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4|回復: 0

[其他] 【贞观政要】卷3任贤诗解4王珪推诚直言君过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9-30 17:49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贞观政要卷3任贤诗解4王珪推诚直言君过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题文诗:
王珪太原,祁县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之,
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后以,其陰谋事,
流于嶲州.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
大夫每能,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
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
自古人君,莫不,社稷永安,然而不得,
只为不闻,己过或闻,不能改故.今朕有失,
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不安?
太宗又尝,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
永无过失.顾待益厚.贞观元年,王珪至,
黄门侍郎,参预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
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徵李靖,温彦博及,
戴胄与珪,国政,尝因侍宴,太宗谓于,
珪曰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玄龄等,
咸宜品藻;又可自量,诸子孰贤.王珪对曰:
孜孜奉国,知无不为,不如,玄龄每以,
谏诤为心,耻君,及尧舜臣,不如魏徵;
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不如李靖;敷奏详明,
出纳惟允,不如,温彦博也;处繁理剧,
众务必举,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
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
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原文】
王珪①,太原祁县②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中允③,甚为建成所礼。后以连其陰谋事,流于嶲州。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④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顾待益厚。
贞观元年,迁黄门侍郎,参预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徵、李靖、温 彦博⑤、戴胄⑥与珪同知国政,尝因侍宴,太宗谓珪曰:『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玄龄等,咸宜品藻⑦。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 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注释】
①王珪:字叔玠。太宗时召为谏议大夫,后一直在朝为官,与房玄龄等共同辅政。
②祁县:县名。在山西省中部,汾河中游东岸,太原盆地中部。
③中允:官名。掌侍从礼仪等事。
④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⑤温彦博(573—636):唐初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隋末从罗艺为司马,后归唐。官中书侍郎。武德八年(625)战突厥被俘。太宗即位后回朝,不久迁为中书令。
⑥戴胄:字玄胤,相州(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人。贞观初迁大理少卿,又迁尚书左丞。拜谏议大夫。
⑦品藻:这里是品评优缺点的意思。
【译文】
王珪,太原祁县人。武德年间,担任太子中允,太子李建成对他礼遇有加。后来由于李建成陰谋作乱之事所牵连,王珪被流放到云南嶲州。建成被诛杀后,太宗即位,王珪被太宗召回,拜官为谏议大夫。作为臣子,王珪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他所进献的言论,多被太宗采纳。王珪曾经上书批评太宗过失,太宗说:『你所谈论的,一一点中我的过失。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想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永享安定太平的。然而,他们的愿望都没有实现,不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过错却不能改正的缘故。现在我有过错,你能直言不讳,我也能知错就改,何必担心国家不能长治久安呢?』太宗还曾经对王珪说:『你如果一直做谏官,我必定永远没有过错。』因而更加器重厚待他。
贞观元年,王珪官至黄门侍郎,参与国家政务,并兼任太子的老师。第二年,王珪又被提升为侍中,与房玄龄、魏徵、李靖、温彦博、戴胄一起处理国家政事。一次,他们六人与太宗一起进宴,太宗问王珪:『你识别能力很强,尤其擅长谈论和评价别人。从玄龄开始,你一个个给我评价一下,也可以估量一下你们中间谁最贤德能干。』王珪回答说:『为国兢兢业业,干事果断精明,我比不上玄龄。以纠正偏颇为任,犯颜直谏,为皇上无法与尧舜的圣明比肩而感到羞耻,我比不上魏徵。文武全才,既能带兵又能治国,文韬武略俱佳,我比不上李靖。奏章严密清楚,言行有理有据,规规矩矩,没有疏失,我比不上温 彦博。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有条有理,万无一失,我比不上戴胄。可是对于弘扬正气,惩恶扬善,疾恶如仇,我比起各位,也有我自己的独到之处!』太宗认为他说得很对,在座的诸位大臣也各抒己见,都认为他评价得恰如其分,十分准确。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