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39|回復: 0

[汉语言文学] 论“人家”的模糊语义(2)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0-11-5 16: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论文网

这句话虽然有具体的语境,但句中的“人家”仍有三种解读方式:第一,泛指别人;第二,确指某一个人;第三,确指某些人。想要正确理解“人家”的明确语义,需要更多的线索,受话人还得知道语境,才能在上述的三种解释中确定唯一的一个,以达到消除模糊语义的目的。  
  一般而言,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希望能得到明确的信息,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人们的交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语用过程,受到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的制约,有时候为表达的需要,人们又自觉地去追求模糊的语义,以达到更佳的言谈功效。例如:“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是1972年周总理在欢迎尼克松访华宴会上的祝酒词,总理十分成功地运用了模糊的语言“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有意不点破,既坚持了我国的严正立场,又不失外交的礼仪,有礼有节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若改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整个宴会的气氛就会被破坏。  
  人们在运用“人家”这个词语的时候也是如此,有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而为之”去追求其模糊的语义,因为“人家”的模糊语义有其特殊的言谈功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  
  第一,能给说话人和受话人以缓冲的空间。一般日常交际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言辞“不明确”的现象,但重点在于,这些模糊的信息并不至于造成交际上的困难,反而留给受话人许多善意的弹性,让受话人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而不需要受到过分精密的信息所限制[7]。如:  
  (22)你要当心,可别上了人家的当!  
  (23)我想,人家要恨死我了。  
  上述两句话,说话者所传达的负面信息都是针对“人家”的所指对象,例(22)句中“人家”影射了所指对象有使受话者上当的意图,例(23)句中“人家”所指对象可能会有要恨说话人的行为,两句话所表达的都只是个人臆测,说话者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人家”所指称的对象存在着“欺骗”和“恨”的意图及行为,在缺乏有力证据的情况下,说话者选择“人家”这一模糊的语言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因为用确指的“他”“他们”等可能会引起某人或某些人的强烈不满,而用模糊的“人家”则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第二,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古人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总喜欢留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吕叔湘先生提到:“以现代口语而论,‘人家’比‘我’要婉转些,也要俏皮些。”所以,“人家”指称的模糊性,往往被说话者有意加以运用,以达到某些特定的语用效果。如:  
  (24)哼,你倒好,让人家替你当心,你自己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说话者是一名年轻女性,而受话人是她的心上人,说话内容是表示对心上人的关心,她又不好直接用“我”来指称,因为“我”所指称的对象相当明确,没有任何“推托”的空间,为了避免发生可能的“尴尬”,并且顾及到自己身为女孩子的矜持,她选用了语义模糊的“人家”,语义模糊的“人家”可以降低她涉入言语事件的直接程度,又不妨碍她传递情感、表达关怀的情意,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婉转表达方式。  
  第三,降低明确度,进退自如。把明确度降到最低限度,可以让发话人进退自如,为事情将来的发展留下回旋的余地,如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语言,“据可靠消息……”“相关人士表示……”“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将不排除……的可能”“我们将密切关注……的动态”,以及商家促销的语言“购物满100元,寄送精美礼品”等模糊语言,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别把话说得太死,让说话人得以保留部分推托的空间。再以“人家”为例:  
  (25)你是彬彬君子,人家的狼心狗肺,你不可不防!(金庸《笑傲江湖》)  
  句中“人家”所指称的对象就在场,但由于说话人长幼辈分和社会地位都低于所指对象,当他试图给受话人(他的师父)以善意的提醒时,如果直接指名道姓,很可能会引起所指对象强烈的不满,使自己陷于险境,所以说话人选用了语义模糊的“人家”来影射所指对象,虽然没有明说,但在场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达到了提醒受话人的目的,也给自己预留了后路。  
  第四,言辞简约,减少篇幅。如果在言谈中,事事都说明白,所有细节都说清楚,不但会模糊重心,还浪费了受话人或阅读者的时间。“人家”的作用就如同其它的代名词一样,可以替代以前在话语中出现过的对象,当这些以前出现过的对象是很多人或名字很长的时候,用“人家”来指称先前的对象,的确可以做到言辞简约,省时、省力、省篇幅。如:  
  (26)他们都是有地位的人,人家等着你呢。玩玩去吧,一个人孤孤零零有什么意思? (杨沫《青春之歌》)  
  句中的“人家”所指代的对象,一位是市政府的秘书长,还有一位是报馆总编辑。如果在这里不用“人家”,用“他们”,则与前面重复,把名字一一说出来,则显得冗长累赘。因此,此处用“人家”,既节省了篇幅,又不影响说话人对信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杜道流.指代词“人家”的修辞作用[J].修辞学习,2002,(2).  
  [4]蒋有经.汉语词汇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5]张 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符大为.模糊语义问题辨析[J].中国语文,1992,(2).  
  [7]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