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42|回復: 0

[训诂学] “喂”这个词儿是怎么来的?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07-4-10 09: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星岛环球网
《现代汉语词典》给“喂”这个字列有两个义项:“一、给动物东西吃;饲养。把食物送到人嘴里:喂奶”大型中文工具书《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喂养的“喂”最早的书证出自元人作品。例如,这两部工具书都列有元方回《估客乐》“养犬喂肉睡毡毯,马厩驴槽亦丹o”。如果不拘泥于“喂”的字形,那么“喂”这个词儿的产生远在元代以前,只是那时是用别的汉字来记录。那么“喂”这个词儿是怎么来的?
事实上,“喂”是经过汉语词义系统的不断演变发展,并伴以声调的转换而从原有的词汇系统中滋生出来的一个词儿。先从“委”字谈起。
上古时代,“委”有一个常用义――积,聚积,是动词用法,读上声。由此变调构词,义为聚积起来的粮食和供牲饭用的柴火、喂牲口用的草料等物,用来供养人或周济人,喂养牲口等,是名词用法,读去声。“积”在上古也有名词用法,跟“委”的名词用法是近义词。古人在道路上设有“委”和“积”,每隔三十里设一“委”,每隔五十里设一“积”,都用来聚积粮食及供炊饭用的柴火、喂牲口用的草料等物;“积”中所贮存的粮食、柴火、草料等物数量要多于“委”。宋贾昌朝《群经音辨?辨字同音异》中说:“委,随也,於彼切;委蛇,行可以从迹也,於非切,《诗》‘委蛇委蛇’;委,牢米薪刍之名也,於伪切,《礼》有‘委积’。”《集韵》於伪切:“委,委积,牢米薪刍之总名。”正表明“委”作“牢米薪刍之总名”讲,读去声。
《周礼?天官?宰夫》:“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宾赐之飧牵,与其陈数。”郑玄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陆德明《音义》:“委积,上於伪反,下子赐反。”可见“委积”中有“牢”,指牛羊豕三牲;有“米”,指去皮壳的谷类;有“薪”,炊饭用的柴火;有“刍”,喂牲口用的草料。这些都可提供给宾客在路上使用。其中“委”和“积”都读去声。为保证“委”和“积”中的生活资料不至亏空,古人设有敛积这些生活资料的专职官员。《周礼?地官?序官》:“委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郑玄注:“主敛甸稍刍薪之赋,以共其委积者也。”陆德明《音义》:“委人,乌伪反。注同。”根据《地官?委人》,委人掌管征收野地园圃山泽的赋贡,收取柴火和草料,以及果实及御冬的瓜果等。置藏于“委”“积”中的生活资料,来自稍地的,用来招待宾客;来自甸地的,用来资助羁旅之人;其余来自县都等地的,用作王者的颁赐。
另外,还要提供祭祀用的各种粗细的薪柴与木材。招待宾客,提供柴火和草料;办丧事,提供各种粗细的柴薪与木材;有战争,给军队提供柴火、草料、草木的根实等。《地官?序官》又说:“遗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根据《地官?遗人》,遗人也是主掌“委积”的:邦国的委积,用来施惠;乡里的委积,用来救济穷人;门关的委积,用来救济阵亡将士的老弱眷属;郊里的委积,用来招待宾客;野鄙的委积,用来招待羁旅之人;县都的委积,用来救灾。大凡有宾客、会同、师役之事,遗人要掌管道路的委积。“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可见“委”和“积”有不同,不是一回事。《地官?大司徒》:“大宾客,令野修道委积。”郑玄注:“令,令遗人使为之也。少日委,多日积,皆所以给宾客。”
  “委”由“聚积起来的粮食和供炊饭用的柴火、喂牲口用的草料等物,用来供养人或周济人,喂养牲口等”这一名词词义进一步发展出动词用法,义为把聚积起来的粮食和供炊饭用的柴火、喂牲口用的草料等物用来周济供养人或喂养牲口。《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凶荒,则令周委之。”这里的“周委”是同义连用,动词性用法。《天官?小宰》“丧荒,受其含X币玉之事”郑玄注:“《春秋传》曰‘口实日含,衣服曰X’。凶荒有币玉者,宾客所周委之礼。”也是“周委”连用。“周委”的“委”也读去声。上引《天官?小宰》一段经文及注文的前面,又有“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一句,郑玄注:“怀亦安也。宾客来,共其委积,所以安之。”陆德明《音义》:“其委,於伪反。下‘同委’同。积,子赐反。”所谓“下‘周委’同”,是说后面郑玄注中“宾客所周委”的“委”也要读於伪反,也就是要读成去声。
上面的这一动词词义进一步发展,指喂养动物。此义上古已出现。《诗?小雅?鸳鸯》郑玄笺:“古者明王所乘之马系于厩,无事则委之以s,有事乃予之谷。”陆德明《音义》:“则委,纤伪反,犹食也。”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且夫牛马维娄,委己者也。”何休注:“委食己者。”陆德明《音义》:“委己,于伪反。注同。”(按,“于”当为“纤”之讹文)《列子?黄帝》:“有役人梁鸯者,能养野禽兽,委食于园庭之内。”《音义》:“於伪反。”上面的“食”后来作“饲”;“委食”连用,也就是喂养的意思。
在“喂”这个词儿统一于“喂”这一字形之前,古人还造了不少后起字。第一个是“萎”字。《说文》:“萎,食牛也。”《唐韵》:“於伪切。”许慎说此字的“委”是声旁。要是把它跟“委”的滋生关系联系起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萎”不专指饲牛,段玉裁《说文注》:“下文云:‘以谷萎马。’则牛马通称萎。”第二个是“]”。《广雅?释诂》三:“],食也。”《礼记?月令》:“田猎置J、罗罔、毕翳、]兽之药,毋出九门。”陆德明《音义》:“],於伪反。”《汉书?张耳陈余传》:“今俱死,如以肉]虎,何益?”颜师古注:“],饲也,音於伪反。”这也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第三个是“j”。《齐民要术?杂说》:“(牛)经冬加料j。”
历史上,“喂”字并不只见于元代。《玉篇》口部:“喂,於韦切,恐也。”用“喂”字来记录畏惧一义,古书很少能看到用例。元代作品中出现的喂养的“喂”,跟“恐也”一义的“喂”在词义上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喂”作畏惧讲跟作喂养讲,都是分别为不同的词造的字,“喂养”的“喂”并不是因音近关系借用“畏惧”的“喂”,两个“喂”字只是造字偶合罢了。
《汉语大字典》女部“委”列有wěiwēiwèi三个读音。wèi下云:“[委积]古代指仓廪积聚的物资。”好像“委”读wèi仅见于“委积”一语似的,不完全符合事实,因为古人“委”可以单用作名词。《汉语大词典》wèi下的第一个义项是“储积;聚积”,举的例子既有名词,也有动词,这也不妥当。如果是作“储积;聚集”讲,则应读wěi、况且名词的“委”和动词的“委”不宜于放到同一个义项里。《汉语大字典》又把作“喂牛马”讲的“委”放到上声wěi下,注明“通‘萎’”。“喂牛马”的“委”应放到wèi下:古人已注成去声,现代汉语仍读成去声(但规范为“喂”),为什么要跟“喂牛马”的“委”注上一个古今都没有的音呢?《汉语大词典》wèi下第三个义项是“喂食”,这种处理是值得称道的。
作者:孙玉文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