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回復: 0

[道家人物] 【文子】诗解微明1道可以弱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6-10 17:38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子】诗解微明1道可以弱
题文诗:
见闻知浅,浅不知深,外不知内,粗不知精,
知之不知,不知知之,至知自知,不学而知;
言有不周,至言不言,至言去言,不言而言,
至言自言,自言无言;至听不听,不听自听,
至听非听,非听自听,反听内视,听以至情,
至情之听,无所不听;至为去为,去为自为,
无所不为,无为而治.浅知有为,所争者末,
争鱼者濡,逐兽者趋.至道至无,至无至微,
至微无形,无形有情,真情所致,无微不至,
无状无象,无声无响,至微至明,至明至精,
精至诚,通无化有,至诚至朴,至朴真情,
以情治国,不在文辩.真法法情,至法简文,
法以达情,去奢去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真法所至,至治自治,不治而治,治无不治.
正文:
微明
老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知之浅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内,知之麤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为不知,不知之为知乎!夫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孰知形之不形者乎!故「天下皆知善之为善也,斯不善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默希子注 :)  
微明
道周象外谓之微,德隐冥中谓之明。是知非微无以究其宗,非明无以契其旨。微明之义,体用而然也。
老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此与【道原】篇意同也。知之浅,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内,知之粗,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为不知,不知之为知乎?夫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孰知形之不形者乎?故天下皆知善之为善也,斯不善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夫道绝形声,故非闻见能辩?德非藻饰,岂云善恶能明?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其至矣也。

  文子问曰:人可以微言乎?
老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去为,浅知之人,所争者末矣,夫「言有宗,事有君,夫为无知,是以不吾知。」
         ( 默希子注 :)  文子问曰:人可以微言乎?老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微言谓至妙言。唯忘其言,可与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去为,浅知之人,所争者末矣。夫言有宗,事有君。夫为无知,是以不吾知。道者,无名之妙;言者,至理之宗。达妙者无言,明宗者不竞。是言至而无言,为至而无为,而知自知尔。孰去吾知?
  文子问曰:为国亦有法乎?
老子曰:今夫挽车者,前呼邪轷,后亦应之,此挽车劝力之歌也,虽郑卫胡楚之音,不若此之义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 默希子注 :)  文子问曰:为国亦有法乎?老子曰:今夫挽车者,前呼邪轷,(火乎切)。后亦应之,此挽车劝力之歌也。虽郑、卫、胡、楚之音,不若此之义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夫所用者必有宜,须各当其要,犹挽车劝力,而不当奏以咸池之乐。治国宁民务崇朴素,又何烦藻丽之色也。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