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59|回復: 0

广州新发现明清河岸遗址和一宋代砖井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2-8-28 17: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新社
中新社广州8月27日电 (记者 杨薇)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7日对外公布一个重要发现,该所8月在广州盘福路西侧发现明清时期小型埠头和一口宋代砖井,并在现场清理出厚达2米的唐代及更早时期的淤积堆积。
  该工地位于广州盘福路西、东风西路以北。中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已挖出一个10米长、10米宽、近4米深的探方,探方底部有黑色淤泥。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易西兵介绍,这些淤泥均出自明代,而之前,这片工地还挖掘出厚达2米的唐代及更早时期的淤积堆积,距地表约5至7米,这也表明在唐代以前,广州这一区域存在大面积水域,这为探索南越王墓所用的番禺莲花山红砂岩石料运输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淤泥的一边,记者看到有砖石砌筑而成的小路、步级和护岸,保存基本完整。据易西兵介绍,这应是明代河边的人工小型埠头和河堤,埠头位于河的东岸,河堤应是叠压在埠头之上,用红黄色山岗土夹含碎砖、石块堆填而成。他还拿出一张明清时期法国人手绘的广州地图表示,地图显示这一带原有护城河,此次发现的河堤很可能是护城河的河堤。 
  记者目测发现,保留下来的河堤残高约1米,宽超过10米。
  工地的另一个小型探方里,有一口宋代砖井,井深约2米,里面还积着水。考古专家表示,从水井里挖出不少铜钱,也反映了宋代开始有人类在此区域内生活。
  此次发掘还出土不少珍贵文物,以唐代和明清时期为主。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件湖南长沙窑褐彩贴花执壶。易西兵表示,该文物出土于唐代淤泥层,也是这次考古中最为惊喜的部分。“长沙窑多以外销为主,以前广州考古中也发掘了不少碎片,但都很难修复,而且花纹没这个漂亮。这个长沙窑发掘出来时只是20多个碎片,经过专家好几天的修复才得以复原。”易西兵表示,此文物最特别的地方是窑面上有三个褐彩贴花,贴花上刻着单脚立地的湖人舞蹈形象,十分生动。
  易西兵强调,此次发掘的材料,对复原广州城区西北郊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研究广州古城变迁具有重要价值。(完)
        来源:中新社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