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2|回復: 0

[儒家学说] 【孔子家语】卷8致思诗解(全版)7交长弃短有知无知死者自知

[複製鏈接]
题文诗:
孔子將行,雨而無蓋.門人有曰:子夏有之.
孔子答曰:商之為人,甚恡於財,聞與人交,
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也.楚王渡江,
见江中有,物大如斗,其圓而赤,直觸王舟,
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問群臣,莫之能識.
王使使节,聘之于魯,問於孔子.子曰此謂,
萍實者也,可剖而食,吉祥物也,唯霸也者,
為能獲焉.使者返告,遂食大美.久之使來,
告魯大夫,魯大夫因,子游問曰:夫子何以,
知其然乎?曰昔之鄭,過乎陳野,聞童謠曰:
楚王渡江,得萍實也,其大如斗,其赤如日,
剖而食之,甜如蜜也.此事将是,楚王之應.
是以知之.子貢問曰:死者有知?將無知乎?
孔子答曰:倘吾欲言,死之有知,將恐孝子,
順孫妨生,以送死也;倘吾欲言,死之無知,
恐不孝子,將棄其親,而不葬之.賜不欲知,
死者有知,之與無知,非今之急,後自知之.
有知无知,死者自知,存而不议,不妨孝子.
繁体
孔子將行,雨而無蓋蓋----[gài]盖(形声。字从艸,从盍(hé),盍亦声。『盍』意为『皿中食物已散去』,即『皿空』、『空皿』。『艸』指干草编织物。『艸』与『盍』联合起来表示『以干草编织物遮盖空器皿』。本义<名>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被覆物,<动>被覆).門人曰:『商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也有之.』(子夏名也)孔子曰:『商之為人也,甚恡恡----lìn.同『吝』於財,(恡嗇甚也)吾聞與人交,推其長者,違违wéi字从辵(chuò),从韦,韦亦声。『韦』意为『二皮相背』,引申为『二人相背』。『辵』与『韦』联合起来表示『二人背离,各奔前程』。本义:(相互)背离。违,离也。——【说文】违,远也。——【尔雅】其短者故能久也.』
注释苫----[shān],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李巡曰:『编菅茅以覆屋曰苫。——【尔雅】。按,覆屋用茅若苇。苇不白,惟茅白也。
孔子将行,雨而无盖古时马车上的伞盖。门人曰:『商即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恡恡,lìn,即『吝』,吝啬于财,吾闻与人交,推推重其长者,违避免其短者,故能久也。』
译文孔子将要出行,雨下起来车子却没有伞盖。有弟子说:『子夏那里有伞盖。』孔子说:『子夏的为人,非常吝惜钱财。我听说与人交往,要推重他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这样交往才能长久。』
【注】本记载,很好得诠释了『毋,友不如己者。』
繁体
楚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斗,dǒu,一、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量词。计算容量的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二、盛粮食的器具,酒器,圓而赤,直觸觸----触chù(形声。繁体字从角,从蜀,蜀亦声。『蜀』指『带有孔眼的网罩』。『角』与『蜀』联合起来表示『因猛烈抵物而断裂的角』。本义:因抵物而断裂、露出断口(孔眼)的角。残角。转义:<动>以角撞物,碰到)。用角抵人或物触,牴也。——【说文】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問群臣,莫之能識.王使使聘于魯,問於孔子.子曰:「此所謂萍萍----1.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萍,苹也。水草也。2.同『蓱』。古代对雨神『蓱翳』的省称實者也,(萍水草也)可剖而食也,吉祥也,唯霸者為能獲焉.」使者反,王遂食之,大美.久之使來以告魯大夫,大夫因子游問曰:「夫子何以知其然乎?」曰:「吾昔之鄭,過乎陳之野,聞童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此是楚王之應也.吾是以知之.」
楚王四库本作『楚昭王』,与【说苑】合。楚昭王(约前523年―前489年),芈(mǐ)姓,熊氏,名壬,又名轸(珍),楚平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满十岁的太子壬继位,是为楚昭王。楚昭王是楚国的一位中兴之主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碰撞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王使使聘诸侯之间互派使者问候于鲁,问于孔子。子曰:『此所谓萍实萍草的果实者也,可剖而食也,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使者反通『返』,返回,王遂食之,大美。久之,使来,以告鲁大夫。大夫因子游问曰:『夫子何以知其然乎?』曰:『吾昔之郑,过乎陈之野,闻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此是楚王之应应验也。吾是以知之。』
译文楚王渡长江时,看到江中有个大如斗,圆形,红色的东西,径直撞向楚王的乘船。船夫将这个东西捞了上来。楚王非常惊恐,遍问群臣,都不认识。楚王派使节到鲁国访问,就此事向孔子请教。
孔子说:『这就是所谓的萍草的果实,可以剖开食用,是吉祥的象征,只有能够称霸的国君才能获得。』
使者返回国复命,楚王于是刨而食之,味道非常鲜美。过了很久,楚国的使者又来鲁国访问,把这件事告诉了鲁国的大夫。大夫通过子游请教孔子:『先生何以知道其中的原委呢?』
孔子说:『我曾经到郑国去,在经过陈国都城的郊外,听到当地童谣:'楚王渡江获得萍草的果实,大得如斗,红得像太阳,刨而食之甜如蜜。」这是在楚王身上得以应验的征兆,所以我能知道这件事。』
繁体
子貢問於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將無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將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無知,將恐不孝之子棄其親而不葬.賜不欲知死者有知與無知,非今之急,後自知之.」
子貢問治民於孔子.子曰:「懍懍懍----lǐn形声。从心,禀(bǐng)声。本义:危惧,恐惧焉若持腐索之扞扞----hàn扞(『扞』是『捍』的古字),扞hàn◎同『捍』馬.」(懍懍戒懼之貌扞馬突馬)子貢曰:「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達御皆人也,以道導之,則吾畜也;不以道導之,則吾讎也.如之何其無畏也.」
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或者,还是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妨害,伤害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
译文子贡问孔子:『已死的人有知觉吗?还是没有知觉?』孔子回答说:『我如果说死者有知觉,恐怕会导致孝顺的子孙因过于重视丧葬而妨碍生者;我如果说死者没有知觉,又恐怕不孝之子抛弃父母,不好好给父母下葬。端木赐。你想知道死者究竟有无知觉,这不是今天的急于解决的问题,以后你自己会知道的。』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