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3|回覆: 0

[其他] 【貞觀政要】卷27崇儒學詩解1置弘文館精選文儒討典商政擢以不次尊儒重道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0-26 14:00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貞觀政要卷27崇儒學詩解1置弘文館精選文儒討典商政擢以不次尊儒重道
題文詩:
太宗初,踐祚即於,正殿之左,置弘文館,
精選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學士給以,
五品珍膳,更日宿直,以聽朝隙,引入內殿,
討論墳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罷又詔,
勛賢三品,上子孫為,弘文學生.貞觀二年,
詔停周公,為先聖始,立孔子廟,堂於國學,
稽式舊典,以仲尼為,先聖顏子,為先師也,
兩邊俎豆,干戚之容,始備於茲.是歲大收,
天下儒士,賜帛給傳,令詣京師,擢以不次,
布在廊廟,者甚眾也.學生通一,大經以上,
鹹得署吏.國學增築,舍四百間,國子太學,
四門廣文,增置生員,書算各置,博士學生,
以備眾藝.太宗又數,幸國學令,祭酒司業,
博士講論,畢賜束帛.四方儒生,負書至者,
蓋以千數.俄而吐蕃,高昌高麗,及新羅等,
諸夷酋長,亦遣子弟,請入於學.於是國學,
之內鼓篋,升講筵者,幾至萬人,儒學之興,
古昔未有.貞觀十四,詔曰:皇侃,
褚仲都,周熊安生,陳沈文阿,周弘正及,
沉重張譏,隋何妥之,與劉炫並,前代名儒,
經術可紀,加以所在,學徒多行,其講疏者,
宜加優賞,以勸後生,可訪其子,孫見在者,
錄姓名奏.二十一年,詔曰伏勝,左丘明之,
卜子夏,公羊高之,與穀梁赤,高堂生,
戴聖毛萇,孔安國之,與杜子春,劉向鄭眾,
馬融盧植,鄭玄服虔,何休王肅,王弼杜預,
范寧等有,二十一人,並用其書,善於國胄,
既行其道,理合褒崇.自今有事,於太學可,
並配享乎,尼父廟堂.太宗尊儒,重道如此.
【原文】
太宗初踐祚,即於正殿之左置弘文館①,精選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學士,給以五品珍膳②,更日宿直,以聽朝之隙引入內殿,討論墳典③,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罷。又詔勛賢三品以上子孫為弘文學生。
【注釋】
①弘文館:唐武德四年(621)置修文館於門下省。太宗即位後,改為弘文館。聚書二十餘萬卷。置學士,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並參議政事。置校書郎,掌校理典籍,勘正錯謬。設館主一人,總領館務。學生數十名,從學士受經史書法,皆選自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
②珍膳:美好的膳食。
③墳典:『三墳五典』的簡稱,泛指古書。
【譯文】
唐太宗剛剛即位不久,就在正殿左側設置了弘文館,精心挑選天下通曉儒學的人士,保留他們現任的官職,併兼任弘文館學士,供給他們五品官員才能享用的精美的膳食,排定當值的日子,並讓他們在宮內歇息留宿。唐太宗在上朝聽政的間隙時間,就把他們引進內殿,討論古代典籍,商議謀劃政事,有時到半夜才停歇。後來,他又下詔讓三品以上的皇親貴族、賢臣良將的子孫充任弘文館學生。
【原文】
貞觀二年,詔停周公為先聖,始立孔子廟堂於國學,稽式①舊典,以仲尼為先聖,顏子為先師,兩邊俎豆乾戚②之容,始備於茲矣。是歲大收天下儒士,賜帛給傳,令詣京師,擢以不次,布在廊廟者甚眾。學生通一大經以上,鹹得署吏③。國學增築學舍四百餘間,國子、太學、四門、廣文④亦增置生員,其書、算各置博士、學生,以備眾藝。太宗又數幸國學,令祭酒、司業、博士⑤講論,畢,各賜以束帛。四方儒生負書而至者,蓋以千數。俄而吐蕃及高昌、高麗、新羅等諸夷酋長,亦遣子弟請入於學。於是國學之內,鼓篋⑥升講筵者,幾至萬人,儒學之興,古昔未有也。
