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32|回復: 0

[其他] 【鹖冠子】卷上4天则诗解4法公取政非听为民

[複製鏈接]
鹖冠子】卷上4天则诗解4法公取政非听为民
题文诗:
法章物,至公至信,而不自许,天之道也.
以为奉教,陈忠之臣,未足.法者曲制,
真法法情,真情公正,官备主用,官必公信.
举善也者,不以窅窅;拾过也者,不以冥冥.
决此非私,法之所贵.若磨不用,赐物虽诎,
有不效者.上下有间,于是设防,蔽并起.
政在私,而弗能取;重人掉权,而弗能止;
赏加无功,而弗能夺;法废不奉,而弗能立;
罚非其人,而弗能绝;不与其民,同心之故.
使释己,以上为心,教之所期.八极之举,
不能时赞,故可壅塞.昔有道君,取政,
非于耳目,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
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至听心听,
心听听情,真情至听,无所不听.道开而否,
未之闻也.见遗不掇,非人情也.天诛,
情人戮,不胜任也.为成求得,事之所期.
为之以民,以民为天,真情为民,道之要也.
唯民,弗之代也.圣王授业,所以守制.

原文
法章物而不自许者,天之道也。以为奉教陈忠之臣,未足恃也。故法者,曲制,官备,主用也。举善不以窅窅,拾过不以冥冥。决此,法之所贵也。若砻磨不用,赐物虽诎,有不效者矣。
上下有,于是设防知蔽并起。故政在私而弗能取,重人掉权而弗能止,赏加无功而弗能夺,法废不奉而弗能立。罚行于非其人而弗能绝者,不与其民之故也。
夫使百姓释己而以上为心者,教之所期也。八极之举,不能时赞,故可壅塞也。昔者有道之取政,非于耳目也。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道开而否,未之闻也。见遗不掇,非人情也。信情脩生,非其天诛,逆夫人僇,不胜任也。为成求得者,事之所期也。为之以民,道之要也。唯民知极,弗之代也。此圣王授业,所以守制也。
【注释】
42、法章物而不自许者,天之道也。以为奉教陈忠之臣,未足恃也。故法者,曲制,官备,主用也:『章』,章程,程式,明。『章物』,以物为程式。『不自许』,不自以为主。『侍』,依靠,信赖。『曲制』,曲为之制,即随物(事)而制。『官』,官府。『备』,预备,准备。『主』,君主。『用』,使用。

43、举善不以窅窅,拾过不以冥冥。决此,法之所贵也:『窈窈』、『冥冥』,皆晦暗不明状。『举』,推荐。『拾』,捡。『过』,过错。陆佃曰『不以潜晦举人之善,必著见而后置之;不以隐匿拾人之过,必发露而后废之』。此言依法之大公,不任人之私知也(吴世拱说)。『决』,挖,刻,引申为制订。『此』同『齿』,具体明确的法律条文。

44、若砻磨不用,赐物虽诎,有不效者矣:『砻磨』,切谷之器。『赐物』,即齿物。『』,不坚挺,不坚硬。『有』,又。『效』,功效。
45、上下有间,于是设防知蔽并起:『上下』,指君臣。『有间』,有间隙,不相合。『设』,设置。『防』,堤坝。『知』,疑作『制』,制作。『蔽』,蒙蔽。

46、故政在私家而弗能取,重人掉权而弗能止,赏加无功而弗能夺,法废不奉而弗能立,罚行于非其人而弗能绝者,不与其民之故也:『政』,政柄,政权。『取』,夺取。『重人』,贵重之臣。【韩非子·孤愤】『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谓重人也。』『掉』,摇摆,任意使用。『止』,制止。『夺』,剥夺。『废』,废弛。『奉』,奉行,遵守。『立』,树立。『绝』,杜绝。『与』,亲附,同心。张金城曰:『不与其民,谓好恶不与民共之也。』

47、夫使百姓释己而以上为心者,教之所期也:『释』,放下。『以上为心』,心里想着主上。『期』,期望。

48、八极之举,不能时赞,故可壅塞也:『时』,及时。『赞』,训告,告明。『壅塞』,堵塞。

49、昔者有道之取政,非于耳目也。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取』,听取。『政』,政见。『于』犹『以』。『太山』同『泰山』,喻大物。
50、道开而否,未之闻也。见遗不掇,非人情也。信情脩生,非其天诛,逆夫人僇,不胜任也:『道』,大道。『开』,开通。『否』音『痞』,闭塞。『遗』,路遗之物。『掇』,拾取。『人情』,人之常情。『信情』,任情(张之纯)。『修』通『循』。『生』通『性』。『循性』即顺性。『非』,违也。『逆』犹『拒』。『 僇』同『戮』,杀。【黄帝书·法经·论约】『不循天常,不循民力』,『不有人戮,必有天刑。』

