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20|回覆: 0

[中醫理論] 氣化之道·黃開泰講中醫養生篇

[複製連結]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氣化之道·開泰講中醫養生篇


天地氣交氣化有常,生命氣化活動有常。常,命也,道也。知常者明,不知常者凶。明者能容,明者能公,明者能利天下,明者能健康長壽,明者能生生不息。

升降出入是明,五藏陰陽是明,明的是天人相應的客觀,明的是生命之和的根本。實驗拒絕了天地氣交氣化,拒絕了活生生的人,生命不明,生命關聯性也不明,以此養生則殆,以此治病則罔。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中國文化知其常,守其道,故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的文化方向。
公者,命運共同體也。地球生物爲公,物種爲公,全人類爲公,此爲天下之大公。國家爲公,企業單位爲公,家族家庭爲公,此乃家國之小公。中國文化從小公著手,行大公之道,所以『術』之用,維護生機,益於生命之根本,既養我之命,又護小公、大公之生。

和爲貴,謙爲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維生、護生、養生,是文化之大道,是有德的達者、強者的最高目標。

中醫理論知其常,守其道,既有『法於陰陽』的原則性,也有『和於術數』的靈活性。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養生必法其道,治病必求其本。

術數者,人所發明,維生、護生、養生者也,其生命意義,最大價值在天下蒼生活得久,可持續,基本價值在活生生的人的健康長壽。不破壞生存環境,維護好和的自然關係,營造出文明和諧的社會,爲『術』之用的基本目的。以人爲本,補偏救弊,『和於術數』則能隨機應變而適宜於人。

不誇張地說,中國文化是最先進的文化,中醫理論是最先進的理論,只要人還在地球上生存,還存在社會形式,其人文價值無可替代。

在中醫文化,【黃帝內經】爲道,道以天人相應爲客觀,四時陰陽爲根本;【傷寒論】爲術,術用於活生生的人,把人當人,臨床病人爲本,客觀求實求是,辨證論治。循道,術無往不利;悖道,術難立寸功。

道術合一,道以馭術,術以載道。

天不變,道不變;道不變,人不變,『術』之用能合於道,於我則養生,於民則愈病。

中醫在數千年的實踐中,遵天道,循人道,『法於陰陽』的原則沒有變,『和於術數』的方法則隨機應變。天有不變之道,有氣交氣化之變,遵天道則能順從生命之根,循人道則能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所以中國文化主導『術』,具有與時俱進的內動力,中醫學『和於術數』,始終能保持現代化。

養生之術,『恬憺虛無』之德是主導,具體修爲在個人。【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突出了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養生原則,但其『節』、『常』、『勞』不是標準化的,是因人而異、隨機應變的,以生命之適爲標準。

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病之術,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不足者補之、有餘者瀉之爲原則,『隨證治之』都必須遵循,不能變。但因爲證候病機存在於活生生的人,寒熱虛實的程度、多少以及錯雜相兼的情況,臨床千變萬化,所以在原則規範下,實際的立法、處方、用藥,具體的溫清消補、君臣佐使,要靈活機動,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隨機應變是辨證論治臨床的靈魂。西化盛行時,很多人把隨機應變的辨證論治,說成是無原則、無規矩的漫無邊際,使中醫學術偏離了【黃帝內經】之道,違背了『隨證治之』之理,導致中醫越振興越衰敗。

人之生,外有天地氣化,內有五藏陰陽。脫離了自然,脫離了活生生的人,封閉在實驗室里,思維唯標準、唯規範,理論絕對權威,臨床必須服從理論標準規範,醫療沒有人性,不是以人爲本、把人當人的醫療。

人是差異化的人,生命是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天地有氣化活動,人有氣化活動,氣化活動變動不息,如奔流不息的河流,不同時間、不同地段有不同情況。生命在河流之中前行,不能用標準規範,用某個具體的實在,去認識、治療動態變化的活生生的人。

醫學理論不能隨機應變地『和於術數』,不尊重活生生的人以『隨證治之』,嚴謹的邏輯,清晰的標準,對應再精準,可能沒有好處,弊大於利。

氣化活動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升降出入,動態,多維,相因相應。地球有升降出入,則有生機;人有升降出入,則有生命。

【黃帝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遠,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