【注釋】
①稽式:效法,取法。
②俎(zǔ)豆乾戚:俎和豆是古代祭祀用的禮器,干和戚是用於祭祀的樂舞之具。
③署吏:進入仕途,開始為官。
④國子、太學、四門、廣文:皆為當時的教學館所。
⑤祭酒、司業、博士:國學的長官和教師名稱。
⑥鼓篋(qiè):據【禮記·學記】注,鼓篋意謂擊鼓召集學士,令啟篋(書箱)出書以授學。後因稱勤學為鼓篋。
【譯文】
貞觀二年,唐太宗下令停止尊崇周公為先聖,在國子監里建立孔子廟堂,查考典籍並依照過去的規定,尊崇孔子為先聖,顏子為先師。在孔子廟堂里,供台兩邊祭祀用的俎豆、干戚等禮具和樂舞之具也開始齊備。這一年,唐太宗還招納大批天下儒士,賞賜給他們布帛,供給車馬食宿,下令他們都集聚到京師。這些儒生大都被破格提升為大小不等的官,在朝廷上任官的很多。太學生如果讀通一大經以上的經書,就可以入仕做官。在這之後,國子監增益學舍四百多間,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廣文館也增加了學生的名額。另外,書學、算學分別設置了博士和學生,使國學的各種技藝都設置齊備了。唐太宗還幾次親臨國子監,叫祭酒、司業、博士講說經術,講畢,每人賜給帛一束。儒學之盛,致使全國各地的儒生紛紛攜經書前往京城,人數達數千之多。不久,吐蕃和高昌、高麗、新羅等族的首領,也派子弟到長安求學。於是,國子監之內,帶着書箱和登上講席的,幾乎有上萬人,如此大興儒學,在古代還不曾有過。
【原文】
貞觀十四年詔曰:『梁皇侃①、褚仲都②,周熊安生③、沉重④,陳沈文阿⑤、周弘正⑥、張譏⑦,隋何妥⑧、劉炫⑨,並前代名儒,經術可紀,加以所在學徒,多行其講疏,宜加優賞,以勸後生,可訪其子孫見在者,錄姓名奏聞。』二十一年詔曰:『左丘明⑩、卜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眾、杜子春、馬融、盧植、鄭玄、服虔、何休、王肅、王弼、杜預、范寧等二十有一人,並用其書,善於國胄,既行其道,理合褒崇。自今有事於太學,可並配享尼父廟堂。』其尊儒重道如此。
【注釋】
①皇侃:梁散騎侍郎,明【三禮】。
②褚仲都:明【周易】。
③熊安生:字植之,長樂人,為國子博士。
④沉重:字子厚,通【春秋】群書,為【五經】博士。
⑤沈文阿:字國衛,通【三禮】、【春秋】,為【五經】博士。
⑥周弘正:字思行,晉周覬之後,為國子博士。
⑦張譏:字直言,武城人,為國子博士。
⑧何妥:字棲鳳,西城人,為國子祭酒。
⑨劉炫:字光明,河間人,為太學博士。
⑩左丘明:左丘,複姓。明,名。著【春秋·左傳】。
卜子夏:名商,孔子弟子,以文學著稱。
公羊高:公羊,複姓。高,名。傳為子夏弟子,傳【春秋】。
穀梁亦:穀梁,複姓。赤,名。傳為子夏弟子,傳【春秋】。
伏勝:濟南人,為秦博士,治【尚書】。
高堂生:魯人,為前漢博士,治【儀禮】。
【譯文】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下詔說:『梁代的皇侃、褚仲都,北周的熊安生、沉重,陳代的沈文阿、周弘正、張譏,隋代的何妥、劉炫,都是前代的著名儒生,他們精通經術,廣收門徒,對經書有許多繼承和發展,應該對他們加以賞賜,以鼓勵後學之士,還應當尋訪他們的後人。請有關部門把他們的姓名記錄下來,上奏朝廷。』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又下詔說:『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眾、杜子春、馬融、盧植、鄭玄、服虔、何休、王肅、王弼、杜預、范寧等二十一人,他們註解經書的著作都被採用,教育太學裡的學生,既然遵循他們的學說,理應給予褒揚和尊崇。從現在起,太學裡凡舉行祭祀之典時,可使他們配享孔子廟堂。』太宗就是這樣尊儒重道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