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48|回復: 0

[史學] 考古学家应严谨对待器物纹饰(2)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2-12-13 19: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凤凰网历史
二、关于含山玉版刻纹

  1987年,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了一座具有远古部落领袖级别和性质的大墓,该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和一柄象征王权的巨型石斧,尤其重要的是在墓主的胸部摆放着一套精心雕刻的玉版及玉龟甲(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4期)。1989年,著名天文史专家、对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河图洛书起源问题有独到见解和卓越贡献的陈久金先生与安徽的考古学家张敬国在《文物》杂志上合作发表《含山出土玉片图形试考》,以下简称《试考》。(《文物》1989年第4期),认为含山玉版刻纹表达了八卦和洛书内涵,而且八卦和洛书就是历法,早在先夏时代就已产生。中国古代文化和文献中有“伏羲画卦”、“洛出龟书”等种种与八卦及河图洛书有关的神话、传说,它们或被视为妄诞、穿凿之事,或被视为中国文化中最深奥、神秘的部分乃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同时中国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收获极丰,已出土中国新石器时代大量的遗迹、遗物尤其是远古先民的刻画图案尚未为我们所识读。因此,陈久金、张敬国先生这个研究不仅在易学、古代科学、史前文化研究方面具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意义,而且在史前考古方法论上(即器物纹饰识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启发意义。但是在他们的文章中,如此重要的含山玉版其刻纹却多处画错和不准确:其一,含山玉版上所有的圭形箭标都是被一条中线及其两侧的六条短线刻分为八小块,但《试考》的线图将左上角的一个箭标画成十小块,与原件不合。其二,含山玉版左上角的一个钻孔和右上角挤在一起的两个钻孔均是在角上,即它们既在含山玉版长边钻孔的连线上,也在两个短边钻孔的连线上,但《试考》的线图与原件不合,那三个钻孔不在短边钻孔的连线上,而仅在上端长边钻孔的连线上。其三,含山玉版两个短边及一个长边上均有精心磨制的榫缘,它们将三个边上的钻孔连在一起,但《试考》线图却将榫缘都画在了钻孔内侧,不成为钻孔的连线,与原件不合。
  陈、张两位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同时他们关于含山玉版潦草的图案也在学界广泛传播开来。仅据笔者写作《伏羲画卦》所集资料以及近两年浏览所及,发现所有涉及含山玉版的著作和论文,都沿袭和复制了《试考》文中错误的线图。这些著述包括:安立华《金乌负日“探源”》(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编《史前研究》1990―1991辑刊138页,图一:11),张明华、王惠菊《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文》(《考古》1980年第10期,图一:8),王育成《含山玉龟及玉片八角形来源考》(《文物》1992年第4期,图四),陆思贤著《神话考古》(文物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265页),陆思贤、李迪著《天文考古通论》(}禁城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122页),孙新周著《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133页,图83),王大有著《上古中华文明》(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199页,图64:3),王大有著《三皇五帝时代》(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上册110页),冯时著《中国天文考古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372页),郭志成、郭韬著《走进伏羲――破解易学千古之谜》(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297页),王蕴智《远古符号综类摹萃》(《中原文物》2003年第6期18页,图十八:2)。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图案太小,不仅沿袭了《试考》线图错误,而且玉版右上角挤在一起的两个钻孔已看不出来,仅有一处黑点示意(这样上边缘的九个钻孔就变成了八个钻孔)。冯时先生著《中国天文考古录》采用了含山玉版的摄影彩图(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彩色插页图14),没有沿用《试考》线图,但在后出的《中国天文考古学》中既采用了含山玉版的摄影图,又在文内沿用和复制《试考》错误的线图;郭志成、郭韬先生著《走进伏羲――破解易学千古之谜》在296页使用了含山玉版的摄影图,但在297页却又沿用《试考》错误的线图。孙新周先生著《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含山玉版线图上边缘的九个钻孔几乎等距离分布(若将右上角理解为挤在一起的两个钻孔,则上边缘共有十个钻孔),与原件不合;王蕴智先生《远古符号综类摹萃》因图案太小,含山玉版自中心八角星纹散射出的八个圭形箭标中左下角的一个,仅能看出被分割为六小块,与原件不合。最潦草的是已故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江阴祁头山遗存的多文化因素》(《中国文物报》2001年5月2日,考古版)中的附图,含山玉版十二个圭形箭标有的被分割为十小块,有的被分割为八小块,有的被分割为六小块。
  关于含山玉版刻纹的含义,按陈久金、张敬周先生的释读,八角星纹外大、小圆之间八等分扇面中的八个圭形箭标指向四方八位,表示四时八节,也是原始八卦的表示方法之一,而周缘钻孔按“四、五、九、五”布数,含于古代太一行九宫学说“每四乃还于中央”(《易纬・乾凿度》郑玄注),故含山玉版内涵表达涉及洛书和十月太阳历。如此说不错,则八个箭标每个均为中线一分为二,各自再用三条短线刻分为四小块计八小块,当演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辞》)之义:八个箭标计有8×8=64小块,正与八卦相重得六十四卦相合。含山玉版四角上的四个箭标每个亦均演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生成体系,同时其指向四方位亦有四时八节之义,与大、小圆之间的八个箭标合而为十二个,可能寓含一年十二个月之意(否则四角上的四个箭标就没有必要存在和刻画)。如果《试考》的释读成立,则本文此处的理解亦是有据。至于含山玉版周缘的钻孔,尤其是右上角两个钻孔挤在一块,玉版两个短边和一个长边精心磨制榫缘将钻孔连在一起,均是富含深意之作。因非本文主旨,这里暂不作释读(可参见拙著《伏羲画卦》)。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