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0|回復: 0

[其他] 【盐铁论】卷24论诽诗解2丞相史:明君在上无有乱臣文学:明君无贤佐则纯德不流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2-14 19:14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盐铁论】卷24论诽诗解2丞相史:明君在上无有乱臣文学:明君无贤佐则纯德不流
题文诗:
丞相史曰:檀柘有乡,萑苇有丛,物类相从.

孔子之曰:有德不孤,必有邻者.故汤兴而,

伊尹至不,仁者远矣.未有明君,在上而有,

乱臣在下.今先帝躬,行仁圣道,以临海内,

招举俊才,贤良之士,唯仁是用,诛逐乱臣,

不避所亲,务以求贤,简退不肖,犹尧之举,

舜禹之族,殛杀鲧而,放驩兜也,而文学曰,

苟合之徒,是则主非,臣阿是也?文学对曰:

皋陶对舜:在知人惟,帝其难之.洪水之灾,

尧独愁悴,而不能治,得舜禹而,九州宁故,

虽有尧明,之君而无,舜禹佐则,纯德不流.

春秋而刺,有君无臣.先帝之时,良臣未备,

邪臣得间.尧得舜禹,殛鲧驩兜,赵简子昔,

得叔向而,盛青肩诎.俗语之曰:未见君子,

不知伪臣.诗经有云: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此之谓也.君得贤臣,

政令畅通,贤必君子,君子情真,正己正人;

君不得贤,政令不通,小人当道,国必破亡.

   【原文】

  丞相史曰:檀柘而有乡,萑苇而有丛,言物类之相从也。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故汤兴而伊尹至,不仁者远矣。未有明君在上而乱臣在下也。今先帝躬行仁圣之道以临海内,招举俊才贤良之士,唯仁是用,诛逐乱臣,不避所亲,务以求贤而简退不肖,犹尧之举舜、禹之族、殛鲧放驩兜也,而曰『苟合之徒』,是则主非而臣阿,是也?

  【注释】檀柘,见【殊路篇】注释。乡:指檀柘生长的地方。
  萑(huan)苇:芦苇。丛:这里指芦苇聚生的地方。
  这是【论语·里仁篇】文。
  【论语·颜渊篇】:『舜有天下,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殛(ji):杀死。鲧(gun),夏禹的父亲,奉舜命治水,因用筑堤的方法,九年未治好,舜把他杀死于羽山。驩(huan)兜:传说是尧的大臣,因凶恶奸邪,舜即位后把他流放于崇山(今湖南省沣县)。


  【译文】丞相史说:檀柘有它们的产地,芦苇成丛地生长,这说明物以类聚。孔丘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志同道合者。』所以,当商汤王起兴时,伊尹就来到了,不仁义的人就走远了。没有上面的君主是贤明的而下面的臣子是奸邪的事情。武帝时在国内奉行圣明的朝政,选举才智超群和贤良的人,用人唯贤,诛杀流放乱臣,不回避是否是亲友,务必任用有才能的人而罢免不贤的人,就像尧任用舜、禹,杀掉鲧、流放驩兜一样。而你们却说皇上下面的大臣都是『苟且附合的人』,那就是说皇上是坏的,臣子也是阿谀奉承的了,对吗?

  【原文】

文学曰:皋陶对舜:『在知人,惟帝其难之。』洪水之灾,尧独愁悴而不能治,得舜、禹而九州宁。故虽有尧明之君,而无舜、禹之佐,则纯德不流。【春秋】刺有君而无臣。先帝之时,良臣未备,故邪臣得间。尧得舜、禹而鲸殛驩兜诛,赵简子得叔向而盛青肩诎。语曰:『未见君子,不知伪臣。』【诗】云:『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此之谓也。



  【注释】【尚书·皋陶谟】:『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维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明之』作『之明』。
  【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宋襄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
  『鲧殛』原作『殛鲧』,今据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校乙,与『驩兜诛』词例一律。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时晋大夫,赵景叔子。公元前493年攻取了范氏、中行氏的都邑,扩大了封地,奠定了赵国的基础。叔向:据【史记·赵世家】文应为『周舍』,赵简子的谋士,好直谏。盛青肩:人名,未详。诎:同黜,罢免。
  此语不知所出。
  诗出【诗经·小雅·出车】。忡忡:忧虑不安。降:放下了心的意思。
【译文】

文学说:皋陶对舜说:『了解人,做帝王的更应该多用心。』从前洪水成灾,尧独自忧虑而不能治理,得到舜、禹治服了洪水,才使天下安宁。所以即使有了尧这样的圣明君主,如果没有舜、禹的辅佐,好的德政也不能实行。【春秋】上曾经讽刺过只有好的君主而没有好的臣子的事情。武帝时,好的大臣不齐全,所以奸臣钻了空子。尧得到舜、禹而杀掉鲧,处罚驩兜,赵简子得到了周舍而罢免了盛青肩的官。俗话说:『不见君子,就分不清奸臣。』【诗经】上说:『不见君子,我忧虑不安,见到君子,我就放了心。』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