文化的基本問題是尊重人、尊重生命的問題。尊重人,尊重生命,本質是尊重升降出入的氣化活動,尊重四時、五藏、陰陽的客觀性,尊重多維時空動態的生命關聯性。

升降出入是天地氣交氣化的運行形式,也是活生生的人的氣化活動的基本形式。升,是自下向上的運行;降,指自上向下的運行;出,指由內向外的運行;入,指由外向內的運行。

升降相因,無升則無降;出入相用,無出則無所入,天地於是有生機,花鳥魚蟲、豺狼虎豹、人於是有生命。上升者是清、是陽,下降者是濁、是陰;濡養的,藏納而入;多餘的,泄之而出。生命調節之、平衡之,適應自然而生生不息。

氣化活動是活生生的人的氣化活動,存在於每一個我的體內,是自我感應,自我反應,自我調節的。

氣化活動在自然,有風寒署濕燥火等五運六氣之化,有春夏秋冬四時陰陽之變;在人等生命體,升降出入之變之化,既有自我出入的穩定性,又有天地升降的順應性。

一講實驗實證,一講顯微鏡邏輯,沒有看不見、摸得著、拿得出的物質化證據,氣化活動就玄了,就虛了。

生命的氣化活動,以生命現象反應出來,內有其應,外有其象,是自然客觀的,不是實驗主觀的;存在於活生生的人,不在顯微鏡下。

【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論】: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故可爲解。下有漸洳,上生葦蒲,此所以知形氣之多少也。陰陽者,寒暑也,熱則滋雨而在上,根荄少汁,人氣在外,皮膚緩,腠理開,血氣減,汗大泄,皮淖澤。寒則地凍水冰,人氣在中,皮膚致,腠理閉,汗不出,血氣強,肉堅澀。』

