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68|回復: 0

[其他] 【贞观政要】卷10敬师傅诗解2左右皆贤长仁益德王珪严教师尊取则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0-13 18:40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贞观政要】卷10敬师傅诗解2左右皆贤长仁益德王珪严教师尊取则题文诗:
贞观八年,唐太宗谓,于侍臣曰:上智之人,
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况,
太子师保,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公为,
保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
使为圣君.秦胡亥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
及其嗣位,诛其功臣,杀其亲族,酷暴不已,
旋踵而亡.知人善恶,诚由近习.朕今乃为,
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有所,
裨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魏王师.
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
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
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得安全;
珪我久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
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
不得懈息.王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司徒长孙,无忌司空,
房玄龄曰:三师以德,道人者也;若师体卑,
太子无所,取则者也.于是诏令,撰太子接,
三师仪注.太子也欲,出殿门迎,先拜三师,
三师答拜,门让三师.每三师坐,太子乃坐.
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又名书,惶恐再拜.
【原文】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上智之人,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况太子师保①,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秦之胡亥,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诛功臣,杀亲族,酷暴不已,旋踵而亡。故知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
【注释】
①师保:古代辅导天子和太子、诸侯子弟的官员,有太师、太保、太傅等,统称为师保或保傅。
【译文】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上等智能的圣人,当然不会沾染恶习 ,但中等智能的人不稳定,他们的性情会随着教育而变化,况且太子的师傅,在古代就很难挑选。周成王即位时年纪幼小,周公、召公做他的太保太傅,左右都是贤人,每天他都能听到有益的教诲,这足以增长他的仁义道德,使他成为圣君。秦二世胡亥,用赵高做师傅,赵高教他刑法,胡亥继位后,就诛戮功臣,屠杀 亲族,残酷暴虐到了极点,结果秦国很快就灭亡了。由此可知人的善恶确实受身边人的影响。我如今要给太子、诸王精心挑选师傅,让他们耳濡目染礼仪法度,对自身的修养有所补益。诸位大臣,你们可求访正直忠信的人,各自推荐三两个人作为候选。』
【原文】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 ,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①,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息。』珪亦以师道②自处,时议善之也。
【注释】
①倾覆相踵:即相继败亡。②师道:为师之道。
【译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任命礼部尚书王珪兼任魏王的老师。唐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自古以来的帝王之子,生长于深宫之中,等到他们长大成人 ,没有一个不是骄奢婬逸的,因此相继灭亡,很少有能够自救的。我现在严格教育子弟,希望他们都能够保全自己。王珪是我长期任用的人,我非常了解他刚直的个性,他心存忠孝,因此选择他来担任皇子的老师。你应该告诉魏王李泰:每次见到王珪,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该倍加尊敬,不能懈怠。』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自己,得到了当时的好评。
【原文】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曰:『三师以德道人者也。若师体卑,太子无所取则。』于是诏令撰太子接三师仪注①。太子出殿门迎,先拜三师,三师答拜,每门让三师。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②,后名惶恐再拜。
【注释】
①仪注:礼仪制度。②惶恐:意为恐惧不安,是一种谦词。
【译文】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说:『三师是以德行来教导太子的人。如果三师的身份卑下,太子就没有学习的榜样。』于是下诏,让人编撰太子接待三师的礼仪制度,太子要走出殿门迎接师父,先礼拜三师,然后三师答拜,每当过门时要让三师在前。三师坐下后,太子才能坐。写给三师的书信,前边称『惶恐』,后边再写上『惶恐再拜』。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