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6|回復: 0

[道家人物] 【文子】卷12上礼1至人之学诗解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6-24 21:3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子】卷12上礼1至人之学诗解
题文诗:
上古真人,真人真挚,情通天地,呼吸阴阳,
群生莫不,仰其,皆以和顺,当此之时,
领理隐密,自成纯朴,纯朴未散,万物大优.
及世之衰,至伏羲氏,昧昧懋懋,皆欲离其,
童蒙之心,而觉悟乎,天地之间,德烦不一,
不一情假.及至神农,轩辕黄帝,核领天下,
纪纲四时,和调阴阳,万民莫不,竦身而思,
戴听而视,治而不和.下至夏殷,嗜欲达物,
聪明诱外,性命失真.施及周室,浇醇散朴,
离道为伪,险德为行,智巧萌生,狙学拟圣,
华诬胁众,琢饰诗书,以贾名誉,欲行智伪,
以容于世,失大宗本,世丧性命,衰渐由来.
至人之学,反性,游心于虚,以无御有;
世俗之学,擢德攓性,内愁五藏,暴行越知,
譊名声世,至人不为.擢德自见,攓性绝生,
至人真情,真情所至,定死生意,非死非生,
通荣辱理,非名非利,举世誉之,而不益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至学自得,至道要.
卷 第 十 二
  上礼
  老子曰:上古真人,呼吸阴阳,而群生莫不仰其德以和顺,当此之时,领理隐密,自成纯朴,纯朴未散,而万物大优。及世之衰也,至伏羲氏,昧昧懋懋,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悟乎天地之间,其德烦而不一。及至神农、黄帝,核领天下,纪纲四时,和调阴阳,于是万民莫不竦身而思,戴听而视,故治而不和。下至夏、殷之世,嗜欲达于物,聪明诱于外,性命失其真。施及周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智巧萌生,狙学以拟圣,华诬以胁众,琢饰诗书,以贾名誉,各欲以行其智伪,以容于世,而失大宗之本,故世有丧性命,衰渐所由来久矣。是故至人之学也,欲以反性于无,游心于虚,世俗之学,擢德攓性,内愁五藏,暴行越知,以譊名声于世,此至人所不为也。擢德自见也,攓性绝生也,若夫至人定乎死生之意,通乎荣辱之理,举世誉之而不益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得至道之要也。
(默希子注)
老子曰:上古真人玄古之君也。呼吸阴阳,而旱生莫不仰其德以和顺,当此之时,领理、隐密自成,纯朴纯朴未散,而万物大优。内韬明德,外和万物,天下无事,各乃遂其性,无相侵害,故并优游也。及世之衰也,至伏羲氏,昧昧懋懋,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悟乎,天地之问,其德烦而不一。时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以类万情,结绳以为纲罟,以畋以渔。离蒙觉悟其君於天下,渐失其本,德烦不一,比玄古之时,以为衰世也。及至神农黄帝窍领天下,纪纲四时,和调阴阳,於是万民莫不炼身而思,戴听而视,故治而不和。伏羲作未耜,以教民播种;黄帝造轩冕之服,窍领,谓阴阳壅沈而通之,逆气戾物绝而止之。造书契,建律历,纪四时,和五行,恐失其所,使万物皆炼身,莫不注其耳目,听视德化,以严其上。故言不和也。下至夏、殷之世,嗜欲达於物,聪明诱於外,性命失其真。至夏殷兴嗜欲,则诱於物外,眩聪明,则内失其真。施及周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智巧萌生,狙学以拟圣,华诬以协众,琢饰诗书,以贾名誉。各欲以行其智,伪以容於世,而失大宗之本。故世有丧性命,衰渐所由来久矣。至於周室,道德全丧。浇酿弥甚,以伪险为道,以华巧为贤,显道矜德,贾名求誉以失大宗。时之衰薄,从羲、轩已来数千载,故云久矣,非周室顿尔也。是故至人之学也,欲以反性於无,游心於虚;世俗之学,擢德攓性,内愁五藏,暴行越知,以譊乃巧切。喧呼也。名声於世,此至人所不为也。擢德自见也,攓性绝生也。若夫至人定乎死生之意,通乎荣辱之理,举世誉之而不益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得至道之要也。至人者,无代不有,但稀尔。万中有一,为多也。至人之学,反性於华伪之场,沐神於虚静之域,不矜其德,不伐其才,死生无变於己,利害不经於心。今之学者,佛性命以求达,走声誉以高名,遂使奸衰竞起,忠正伏匿,欲求世之治,欲求身之安,不可得之也。
参考译文:
    老子认为:上古时代的真人,能够与大道同行,呼吸与阴阳一同起伏进退,天下苍生没有不仰仗真人的道德来休养生息的,在这个时候,万物能够感悟道理而自然而然的达到自身的纯樸状态,纯樸而能具自然之德,所以天下万物优游自在。到了后世道德慢慢衰落了,在伏羲氏的时候,人们尚且昧昧懋懋,没有完全开化,但是已经有了脱离童蒙状态的趋势,渐渐的体会了一些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所以道德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及至神农氏和轩辕氏的时代,开始能够贯通天地的变化,于是以四时为节制,以调和阴阳之度数,于是乎天下所有人莫不站直身子苦苦思考,依靠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以感知天地,所以虽然天下可治,已经不能自然的融合为一了。再到了夏、殷之世,人们的嗜欲尽显,身心开始受制于外物,聪明慢慢的轻浮外露,利欲不断的诱惑于心,这样人之本性已然失去了天真。慢慢发展到了周朝,醇厚之味已变浅,淳樸之质已丧失,人们离开正道走上歪门邪道,纷纷行险徼幸以博功德之名,智巧萌生以求爵名之利,曲解道德自以为圣贤,花言巧语以胁迫大众,雕琢粉饰以言辞诗书惑众,显露才智以邀取名誉,于是各人都纷纷著书立说以蛊惑天下,来博取众人的赞同,但是却完全丧失了治学的根本是为了治身这个根本,所以经常有因此丧失性命的人,国家前途也慢慢的没有了发展方向。所以至人传播道德之学,希望世人能够返归本心,心神安宁达于虚无之境;世俗的学问,都是揠苗助长的行为,德不足而妄求德,性不纯而迁就于性,这样人就会德不足,心不定,五脏不宁,性情不纯而放纵私欲,故暴行频见而违背礼乐之仪,特立独行以博取显名赞誉,这都是至人反对的行为。擢德就容易自以为是,攓性就容易妨害本性,如果能够效法至人,了解了死生一体,知道了荣辱互通的道理,那么即使全天下人都称誉他,也不觉得可喜,全天下人都诟病他,也不觉得可悲,那就是至人之道了。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