『人氣』在中、在外的變化,因應陰陽寒熱而動,有象可察、有象可證。但其象,是生命之象,是動態變化之象,是多維聯繫之象。封閉的實驗室、靜態的顯微鏡,可以看見物質之象,分子原子之象,看不見生命之象,看不見人與天地相參、因應聯繫的象。
生命之象是生命體驗的象,生命之神爲本,生命之氣爲應,生命之形爲變,存在於活生生的人。離開人,得不到生命之象,分子原子,基因蛋白在顯微鏡下雖然是無比地真實,但因爲缺乏天人相應的客觀基礎,沒有氣化活動的升降出入,與活生生的人沒有多大關係。
生命之象是五藏陰陽多維關聯性的外在反應,有顯性的,有隱性的,有自覺的,有他覺的,所以中醫臨床,望、聞、問、切全方位收集疾病現象,綜合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偽存真,去認識疾病本質,判斷證候病機。
在活生生的人,同一症狀,反應不同病機,同樣病機,有不同症狀。『至虛有盛候,大實有羸狀』,『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疾病現象和病機本質的聯繫,在活生生的人不是機械、線性的聯繫,具有順逆、正反、多向、不確定的特徵,機械還原——刻舟求劍的標準化、照貓畫虎的規範化與辨證論治背道而馳,對中醫文化、中醫臨床極爲有害。
每個人都有氣化活動的生命體驗。如遇冷,起雞皮疙瘩;遇熱,出汗;餓了進食,勞累了疲乏。熱傷津、瘀血阻、寒氣傷,津液不能上潮,會口乾舌燥;中焦寒、脾失運、氣下陷,水谷不能運化,有腹瀉便溏,……。
餓、疲乏,是消耗過大的氣化反應,在病機多虛;雞皮疙瘩,多是對寒的氣化反應,出汗多是對熱的氣化反應。口乾,是津液不足或敷布失常的氣化反應,在病機也許熱盛、也許寒凝,也許陰虛。腹瀉便溏,是水谷精微的氣化失常,在病機也許中焦虛寒,也許脾陰虧虛,也許胃腸積滯。但究竟如何,實事求是地『辨症求機』,才能『知犯何逆』。
生命之象不是孤立的、靜態的,有升降出入的生命聯繫,有相因相應的病機本質,臨床就診病人的寒熱多少,虛實真假,不『辨症求機』,是不可能『知犯何逆』的。
我們處在物質文化的語言體系形成的西方文化環境之中,習慣西方文化思維,遵從物理法則,認同實驗客觀,線性邏輯、機械還原,早已經成爲了一種文化習慣,思維習慣。我們困在實驗室里走不出來,把生命本質與物質真實等同起來,用實驗的物質分析取代活人的氣化活動,用西醫的循證醫學來現代化中醫、評判中醫,我們就做不到『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振興中醫沒有希望。
在中國文化的人道,所有文化理論、技術的理性有爲,爲活生生的人服務,『和而不同』。和,和在人,和在生機;不同,是科學等文化之術的不同。不同的科學等文化之術,歸結於人,有生命大義,是『和而不同』的意義所在。
西方文化講競爭、講功利、講個人中心、自我價值爲重,財富經濟至上,沒有生命大義,文化之術不能『和而不同』,而是哪一種理論技術強勢,發展快,這種文化力量便成爲其它文化理論的主導者。
在現實世界,物理法則至高無上,經濟利益至高無上,先在的顯微鏡邏輯決定現在的認識,擁有的經濟財富評判文化的優劣,科學等文化之術沒有活生生的人的歸屬,沒有『和』的原則,野性之爭越來越規模化,越來越冷酷,地球生機越來越糟糕。
在西方文化中,文化被分爲了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而且分科越來越精細。中國的學者、權威,運用西方文化思維,也將人文獨立出來,成立什麼人文學院、人文系。文化被撕裂了,理論被零碎化了。
嚴格說來,所有文化都是人發明創造的,是爲人服務的,都應該維護地球生機、維護人的生機。人在文化之中,永遠處於主體地位,是文化的主人,是科學等文化之術的決定者、領航者,因此說凡是文化,都屬於人文,在人文之外並沒有一個特殊的,不爲人服務的文化系統。
科學等文化之術太強勢了,西方勝王敗寇、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主導的文化精神,令人臣服於科學,拜倒在實驗室、顯微鏡的腳下,所以將文化都冠之以科學,然後把文化分裂開,才有了所謂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
人是自然完整性的,文化體系是有機整體,有文化精神的統一,有文化之術的分別,有『和而不同』的協調。因爲重物、重人的不同,世界文化有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因爲『術』的分別,有了數學、物理、化學,醫學、建築、軍事等等的不同。
『和而不同』是中國人道文化主導『術』,掌控文化的反映。追求不同,遠離和,之西方物道文化主導『術』的反映。
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劃分,沒有人文精神的統一,科學等文化之術各行其是,強勢的文化之術,就成爲主宰。文藝復興前的西方,宗教文化最強勢,社會以宗教爲中心;文藝復興後的西方,物理法則的最強勢,社會以科學爲中心。
沒有人的文化統一,醫學在物理法則的控制下,理論分裂爲心理學、生理學,內分泌、心血管,消化科、五官科等等不同學科,人在學科理論的眼裡,不過是一塊塊組織,一個個細胞,臨床醫療也就沒有了把人當人的理論條件。
以人爲本來認識文化,文化的分別,不外文化之道與文化之術的分別,把文化分別爲人文和自然,把物理法則的文化和以人爲本的文化並列起來,物理法則控制下的科學等文化之術,藐視人的存在,把人物質化,背離爲人服務的宗旨,人必然失去在文化中的主體地位。
客觀實際多種多樣不可勝數,理論知識浩如煙海,最終都要統一到人,統一到人的生存關係,服務於人的生命。
百川歸海,文化歸命,理論爲人。缺乏以人爲本的統一性,沒有天人合一的生命航向,人就邊緣化了。
中國文化、中醫學數千年來,秉持『天覆地載,莫貴於人』的人文精神,『民爲貴,君爲輕的』的政治理念,科學等文化之術的發明創造和實踐運用,謹守著生存關係之和的底線,堅持著爲人服務的方向,所以數千年來,雖然在絕大多數時候領先西方文化,有都江堰、卓筒井[1]、趙州橋、萬里長城,有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等等科學成就,但沒有影響地球生機,沒有破壞生存環境。
