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2|回復: 0

[其他] 【贞观政要】卷18俭约诗解2己以顺人上之所好下必甚竞刘聪改过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0-21 17:07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贞观政要卷18俭约诗解2己以顺人上之所好下必甚竞刘聪改过
题文诗:
贞观四年,时唐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
游赏池台,帝王所欲,不欲.帝王所欲,
者放逸也,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
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也.
朕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
若百姓所,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
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
从人者昌,以人乐己,其必;隋炀帝,
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
小不称意,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
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陛下,
目所亲见;为其无道,天命,陛下代之.
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不足,
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所,奏对甚善,
非公朕安,得闻此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
侍臣曰近,读刘聪传,将为刘后,起凤仪殿,
陈元达其,廷尉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
手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
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
可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
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

【原文】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①,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②。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③,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注释】

①放逸:游赏玩乐的意思。

②峻罚严刑:严酷的刑罚。

③竞为无限:都争着这样来做而无限度。

【译文】
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用华丽的装饰宫殿,游览、观赏池台,是帝王想做的事情,(也是)百姓不希望(帝王)做的事情。帝王想要做这些的原因是要享乐,百姓不希望的原因是(那样会造成他们)劳弊。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施行的话,那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的事情,实在不可以强加在百姓身上。我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件事都可以自己决定,如果能自我约束,如果百姓不想做,就能够顺应他们的情况。』魏徵说:『陛下本来已经爱民,每每约束自己来顺应百姓。臣听说:'为别人着想的人能康健,以自私夺利为思想的人不能长存。」隋炀帝思想贪得无厌,只喜欢奢侈,主管官员一旦有大工程,稍不如意,就以严刑待之。上级喜欢的,下级就千方百计奉承,长此恶性循环,直到灭亡的一天,不是书中记载,陛下也亲眼目睹过。因为他(炀帝)暴虐,所以顺应天命让陛下取代。陛下如果能吸取教训,现在就不仅仅是这样了。如果不知足,就比这还要严重得多。』太宗说:『爱卿所说的很好!不是你,朕怎么能听到这番忠言?』
【原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近读【刘聪①传】,聪将为刘后起凤仪殿,廷尉②陈元达③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蓝田④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
【注释】
①刘聪(?— 318):十六国时期汉国国君。310至318年在位。匈奴族,一名载,字玄明,刘渊之子。河瑞二年(310)刘渊死后,杀兄夺位。在位时穷兵黩武,广建宫殿,浪费民力,沉湎酒色,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
②廷尉:狱官。
③陈元达:字长宏,本姓高,因生月妨父,改姓陈。刘聪时官至御史大夫。
④蓝田:县名。在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
【译文】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近来读【刘聪传】,书中说刘聪准备给他的刘皇后建造华丽的宫殿,廷尉陈元达对此痛切地陈词,竭力劝谏刘聪不要这样做,刘聪听后大怒,命令把陈元达斩首。后来,刘皇后亲手写了奏疏替陈元达求情,在文辞和道理上都很恳切,刘聪的怒气这才平息下来,而且内心感到很惭愧。人们读书,都是要增长见识,使自己获得好处,我看这件事,可以作为借鉴。近来我想营建一座宫殿,并加造层楼,现在从蓝田采办的木料,都已齐备。但遥想起刘聪这件事,我就把这项营建工程停止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