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9|回復: 0

[儒家学说] 杜恕【体论】卷2臣体诗解1君臣相须无间奸人离间君臣贤士为臣公正信义安国阜民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9-11 21:52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杜恕【体论】卷2臣体诗解1君臣相须无间奸人离间君臣贤士为臣公正信义安国阜民
题文诗:
臣之于,其君也犹,四支之戴,元首耳目,
之为心使.皆相须而,成为,相得而后,
为治故虞,臣作,股肱耳目.屠蒯亦云:
汝为君目,将司明也,汝为君耳,将司聪也.
然则君人,者安可以,斯须无臣,臣者安可,
斯须无君,斯须无君,无臣是斯,须无身也.
故臣事君,犹子事父,而加敬焉.父子至亲,
然其相须,尚不及乎,身与手足,身于手足,
可谓无间.然而圣人,犹复督而,致之,
其化益淳,其恩益密,自然不觉,教化之移.
奸人离而,间之故使,其臣自疑,于下令君,
孤立乎上,君臣相疑,上下离心,奸人所以,
为劫杀之,资也然夫,中才之主,明不及乎,
治化之原,感于伪术,似是之说,备之愈密.
奸人愈甚,犹登高者,愈惧愈危,愈危愈坠,
孰如早去,邪径而就,夫大道乎?凡士结发,
束修立志,于家门者,欲以事君,宗族称孝,
乡党称悌,及志乎学,自托师友,师贵其义,
友安其信,孝悌以笃,信义又著,以此立身,
以此事君,何待乎法,然后为安.及其为臣,
称才居位,称能受禄,不面誉以,求亲不偷,
悦以苟合,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上足以,
尊主安国,下足以,丰财阜民,谋事不忘,
其君图身,不忘其国,内匡其过,外扬其义,
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病下,见善行之,
不及,见贤举之,不容,内举不避,
亲戚外举,不避仇雠,程功积事,不望其报,
进贤达能,不求其赏,道涂不争,险易之利,
见难而无,苟免之心,其身可杀,而其,
不可夺此,直道之臣,以佐贤明,之主致治,
平之功者.贤士真情,特立独行,非名非利.

