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43|回復: 0

[医药临床] 辟谷治病的作用机理探索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09-9-18 19: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来源: 爱中医网  作者:  
1.辟谷的起源
    辟谷是中国的一大创造,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功效,其中存在一些有待探索之谜,比如,辟谷起由之谜,辟谷价值之谜,辟谷能源之谜,辟谷功能之谜,辟谷效应之谜,辟谷疗效之谜,等等。破译它们,极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辟谷应该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
    上古原始先民能力有限,难以适应和抗拒恶劣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低下,食不饱腹,经常缺食、断食,再所难免,于是出现日常的断食性辟谷,被迫且必然的进行。这种辟谷突出的特点具有恶性意念。这完全出于生活所迫,并非心甘情愿,心怀恶性意念,完全可以理喻。这一历史时期应该在新石器以前,距今一百多万年、几十万年至九千多年以前,元某人170 万年,蓝田人100 万年,当时尚无五谷粮食可言,倒是真正意义的辟谷。北京猿人50万年己有火种,虽己有食用五谷记录,仍常有断食性辟谷。
    这种被迫性的“辟谷”应该不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辟谷,但先民们逐渐体验到辟谷有益身心,自然的从经验中转变认识,由恶性意念转向良性意念。由被迫性的断食辟谷,开始逐渐尝试主动性的断食辟谷。暂且不论其认识程度如何,但这时已经转向有养生价值的辟谷。这个时期在新石器时期至夏代,大约八千年至四千多年前。
    随着主动的认识和意念的良性转变,对辟谷就有了进一步的追求。于是,有初步目的,有一定步骤,以至也有方法的尝试,这便进入修炼性辟谷,这时的辟谷带有学术性和专业性。这类型辟谷的时期应开始于在殷商朝代,距今约三千七百年方才出现。原来“辟谷”这一有一定神秘意味的养生和功法,就这样实际起源于不得已而为之之法,是“无法”之法。
    辟谷术真正发展于先秦
    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人间》还载有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却)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d(椋┐叮ù担┲,视利止。”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椤笔称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辟谷术在道教中发展壮大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闻而疑之,“乃召取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云笈七签》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北史・隐逸传》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Z寒,不服棉絮”。《旧唐书・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通志・艺文略》著录《太清断谷法》《无上道绝粒诀》《休粮诸方》《太清经断谷诸要法》《断谷诸要法》《停厨丸方》各一卷。
    史书记载辟谷之人如此之多,辟谷时间或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难免有夸大不实之处,但恐非纯属子虚。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二十五岁姑娘熊再定,十五岁时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脱险后即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令人惊异的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这真是人间奇迹。如果当今科学能对之作出解释,将个中原因弄个明白,这对人体科学、现代养生学将有巨大的贡献。

2.辟谷的治疗原理
辟谷疗法是通过减少甚致避开饮食的条件下进行治疗的一种康复方法,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一种健身治病的方法。现在也已被国外人士所采纳和研究。据日本的报告称,5-10天的辟谷可使人的巨噬细胞浓度翻一倍。如此的浓度已可控制恶性肿瘤的发展。
    辟谷疗法是一种极大避开饮食的方法,就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先天条件,因此他是一种最适合糖尿病治疗的辅助方法。
    这种疗法是一种通过特殊锻炼来避开饮食的方法,因此凡是由于饮食导致的疾病用辟谷疗法治疗都是极其有效的。
    辟谷疗法可以避开谷食但不会出现饥饿的现象,若方法得当还会越来越有力。
    初次接触您会对这种方法感到奇怪,接触方法以后会不太相信,传统营养学的观念在人的心里影响太大了。人在没有营养的情况下如何生存呢。使用以后您就会对此方法感到神奇。
   辟谷疗法不同于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气功,它是一种医疗性康复疗法。不需要专门的时间,不支持健康的人使用.
    辟谷疗法一般分为纳气,行气,闭气三种方法调和使用,须依据患者的素质搭配使用。
 
辟谷的原理:
    在传通养生理论中,饮食被称为谷气,食物与体内元气的结和形成真气,[元气又称为肾间动气],真气的流动支持生命的正常运行。真正支持身命的是真气中的元气。食物起了一个激发的作用。食物却把他的'物性'留在了体内,这种物性在体内影响着人的真气的正常流动,也给人带来了种种欲望和智慧。物性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就容易给人带来疾病,
    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虽然有着差距,但不至于有冲突,而辟谷这种方法和理论却直接与现代医学理论发生了矛盾,但现实说明了一切,我的病人可以连续十几天只喝点水,不吃任何食物,不仅不感到饥饿,而且病情发生了好转,不要因为现代医学解释不了就否认这种方法和事实,现代医学还在发展之中。
作用及适应范围
    作用:这种疗法可以极大的减少饮食,减少‘物性’给身体带来的影响,因此就具有清理功能,另外辟谷疗法还可以激发人的肾间动气的产生,古代称为天一之水。因此就具有调节功能和免疫增强功能。
     适应范围:凡是符合以上两种治疗功能的疾病都适合辟谷疗法的治疗,如;
       1:营养缺乏及代谢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蛋白血症等。
       2:消化系统疾病,由于饮食而导致的疾病,如脂肪肝等。
       3:肾部疾病(因可激发肾间动气),如慢性肾炎,水肿等。
       4:循环系统疾病.[利用其清理功能]
       5:免疫紊乱性疾病及病毒性疾病。[因可极大的增强人的免疫功能]……
       另外还有许多疾病都是适合此疗法治疗的。
     但是辟谷疗法也不是什么病都治,它也有其适应范围。另外辟谷疗法的采用还要看患者的先天素质,根据古老的理论要看小肠的节数,在方法上要看能不能纳住气,据统计大约有3%的人是不会使用这种方法的。

3.辟谷的特殊功效
辟谷是人体潜在功能的显现,功能态的优化调节、辟谷有七大作用:
1、清洁消化道,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食物残废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会使腐败物质增加,以致多量的腐败物质有毒物被肠道吸收,由于超出了肝脏的解毒能力而解毒不完全,结果引起机体中毒,出现头痛、头晕、便秘、高血压或精神衰弱等全身中毒症状,这种病情便是医学上所的“食物自身慢性中毒”。大肠是专收粪便的“垃圾箱”,若不及时清理,就会形成“宿便”。这些食物残渣、肠道细菌以及肠道细菌发酵食物残渣所产生的分泌物,会产生大量毒素而影响人体分健康。要想怯病健身,首先把积于肠道的宿便清除,但宿便却不是靠灌肠或服泻药可以清除尽的,唯有进行“辟谷”,做一次“大扫除”,使肠道彻底“清仓”才有疗效。一般辟谷一星期,宿便就会被完全排除。当肠道“清扫”干净之后,就会避免有毒物质对机体的危害,同时,在辟谷过程中,消化道壁上的衰老或机能不健全的细胞则会脱落而随宿便排出,消化道内壁上的脂肪成分亦会分解。当进食后,消化道内壁上机能旺盛的细胞相对增多,肠胃机能进一步增强,使整个消化系统的机能状态得以改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这样不仅能避免“食物自身慢性中毒”现象,而且由此而引发的疾病也会自然痊愈,身体会日趋强壮。
一定要在老师的亲自带领下辟谷才安全。
</p>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