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30|回復: 0

[史學] 民国初年文化人地位高 教授工资是工人的20倍(1)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2-7-26 18: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靠优厚稿酬过充裕生活
辛亥以前,张资平之父以秀才身份在广东梅县乡间设塾,三四十名学生,一年束修也就五十余元,已是当地农村塾师“第一收入”。巡警道署科员,被认为领着莫大薪额,不过月薪小洋12元。此时,少数顶级文人的稿费很高,只是初入此道的青年学子,还须忍受最初的穷困。
靠了优厚的稿费,能够发稿的文人可维持比较充裕的生活水平。就是在报馆谋得一职,立马步入现代人说的白领中产,甚至金领。如末代进士黄远生为《时报》写通讯,月薪200元。《申报》总主笔张蕴如亦不过40元,黄远生的收入可谓高高在上。《申报》要挖《时报》业务骨干陈景韩,致奉月薪300元。1916年,北京《晨钟报》五位编辑,主编李大钊,月薪各120元,生活也挺滋润。①提供一则对比性数据,民初孙中山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王云五回忆说:“没有阶级高低的区分,所领津贴也一律为每月六十元。”官员薪水还不如一些文化人。
辛亥以前,物价很低,一块钱可以买五六十个鸡蛋。广东梅县张资平家乡,四角钱可买一部《三国演义》,乃是“一件重要的事”。民初,物价仍很低。1914―1915年间,包天笑和友人常去上海望平街一带饭馆,他在《钏影楼回忆录》中说“我们常吃的什么糟溜鱼片、清炒虾仁等等,大概是两菜一汤,不喝酒,价不过两元而已……这时上海的番菜,每客一元,有四五道菜,牛扒、烧鸡、火腿蛋,应有尽有。”
1916年,19岁的胡山源刚从江阴旧制中学毕业,因没拍美国校长马屁,未像其他毕业生那样得到美国校长的安排,得自谋出路,由人介绍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书报部,做临时抄写员,月酬五元,算是有了“吃饭本钱”,能在上海这块码头上混下去。蒋梦麟《西潮与新潮》中写到“上海生活水准为中国之最,上海住校生的伙食费每月六块,内地只要三块”。
供稿为“技术股”,红利上万银圆
报业还是回报甚丰的“新兴产业”。1898年秋,康梁以“保皇会”名义向港澳、北美、澳洲等华侨出售股票,募集资本在上海外滩租界创办“广智书局”和后来的“新民丛报社”。梁启超以提供文稿为“技术股”,占1/3股份,在海外遥控督办。仅1902―1903年,就分得新民丛报社红利上万银圆。1912年12月,梁启超在天津创办半月刊《庸言报》。12月18日,梁在家书中说:“《庸言报》第一号印一万份,顷已罄,而续定者尚数千,大约明年二三月间,可望至二万份,果尔则家计粗足自给矣。若至二万份,年亦仅余五六万金耳,一万份则仅不亏本,盖开销总在五六万金内外也。”发行上万即不亏本,两万则能盈余五六万元。②士林脑子自然转得快,康有为也曾在广州、上海倒腾过地皮,获利颇丰。
1912―1926年,鲁迅在北京生活,两购住宅。1912年5月,鲁迅随南京政府北迁,先住绍兴会馆,直到1919年与二弟周作人合买新街口八道湾11号宅院,四千银圆。一套典型的三进大四合院,21间坐北朝南的正房,另有几间厢房。1923年兄弟失和,再购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即今北京鲁迅博物馆。小四合院,占地400平方米,三间南房三间北房,东西各两小间厢房,耗资八百银圆,加上改造维修不超过千元银圆。第一次购房,鲁迅在教育部当科长,月薪300银圆,周作人的北大教授月薪240银圆,加上稿费,兄弟俩月收入600银圆,买八道湾的大院子不过六七个月的收入;第二次买房仅需鲁迅一人三月薪金。
有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周作人比鲁迅还有钱。其北大教授月薪280银圆、兼职220银圆,再加上稿酬、版税,月收入至少500银圆以上。
五四前后,浙江一师学生出杭州涌金门,一个铜圆就可乘渡船跨湖至岳王庙。在南京,两个铜圆可在秦淮河边吃一顿很像样的早点。当时,一个银圆值300个铜板,一个铜板可买2根油条。据鲁迅1912年的日记,一部四册《李太白集》卖2元,三人在广和居吃顿饭3元,日本医院初诊费2元,洋行出售较贵领结一只0.65元,进口皮鞋一双5.4元。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