卷2臣体
题解

这一部分主要论述如何为臣。作者指出君臣之间要互相依靠、配合才能治理好政事,并且指出贤主之臣、明主之臣、中主之臣和庸主之臣的特点,并告诫为臣之人要效法大地,承载万物。
【原文】
凡人臣之于其君也,犹四支之戴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皆相须而成为体,相得而后为治者也。故【虞书[60] 】日:『臣作股肱耳目。』而屠蒯[61] 亦云:『汝为君目,将司明[62] 也,汝为君耳,将司聪[63] 也。』然则君人者,安可以斯须无臣,臣人者,安可以斯须无君,斯须无君,斯须[64] 无臣,是斯须无身也。故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而加敬焉。父子至亲矣,然其相须[65] 尚不及乎身之与手足也,身之于手足,可谓无间矣。然而圣人犹复督而致之,故其化益淳,其恩益密,自然不觉教化之移也,奸人离而间之,故使其臣自疑于下,而令其君孤立乎上,君臣相疑,上下离心,乃奸人之所以为劫杀之资也。然夫中才之主,明不及乎治化之原,而感于伪术似是之说,故备之愈密,而奸人愈甚,譬犹登高者,愈惧愈危,愈危愈坠,孰如早去邪径而就夫大道乎。
[60] 虞书:【尚书】的一部分。
[61] 屠蒯:春秋时晋国人,晋平公时任膳宰(即掌宰割牲畜以及膳食之事)。蒯,音块。
[62]司明:负责让眼睛明亮。谓使了解下情。
[63] 司聪:谓司听察。指弹劾纠察。[64] 斯须:须臾;片刻。
[65]相须:互相依存; 互相配合。
【译文】
臣子对于国君而言,就像人的四肢拥戴大脑,耳目听从心的驱使,两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而成为一个整体,两相契合,共同治理政事。所以【虞书】这样说:
『臣子要做国君的股肱耳目。』而屠蒯也说:『你作为国君的眼睛,就是负责使
君主眼睛明亮,让国君了解下情;你作为国君的耳朵,就是负责使国君听觉灵敏,让国君明辨听察。』这样说来,君主怎么可以片刻没有臣子,臣子怎么可以片刻没有国君呢?片刻没有君主,片刻没有臣子,就等于片刻没有身体。所以臣侍奉君主,就要像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而更加敬谨。父与子是最亲近的人,然而他们互相依赖、互相配合的关系还不如身体与四肢那样紧密。身体与四肢的联系,可说是亲密无间的,可是圣人还要反复督促使其更为紧密,因而民风日益质朴淳厚,上下恩情日益亲密无间,一切都自自然然、觉察不出教育、转化的痕迹。而心术不正之人离间他们,存心使臣子自疑于朝堂之下,使君主孤立于朝堂之上,君臣互相猜忌,上下不同心,这是心术不正之人抢夺权柄、杀害忠良的先决条件。像那些只有中等才能的君主,看不到国家稳定、风俗好转的根源,却被貌似正确的虚伪学说所迷惑。因此,防备奸人防备得越严密,奸人侵害得反而越厉害。就如那些登高之人,越害怕就越危险,越危险就越容易跌落下来。怎比得上早点离开这歪斜的小路去选择那宽阔的道路呢!
【原文】
凡士之结发束修[66] ,立志于家门,欲以事君也,宗族称[67]孝焉,乡党称悌焉,及志乎学,自托于师友,师贵其义而友安其信,孝悌以笃,信义又著,以此立身,以此事君,何待乎法,然后为安。及其为人臣也,称才居位,称能受禄,不面誉[68] 以求亲,不偷悦以苟合,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也,上足以尊主安国,下足以丰财阜民,谋事不忘其君,图身不忘其国,内匡其过,外扬其义,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病下,见善行之如不及,见贤举之如不容,内举不避亲戚,外举不避仇雠[69] ,程功积事[70] 而不望其报,进贤达能而不求其赏,道涂不争险易之利,见难而无苟免之心,其身可杀而其守不可夺。此直道之臣所以佐贤明之主,致治平之功者也。
[66]结发束修: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而冠,女子十五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也称束修。
[68]面誉:当面赞誉恭维别人。
[69] 雠:音『愁』,同『仇』,仇敌。
[70]程功积事:程功,衡量功绩;积事,累积功绩。
【译文】
真正的读书人,初入学时,就在家里立下了远大志向,想要自己所学将来能服务于国家和君主。同宗的人称道他孝顺父母,同乡的人称道他懂得友悌之道。等到他立志做学问的时候,将自己托付于老师友人,老师因其品行合乎正义而尊重他,友人因其诚实守信而安心与他交往。他们能够笃行孝悌、显明信义,凭着这些做人处事,凭着这些侍奉君主,何须依靠法律的约束才能安心做事呢?等到他做了国君的臣子,权衡自己的才能居官任职,估量自己的能力接受俸禄;不当面阿谀奉承以求君主亲近自己,不苟且迎合以求取悦君主;对公家有利的事情,只要知道了就去做;上足以尊崇君主安定国家,下足以丰富财物富足百姓;谋划国家大事不忘君主,谋求个人利益不忘国家;在内纠正君主的错误,在外宣扬君主的道义;不私下相互勾结蒙蔽愚弄君主,不向上迎合君主去损害百姓;见到善行,努力追求,唯恐赶不上;见到贤人,尽力推荐,生怕不被接纳;举荐人才对内不回避家人,对外不回避仇人;考核他人功劳、积累他人功绩(希望他人得到任用)而自己不求回报,推荐贤良、晋升能人自己不求奖赏;在路上不与人争平坦好走的地方,见到危难不存侥幸获兔的心思;宁可被夺去生命,也不可丧失节操;这些耿直正义的臣子,就是辅佐贤明君主,实现治国平天下功绩的国家栋梁啊。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