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3|回復: 0

[其他] 【贞观政要】卷2论政体诗解5尊天事地薄赋轻税保境民安非赐非赏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9-29 16:55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贞观政要】卷2论政体诗解5尊天事地薄赋轻税保境民安非赐非赏题文诗:
贞观八年,唐太宗谓,于侍臣曰:隋时百姓,
纵有财物,岂得保此?自朕之有,天下已来,
存心抚养,无有科差,人得营生,守其资财,
即朕所赐.向使朕科,差赋不已,虽数资赏,
不如不得.魏征对曰:尧舜在上,百姓亦云:
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含哺鼓腹,云帝何力;
于其间矣.今也陛下,如此含养,百姓可谓,
日用不知.又奏称晋,文公出田,逐兽于砀,
入大泽迷,不知所出;其有渔者,文公谓曰:
我若君也,道将安出?我厚赐若.渔者答曰:
臣愿有献.文公曰出,泽而受之.乃送出泽.
文公曰今,子所欲教,寡人者何?愿受之也.
渔者答曰:鸿鹄之于,河海乃保,厌而徙之,
小泽则有,矰丸之忧;鼋鼍之于,深渊乃保,
厌而出之,浅渚必有,钓射之忧.今君出兽,
入至此砀,何得以行,之太远也?公曰善哉!
谓于从者,记渔者名.渔者问曰:君何以名?
为君之本,尊天事地,敬社重稷,保国疆界,
慈爱万民,薄其赋敛,轻租其税,臣亦与焉.
君不尊天,又不事地,不敬社稷,不固四海,
内逆民心,一国流亡,外失礼于,诸侯渔者,
虽有厚赐,不得保也.遂辞不受.太宗赞曰:
卿言是也.君者民主,民者君本,利民为本.
【原文】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①,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魏徵对曰:『尧、舜在上,百姓亦云'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含哺鼓腹,而云'帝何力」于其间矣。今陛下如此含养,百姓可谓日用而不知。』又奏称:『晋文公②出田,逐兽于砀③,入大泽,迷不知所出。其中有渔者,文公谓曰:'我,若君也,道将安出?我且厚赐若。」渔者曰:'臣愿有献。」文公曰:'出泽而受之。」于是送出泽。文公曰:'今子之所欲教寡人者,何也?愿受之。」渔者曰:'鸿鹄保河海,厌而徙之小泽,则有矰④缴之忧。鼋鼍保深渊,厌而出之浅渚,必有钓射之忧。今君出兽砀,入至此,何行之太远也?」文公曰:'善哉!」谓从者记渔者名。渔者曰:'君何以名?君尊天事地,敬社稷,保四国,慈爱万民,薄赋敛,轻租税,臣亦与焉。君不尊天,不事地,不敬社稷,不固四海,外失礼于诸侯,内逆民心,一国流亡,渔者虽有厚赐,不得保也。」遂辞不受。』太宗曰:『卿言是也。』

【注释】

①科差: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对平民财物或劳役的征发,是徭役向赋税的转化或其合并。名称起于唐,到元代成为赋税项目。

②晋文公(前697—前628):晋国国君,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姓姬,名重耳。

③砀(dànɡ):古县名。秦置县后,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

④矰(zēnɡ):一种用于猎取飞鸟的短箭。
【译文】
    贞观八年,太宗李世民对侍臣们说:『隋朝的时候,老百姓即使拥有财物,但怎能保得住呢?自从我平定天下以来,一心一意体恤百姓,没有什么差役摊派,每个人都能维持生计,守住自己的钱财,这些都是我赐予他们的。要是我不停地加收各种赋税,即使多次赏赐资助他们,还不如不这样做。』魏徵听了,回答说:『尧、舜在世的时候,百姓会对尧或舜说'我靠种庄稼获得食物,靠打井取得泉水」。百姓们丰衣足食,自在快乐,尚可能对尧、舜说'你对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现在陛下如此关爱百姓,百姓可能觉得这只是满足了日常所需而什么都不知道。』魏徵觉得这些话说得还不透彻、清楚,还不足以让太宗明白其中的道理,便又向太宗上奏道:『晋文公出去打猎,在砀山这个地方追赶野兽,进入了河水交错的地方,迷失了道路,不知道该从哪儿走出去。不久发现了一个打鱼人,文公对打鱼人说:'我是你的国君,这路该从哪里出去?如果你告诉我,我会重重地赏赐你。」打鱼的人说:'我愿意带路。」
     文公说:'走出这个大泽再领赏吧。」打鱼的人回答:'鸿鹄要是生活在汹涌澎湃的大河海洋之上,就能保全性命;如果迁徙到小河周围,就会受到猎人弓箭的袭击。龟鳖只要生活在深水中,就能安然无恙;如果跑到浅水滩,必然会受到打鱼人的威胁。现在你在砀山追捕野兽,一直追赶到了这个地方,是不是走得太远了呢?」文公听了,大声赞叹:'太好了!」便命令随行的人记下打鱼人的姓名。打鱼的人说:'你凭什么叫做国君呢?是国君就应该尊奉天地,敬重社稷,保卫边疆,爱护百姓,减轻各种徭役赋税,我也就得到好处了。国君要是不尊天事地,不祭祀社稷之神,不巩固边防,外不结交诸侯,内又丧失民心,一旦国破家亡,我这个打鱼人,即使拥有你丰厚的赏赐,也得不到保全啊。」打鱼人于是坚决推辞,拒不接受文公的赏赐。』太宗听了魏徵的话,称赞道:『好!好!你说得太对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