏多蚊,贫无帱,佣债为作帱”,“帱”即蚊帐。挂蚊帐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仍然是很多家庭的防蚊首选。
  烧艾草 烧艾草也是古人驱蚊的一种不错的选择。南宋诗人陆游也有关于蚊子的诗句:“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诗中描述了用扇子无法彻底驱赶蚊子,只好选用艾草熏蚊子的现象。燃烧艾草驱蚊在民间很常用。端午节时,人们除在门口插上艾草外,还常将雄黄酒涂在身上,防止蚊子叮咬。 
  点蚊香 古代蚊香的发明大概与烧香祭祀习俗有关,宋代科技笔记《格物粗谈》中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这应算是较早的“蚊香”了。
  挂香囊 许多香囊中的药材也具有驱蚊的功效,比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这就相当于把“风油精”戴在了身上。《帝京岁时记胜》中说:“用软帛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等式。抽作大红p雄葫芦,小儿佩之,宜夏避恶。”香囊香包,醒脑明目,让人倍感舒适,驱除蚊蝇之外,也成了文人雅士的时尚装饰品。
  吸蚊灯 清代已制出精巧的铜制吸蚊灯,锥形的灯身上张开一个喇叭形的“大口”,灯捻被点燃后,气流从喇叭口迅速吸入,蚊虫便会被这股热气流吸进灯盏内而亡。
  种驱蚊草 种植驱蚊草是最为环保的一种做法。古人常在庭院种一些驱蚊草、食虫草、猪笼草、藿香、逐蝇梅、紫罗兰、凤仙花、七里香、薰衣草、夜来香……夏夜乘凉,既能享受沁人肺腑的花香,又能防蚊子的侵扰。
  养青蛙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用灭蚊缸养青蛙。古人于大水缸里养青蛙,蚊子爱阴凉,一飞进来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
  我们真要钦佩古人的无穷智慧,在那样科技落后的时代居然发明了如此多的防蚊方法。(张勇)
        来源:大连日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