51、为成求得者,事之所期也。为之以民,道之要也。唯民知极,弗之代也。此圣王授业,所以守制也:『为』,作为。『成』,成功。『事』,做事。张金城曰:『此言尽人事所以知天命,程效计功以致成功者,事之所期也,不可舍人事而徒恃天命也。』『以民』,谓以民心,即根据百姓之意愿。『道』,为成之道。『要』,关键。『唯』同『为』,因为。『极』,事物的标准。『代』,代替。『弗之代』,言君不能代民。『受业』犹承业。『守制』,恪守先王之制。
译文
法令以物为程式,而不自以为主,这是天行之道。虽合天道,然以之为奉教陈忠之臣,则不值得依赖。法令随物事而制定,是官府预备为君主使用的。

依法之大公,不任人之私知。制订具体明确的法律条文,这是法制所重视的。这就如同砻磨切谷,如果无齿或齿刻不坚,则治事亦无功效。

君臣不合,于是就会设置堤坝、制作蒙蔽之事并起。于是就会出现政权在大夫之手而不能夺取,重臣擅权而不能制止,赏赐加于无功之人而不能剥夺,法度废弛而不能树立,处罚行于无罪之人而不能杜绝,这都是不与民亲附的原因啊。

让百姓放下自己,心里想着君上,这是教化所期望的。如果八极之举不能及时告明,那就可能是耳目堵塞了。古代有道之君听取政见不是凭耳目的。耳是主管听觉的,目是主管视觉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大道既然开通而犹有闭塞,还没有听说过呢。见道上遗物而不拾取,非人之常情。任情顺性,违天拒人,不由天诛,即有人戮。因其不能胜任也。努力作为取得成功,这是做事所期望的。根据百姓的意愿而作为,这是为成之道的关键。因为百姓知道事物的标准,所以君主不能代替他们。所以圣王承受祖业,恪守先王之制。


陆佃-鹖冠子注:天则第四
法章物而不自许者,天之道也。
夫法种种差别,稽之天道,岂得已
哉。姑以应世而已,甚不自是也。
以为奉教陈忠之臣,未足恃也。
此其势叉至於有法也。
故法者曲制,
曲为之制。
官备主用也。
官各守之,以备主用。
举善不以官官,
不以港晦举人之善,铃着见而后置之。
拾过不以冥冥,
不以隐匿拾人之过,叉发露而后废之。拾或#24作拾。
决此,
句。
法之所贵也。若聋磨不用,赐物虽讪,有不效者矣。
言庆赏者,励世磨钝之器也。然而赏不能、劝不胜、罚不能、叉不可,若砥砺不用之村而责有於无,玉帛虽卒##25,有不效者矣。
上下有,於是设防,知蔽并起。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故政在私家而弗能取,
政在大夫。
重人掉权而弗能止,赏加无功而弗能夺,法废不奉而弗能立,罚行於非其人而弗能绝者,不与其民之故也。
与民共之而上下以道相维,岂容至此哉。屋漏知之在下,船漏知之在上。
夫使百姓释己而以上为心者,教之所期也。八极之举,不能时赞,故可壅塞也。
所一谓无障者,四通六辟。岂疑八极之举而不能赞明哉。汤之问棘是已。
昔者有道之取政,非於耳目也。
神心恍惚俯仰之问,再抚八极之外,而里之前耳不能闻,墙之外目不能见,故圣人之政恃道,而不恃耳目。
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肤寸之问,.小物足以障之,何足恃哉。
道开而否,未之闻也。
此明道之足恃也。夫道开者,云雾不能碍其视,雷霆不能乱其听,虽柄在蚊睫而视之若嵩峰之阿,战於蜗角而听之若齐魏之哄,夫孰能否之。见遗不攘,非人情也。
言无是也。此申未之闻也之况。
信情修一作循生,非其天诛,逆夫人僇,
一本作逆天之人僇。不胜任也。
不畏天祸、人殃、死地,随之而将以修生,此如戴粒之蚁欲以冠山,何足以堪其任也。
为成求得者,事之所期一作明也
以为成功则天而得之,不得日有命者,无所期焉。是道也,非事也。
为之以民,道之要也。
民之所未安,圣人不强行;民之所未厌,圣人不强去。
唯民知极,弗之代一作伐也。
夫因人而不自任者,天也。民实知极,圣人岂侵越而代之。大司徒曰: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人使治之。
此圣王授一作受业,所以守制也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