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回復: 0

[其他] 【商君书】卷8壹言诗解3因世度俗圣治适情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7-23 21:26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商君书】卷8壹言诗解3因世度俗圣治适情  
题文诗:
民之不治,君道卑也;法之不明,君长乱也.
故明君者,其不道卑,不长乱也;秉权而立,
垂法而治,得奸于上,而官无邪;赏罚断而,
器用有度,则国制明,而民力竭,上爵,
而伦徒举.今世主皆,欲治民而,助之以乱;
非乐为乱,安其故而,不窥于时.是上法古,
而得其塞,下修,而不时移,不明,
世俗之变,不察民情,多赏,以致刑,
而其轻刑,以去赏.夫上设刑,而民不服,
,而奸益多.民之于上,先刑后赏.
圣人为国,不法古,不修,适情因世,
而为之治,顺风度俗,而为之法.故法不察,
民情而立,不成;宜时而行,治不干俗.
圣王之治,慎为察务,归心于壹.有抟有杀,
能农能战.圣治真情,真情不变,真法常变,
变以适情,非古非今,赏罚适时,因时制宜.
【原文】3  夫民之不治者,君道卑也;法之不明者,君长乱也。故明君不道卑、不长乱也;秉权而立,垂法而治,以得奸于上,而官无不;赏罚断,而器用有度。若此,则国制明而民力竭,上爵尊而伦徒举。今世主皆欲治民,而助之以乱;非乐以为乱也,安其故而不窥于时也。
是上法古而得其塞,下修令而不时移,而不明世俗之变,不察治民之情,故多赏以致刑,轻刑以去赏。夫上设刑而民不服,赏匮而奸益多。故民之于上也,先刑而后赏。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故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故圣王之治也,慎为、察务,归心于壹而已矣。
【译文】3
     民众没有治理好,这是因为君主的政治措施不高明。国家的法规不能严明执行,那是因为国君助长了动乱的因素。所以英明的君主不能放松统治措施,不能助长动乱因素;国君掌握大权,主持朝政,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在朝堂上捕获奸邪之人,而且官吏也没有邪僻的行为;奖赏、刑罚决断得有凭据,做出的各种器物用具有一定的规矩。如果这样,那么国家的制度清楚而民众的力量也能被充分使用,君主设置的爵位尊贵,而各类人物也能被任用。
    现在列国的君主都想要治理好民众,却滋长了产生动乱的因素。并不是他们乐意让民众乱,这是因为他们固守过去的陈规旧习而没有弄清楚当前的形势。这样的话,他们对上效法古代而得到的东西却在今天又行不通,向下拘守现状却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不明白社会风俗在变化,不了解治理民众的情况,因此滥用奖赏反而招致了使用刑罚,减少刑罚又使奖赏没有效用。君主设立了刑罚可民众不服从,奖赏的财务用尽了邪恶犯罪的事更多。所以民众对于国君,都是先接受刑罚的约束而后受到奖赏。因此,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不效法古代,不拘守现状,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制度适应的政策,考察社会风俗来制定法令。假如对法度的确立不考察民众的具体情况设立它,就不会成功;对政策确立能适应当时形势要求使用它,就不会相抵触。所以英明称王天下的君主治理国家,一定慎重去做,认真考察情况,将思想集中在专心于农耕和作战上。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