西方文化沒有活生生的人的歸屬,科學等文化之術不是以人爲本的,也沒有維護生機的自覺性,缺乏服務於人的覺悟,文藝復興之後,很快有了機械化,煤、石油、天然氣被大量挖了出來,農藥化肥等化學物質被創造出來,醫療有了和細菌病毒對抗的抗生素,熱兵器、原子彈、細菌戰、生物戰,戰得天昏地暗,戰得屍骨成山。
西方文化沒有以人爲中心,人不是科學等文化之術的主人,而是科學等文化之術的研究對象、改造對象。文化人離文明越來越遠,越來越不知道如何認識人、認識生命,如何維護生存環境,改善生存狀況了,甚至不知道什麼叫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人。
隨著科學等文化之術的發展,人不斷被文化之術所淘汰。工業化淘汰了農民,流水線淘汰了傳統工業工人,智能化淘汰了手工工人,甚至將老人、文化條件落後地方的人們,排斥在了主流社會之外,弱勢者和強勢者的生活狀況天差地別。
文化以文化自身爲本,『術』各有類,『術』之道便是文化之道,人爲文化服務,而不是文化爲人服務。目中無人,當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文化的創造物具備了自我意識,自我學習能力,不需要人研究,自身就能發展之後,人對於文化還有存在意義嗎?
西方文化把人與文化的關係顛倒了,人必須適應科學等文化之術,否則就活得累、活得苦,甚至活不下去。
活生生的人爲文化的歸屬,天人相應的氣化活動是人的生命本質。在物理法則的文化氛圍里,人物質化、數據化了,沒有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觀,不知道氣是什麼,化的是什麼,養的是什麼了
現在的我們,處於西方文化語言的包圍之中,一線城市的不少購物中心,凸顯是外文,曲里拐彎的線條爬滿了各式各樣的招牌,說了一輩子中國話、用了一輩子中國字,走進這樣的購物中心,兩眼一抹黑,不知道是賣什麼的。電腦、手機和許多家用電器等,洋文更是普遍,中文難覓,就連很簡單的字如『開』、『關』,也都不是中文,而是『ON』、『OFF』。
爲什麼在中國,中文不能爲主,洋文爲主?不突出中文,突出洋文?『公知』們打著世界接軌的旗號,極力淡化中國文化,醜化中醫理論。世界接軌,是我與世界接軌,以我爲主,我都沒有了,就不是接軌了,而是賣身爲奴了。
西方文化語系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中國文化、中醫學『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有著極大的文化阻力。
有人把中醫復興寄托在中醫標準上,認爲中醫衰敗是沒有標準,意思是沒有隨科學的進步而進步。請問,動態變化的地球生機,實驗能夠還原,真實再現嗎?相因相應、隨機應變的生命,實驗能夠造模,無差異地複製嗎?
中醫與西醫,一是生命醫學,把人當人;一是物質爲本,把人當物。物可以標準,人不能標準。知物,知的是靜態共性存在,把人化物,用物質屬性取代生命屬性,合理嗎?文化爲人服務,有生命大義,前提是文化要尊重自然知自然,尊重生命知生命,尊重人知人。
中國文化的語系,是天人合一的語言體系,是尊重自然知自然,尊重生命知生命,尊重人知人後發明創造出來的;中醫學的語言體系,是尊重自然知自然,尊重生命知生命,尊重人知人後發展出來的。所以中國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爲根基,循天道走人道;中醫學理論把人當人,天人相應爲客觀,個體生命真實爲真實。
氣化活動是自然的真實,是生命的真實,是存在於每一個生命體的真實;是自然客觀,多維時空,動態關聯,天地相應,人事相關的真實。形態肉體的實驗認識,小白鼠得來的營養理論,形成了我們的生命觀、養生觀、醫療觀,迷信醫療儀器,熱衷於實驗體檢,被保健保健品迷惑了。
生命是自然的生命,人是活生生的人,升降出入的氣化活動,離不開升降之日月,寒熱之四季,人情之社會,五穀、五果、五畜、五菜之飲食,……,。
早起太陽升起,生命陽氣因應上升,盛於外;晚上太陽西落,生命陽氣因應內收,養於內。春溫,萬物復甦,人氣生發;冬寒,萬物潛藏,人氣內藏。人性溫暖的社會,生存壓力小,情感多和;野性之爭的社會,生存壓力大,情感多惡。
生命有物質基礎,但成就生命,成就健康並不是物質本身,而是物質的內外出入,上下升降的氣化活動。
從外入內的物質,飲食爲主。外在飲食進入人體,在升降出入的氣化活動作用下,清濁升降,各行其道,各有其用,『陰平陽秘』自調、自穩、自平衡,飲食物才能養生。
營養素的分析、配比並不重要,實驗室里認識得再清楚,分析得再精確,吃進去之後,肯定不會毫無變化。吃進去的和沒有吃進去的,進入氣化活動與沒有進入氣化活動,有質的區別。
氣化活動是個體實在的,不同個體遵循升降出入的共性,但多少的分寸、時間的尺度有所不同。尊重的生命以養生,實質就是尊重我自己的氣化活動,在『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的指導下,養成順應自然的生活習慣。
生命的常態,概括抽象,就是陰陽的升降出入,有其位,有其序,應其時,和其度。所以『法於陰陽』守其常,守其常則生、則久;『和於術數』應其變,能應變者能養生,能愈病。
[1]卓筒井,『世界石油鑽井之父』,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卓筒井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是世界工業文明的活化石。位於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境內。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