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96|回復: 0

[中医理论] 中医科学原理研究— 中药材药性与方剂学—中药的毒性与安全性控制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纪永臣 發表於 2022-1-12 15: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医科学原理研究
第五章  中药材药性与方剂学
第一节  中药的毒性与安全性控制
一、是药三分毒
1、药品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2、药品的安全性特征
药品是以人为使用对象,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有规定的适用症、用法和用量要求;从使用方法上说:除外观,患者无法辨认其内在质量,许多药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不由患者选择决定。同时,药品的使用方法、数量、时间等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使用效果,误用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药品的特征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药品种类复杂性:全世界的药品大约有20000余种,中药制剂约5000多种,西药制剂约4000多种,由此可见药品的种类复杂、品种繁多。
药品的医用专属性:药品不是一种独立的商品,它与医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患者只有通过医生的检查诊断,并在医生与执业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达到防止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药品质量的严格性:药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存亡,因此,其质量不得有半点马虎。我们必须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均一、稳定。
二、现代医学药品的安全性控制
1、现代医学药品的安全性
(1)药品作用的两重性
任何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所谓的『是药三分毒』。
(2)药品质量的单一性
药品的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等质量指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只有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品,才能保证疗效。低于或高于规定的质量标准都可能降低甚至失去药品的疗效或者加剧药品的毒、副作用。
(3)药品鉴定的专业性
药品质量的优劣、真伪,一般消费者难以识别。必须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门机构,依据法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合乎要求的仪器设备,才能做出鉴定。
2、现代医学用药安全性管理
现代医学认为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诸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现代医学药品一般直接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其药效发挥作用快速、直接,与此同时副作用也同样具有无法控制的时限性,因此现代医学用药安全性极为重要。
现代医学用药安全性是建立在病情诊断精、药品药理稳定可控基础之上,主要包括严格医学诊断体系,药品研制、生产与销售管理体系,药品用药控制体系等。
可以说现代医学用药安全性依靠现代医学体系的完整和科学性,不是几句话可以阐述清楚的,我们这里只是为了凸显与中药用药安全不同之处做部分简要介绍。
三、中药的毒性与安全性控制
1、中药与中药材安全的相关概念
(1)中药材的毒性
中医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中药的副作用有别于毒性作用。
(2)中药的药性
中药的药性专指中医师开具药方的基本功能,也是中药治病的功能体系。中药的药性具有唯一性,中医师为患者开具的每一个处方的药性都具有针对性和唯一性。
(3)中药的副作用
中药的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2、中药的专营体系
中医所用药材既有带有毒性的动植物制品,也有普通动植物制品,甚至包括部分食品或者补品。为防止社会混淆药品与食品、药品与补品之间的界限,中医通过建立专有的诊所或者药店对中药材进行专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中药材药理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中药的专营体系也在最大程度上对药品与补品进行区分,使社会各界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对药品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
3、中药的安全性控制
(1)中药材药理必须清晰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基础,只有中药材的药性正确,中医用药和配伍才能得以保障。
我们在【中医起源与发展史】中已经进行过分析,中医药物疗法的建立就是源于对中药材毒性的利用,也就是所谓的『以毒攻毒』。因此中医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中药『毒性』的控制,从炎帝时期就建立了专门研究中药材药理的专著【神农本草经】,以后不同时期或对【神农本草经】进行药性校正,或重新编撰诸如【雷公炮灸论】以及【本草纲目】等,对中药材的药性进行标准化定义。
(2)中医通过配伍控制中药的毒性
中医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其中:
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是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安全用药,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药物的配伍方法,也可用于有毒中药的炮制及中毒解救。
相恶则是因为药物的拮抗作用,抵消或削弱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则是药物相互作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故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用药的禁忌。
(3)中药通过间接吸收获得纠错空间
与现代医学药品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中药的用药方法都是服用或敷用,中药发挥作用需要经过一个吸收过程,因此不良反应的致命性相对较低,其纠错空间也比现代医学要大许多。
(4)中医通过药方控制中药用法与用量进行纠错
现代医学对中医的指责颇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认为中医诊断的准确性问题。其实这是他们对中医诊断原理的误解,中医并没有把安全性完全依附在精准诊断之上。当遇到疑难病症、或遭遇病症不明显的时候,中医甚至可以通过用药后的病症反应来进一步进行确诊。
中医可以通过调换药方,也可以通过调整药方上功能性药材的用量控制中药的药性与副作用,这是中医用药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虽然中医师都喜欢被当做『神医』,但真正好的中医师基本不苛求『药到病除』。只有善于利用三副药进行病证验证的中医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神医。

來自學社: 中医基础研究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