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8|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外篇卷7天運詩解1至仁非仁孝悌不及忘親忘我無爲兼忘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2-28 15: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外篇卷7天運詩解1至仁非仁孝悌不及忘親忘我無爲兼忘

題文詩: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也其,爭於所乎?

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

抑或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抑或運轉,

不能自止?雲爲雨乎?雨爲云乎?孰隆施是?

孰居無事,淫樂勸是?風起北方,一西一東,

有上仿惶,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

敢問何故?巫咸祒曰:來吾語汝.天有六極,

五常之行,帝王也者,順之則治,逆之則凶.

九洛之事,治成德備,監照下土,天下戴之,

此謂上皇.商太宰盪,問仁莊子.莊子對曰:

虎狼仁也.曰何謂也?莊子謂曰:父子相親,

何爲不仁.盪問至仁.莊子乃曰:至仁無親.

曰盪聞之,無親不愛,不愛不孝.若謂至仁,

不孝可乎?莊子曰否,至仁尚矣,孝固不足,

以言之此,非過孝也,乃言孝也,不及至仁.

南行至郢,北面不見,冥山何也?去之遠也,

故此而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

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

易而兼忘,天下難也;兼忘天下,易使天下,

兼忘我難.德遺堯舜,而不爲也,澤施萬世,

天下莫知,豈直太息,言仁孝哉?孝悌仁義,

忠信貞廉,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不足多也.

故曰至貴,國爵摒焉;至富國財,摒焉至願,

名譽摒焉.至道不渝.真情永恆,非名非利.

【原文】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1)?日月其爭於所乎(2)?孰主張是(3)?孰維綱是 (4)?孰居無事推而行是(5)?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6)?意者其運轉而不 能臼止邪?雲者爲雨乎?雨者爲云乎?孰隆施是(7)?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 (8)?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仿惶(9),孰噓吸是(10)?孰居無事而披拂是 (11)?敢問何故?』巫咸祒曰(12):『來,吾語女。天有六極五常(13),帝王順 之則治,逆之則凶。九洛之事(14),治成德備,監照下土(15),天下戴之,此謂上皇(16)。』
【譯文】

天體在運行嗎?大地在靜止嗎?日月在爭著回到各自處所嗎?誰主宰這些?誰維繫這些?誰閒居無事推動而使其運行?或者是有機關控制使其不得已才這樣的嗎?或者是其運行起來而不能自行停止嗎?雲變成了雨嗎?雨變成雲嗎?是誰在興雲降雨?桌誰閒居無事爲享樂而助長此事嗎?風從北方興起,一會吹向東,一會吹向西,又上升空中盤旋環繞,是誰呼吸造成的嗎? 是誰閒居無事鼓動出來的嗎?請問這些都是什麼原因?』巫咸祒說:『來吧! 我講給你。天具有六極五常,帝王順應它則天下得到治理,違背它就有災禍。 遵行九種治理天下之大法,則天下太平道德完備,光輝照臨天下,受到萬民擁戴,這就叫至上之君王。』

【注釋】

(1)運:運行。處:靜止。

(2)爭於所:爭著返回各自處所。

(3)孰,誰。主張:猶主宰。

(4)維綱:維繫之意。 (5)推:推動。
(6)意,作抑,表推測。機緘:意爲天地日月運行或許受某種機關控制。機,機關。緘,封閉、 關閉。
(7)隆:興,指興雲。施:降,指降雨。

(8)淫樂:古人把雲雨視爲陰陽交和而成,故言淫樂。勸:勉勵,助長。

(9)一東一西:一會兒吹向東,一會兒吹向西。有上彷徨:又升上空中,盤旋環繞。

(10)噓吸:吐氣與吸氣。
(11)披拂:鼓動,如鼓動風箱,使風吹出。

(12)巫咸祒(zhāo):虛擬人名。他說不取。

(13)六極:四方上下之極。五常:金木水火土五行。
(14)九洛:傳說大禹治水時,有神龜出洛水,背上有書,稱洛書。上面載有九種治理天下之大法,即是【尚書·洪範】篇的九疇。九洛即指此。
(15)監照下上:照臨天下。
(16)上皇:至上之君,行無力而治的帝王。


