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0|回復: 0

[中医世家] 《黄帝内经》中的“朴民”与和谐社会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2-8-29 20: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来源: 中医药报
  近来,再次研读《黄帝内经》,重温上古天真论中所描述的上古时期,在圣人教化下的“朴民”生存状态,还是令人神往。
  “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在圣人的教化下,人们“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因而能够“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他们“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地位高的,不羡慕地位低的,地位低的不羡慕地位高的,上下其乐融融,嗜欲、淫邪不能迷惑他们的心性,行为都符合养生之道,自然之道。他们不会、“肝气郁结”、“不会心肾不交”,“朴民”们“百岁而动作不衰”,其社会状态更是令人向往。
  当今,提出了一个和谐社会的命题。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和谐社会,但社会怎样才能和谐却是个大问题。窃以为,社会和谐一定要以人心的和谐为基础,没有人心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真正和谐。如果非说有,那也是短暂的,虚假的。人们做到了心的和谐,那就是“朴民”。由“朴民”构成的社会,没有不和谐的。无论物质处于什么阶段,都会有不同经济层次的和谐社会。
  《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朴民”状态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从教化做起,从文化做起,从“人心”做起。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