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5|回復: 0

[儒家文化] 谨慎的教育,是现在的孩子们所缺失的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7-10 13: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225ac984cd1aaccce03b28b24d0ad0b.jpg

〖养正遗规〗的第一篇,是朱子的〖童蒙须知〗,对穿衣有很具体的规定:『做人都要从整齐端正身体来做起』,像古人常说,男子有三紧,『头紧、腰紧、脚紧』。古代的人都是长发,要挽一个髻子,髻子用头巾扎紧;『腰紧』是用腰带束腰;『脚紧』是穿鞋袜要紧。

这三点如果不紧束,很散乱,就会使身体散漫不端庄,被别人轻视。像如果我们穿着一个拖鞋,很多人看了就会觉得不庄重,很散漫。久而久之,这样的态度养成了,就给人留下不端庄的印象,被人轻视。〖童蒙须知〗讲穿衣,脱衣的规矩方法。衣服脱下后,一定要整齐地折叠好放在箱子里,不可散乱放置,这样既不会被尘土污秽污染,还容易找,不至于丢失;衣服穿久了就不免有污垢,一定要勤洗晾干;有破处就缝补,有补丁没有什么,只要完整洁净就好。这就是〖弟子规〗中所说的『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凡是日内所穿的衣服,夜里睡觉时要更换下来,这样衣服不会藏虱子跳蚤,不这样做衣服就会损坏。如果能这样,则不但威仪可使人效法,又能不浪费衣服。晏子有一席裘衣,穿了三十多年,虽然他的用意是以简朴来感化世俗,但也是因为他爱护有道。这是警笞己身的关键,不能够忽视。

在〖养正遗规〗中,对于行住坐卧,也有一些具体规定。古人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关于坐,它有这样几句话:『定身端坐,齐脚敛手;毋得伏框靠背,偃仰倾侧。』坐的时候,要稳住上身,端正身子,两脚并拢,两手收敛,不要伏框倚靠,也不能够俯仰、侧伏,这就给人一种严谨的态度,坐有坐相,坐如钟。

学立上,有学立的具体要求:『拱手正身,毋得跛倚欹斜。』拱手正身就是古人见面的时候要拱手表示恭敬,两手相合以示敬意。站立时,要两手相合、身体正直,不得歪斜不正,这是告诉我们站有站相。

还有学行,走路要有走路的样子,也有两句话,『笼袖徐行,毋得掉臂跳足』。古时衣服袖子很长,走路时要两手相对伸入两袖之中,这个叫『笼袖』,『徐行』慢慢地走,稳重的人,他们走路都非常地缓慢,不是急匆匆地。还不得甩臂跳跃,不能够甩着胳膊大步流星又蹦蹦跳跳地,这样都给人以一种不庄重的感觉,这是学行。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行、住、坐、卧确实要做到〖弟子规〗上所说的『步从容,立端正』,『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孩子从小受到这样的教诲,他的行为就非常谨慎了。行为的谨慎还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在〖弟子规〗中讲,『缓揭帘,勿有声』,要能够举一反三,『缓揭帘,勿有声』,就是能够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在开门的时候也要轻轻地开门,关门也不要影响到别人的休息或者学习。宽转弯,勿触棱』,有一个人学习〖弟子规〗,之后特别地感触,他说:『我以前走路就经常碰到桌角,我不知道为什么?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才知道要「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拿着一个空的容器,也要像拿一个盛满了水的容器那样小心翼翼,一定要双手捧着。

小孩从小学到了这样一种谨慎的态度,把照相机、摄像机这些贵重的东西交给他保管,也一定会很放心。因为他对一个空的容器都那么谨慎小心,对这些贵重的东西,就更加注意保护了,这些态度都是『谨』的表现。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