【原文】

商太宰盪問仁於莊子(1)。莊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謂也?』 莊子曰:『父子相親,何爲不仁!』曰:『請問至仁。』莊子曰:『至仁無親(2)。』太宰曰:『盪聞之,無親則不愛,不愛則不孝。謂至仁不孝,可乎?』 莊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過孝之言也,不及孝
之言也(3)。夫南行者至於郢(4),北面而不見冥山(5),是何也?則去之遠也, 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6);以愛孝易,以忘親難(7);忘親易,使親忘我 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8);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9)。夫德遺堯舜而不爲也(10),利澤施於萬世,天下莫知也,豈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11)! 夫孝悌仁義,忠信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12),不足多也(13)。故曰: 至貴,國爵並焉(14);至富,國財並焉(15);至願,名譽並焉(16)。是以道不渝(17)。

【譯文】
    宋太宰盪向莊子請問仁。莊子說:『虎狼,就有仁心。』問:『爲何這樣說呢?』莊子說:『虎狼之父子』相互親愛,爲什麼說是不仁呢?』又問: 『請問什麼是最高的仁?』莊子說:『最高的仁沒有親愛。』太宰說:『盪聽說,沒有親就不會愛,不愛也就不會孝。說最高的仁是不孝,可以嗎?』 莊子說:『不是這樣,至仁是高尚的,孝本來就不足以說明它。前面說法不是以孝爲過,而是說孝還不足以盡至仁之義。

 往南去的人到達郢都,面向北方而不見冥山,是什麼原因呢?相去太遠也。所以說做到敬而孝容易,做到愛而孝難;做到愛而孝容易,做到忘親難;做到忘親容易,做到爲親所忘難;做到爲親所忘容易,而能兼忘天下難;做到兼忘天下容易,而使天下忘我難。遺忘堯舜之德而不去效法推行,功利恩澤施及於萬代,而天下無人知曉,何須優心嘆息而去講說仁孝啊!至於孝梯仁義,忠信貞謙八種美德,都是人們勉力從事而爲其役使的外在表象,不足以推崇稱道。因此說,至尊至貴者, 捨棄國家賜給之官爵;最富有者,捨棄一國之財富;願望得到最大滿足者, 捨棄名譽。所以能持守大道而不改變。


【注釋】
(1)商:指宋國。周滅殷後,分封其子孫子宋,宋爲殷商後裔,故亦稱商。太宰:殷周時官名。 『掌邦建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周禮天官】)爲六官中天官之長,爲輔佐國王治理政事之重臣。盪,太宰之名。
(2)至仁無親:仁爲慈愛,至仁則是愛之極致,於天地萬物一視同仁,無往而不親愛,無所偏私。 所謂民胞物與,泛愛無私。至此境界,一切皆任性自然,無私意親近,故稱無親。
(3)過孝:以孝爲過。不及孝:以孝力未達未盡其義。此句意爲,至仁無親的說法,不是把孝看成過,而是把孝看成不及,即未達未盡至仁之義。至仁無親的境界要比孝高得多。

(4)郢(yǐng):古地名,在今湖北江陵北部,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
(5)冥山:北海山名,或出於虛擬。

(6)以敬孝易,以愛孝難:由敬而孝容易做,而由愛而孝則很難。莊子認爲:敬表現於外,有形跡可循,只須按一定的規範要求去作就夠了。而愛須出自內心,真心誠意,表里如一,故難。
(7)這句話的意思是:由愛而孝,還是有意爲之,忘親而孝,則是真情的自然流露,發自本性,出自自然,不是有意而爲。忘親:對親行孝而不知爲孝,已達忘孝之名的境界。
(8)使親忘:使親亦不見我之孝。兼忘天下:將忘親推而廣之,對天下行無爲治。如老子講:『聖人下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下仁,以萬物爲芻狗。』其『下仁』就是『兼忘天下』,任天下自生自成,自足其性,實爲『至仁』也。
(9)使天下兼忘我:『使親忘我』之延伸,使天下人亦不見我之仁,我之仁無形跡,達到物我兩忘,混而爲一,才爲至仁。
(10)遺:遺忘。遺忘堯舜之德而不去效法推行。此爲『兼忘天下』也。
(11)豈直:何須。太息:深自嘆息。大,音太。
(12)役其德:爲修德而被役使。即爲達到孝涕仁義、貞廉忠信八種德行而勉力從事,舍己效人, 疲勞身心,以修八德,實則爲其所役使。
(13)多:稱道,崇尚之意。
(14)國爵:國家賜予之爵位。並,讀作屏,除卻、捨棄之意。 (15)國財:一國之財富。
(16)至願:願望得到最大滿足者。
(17)渝:變。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 · 【莊子|主題: 23, 訂閱: 2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