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2|回復: 0

[医药临床] 温中止痛说二姜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二姜,即干姜、高良姜,二者同属姜科植物,均有温中散寒之功,临床常相须为用,故名二姜。但细究起来,二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干姜,又名淡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干姜性味辛、热,入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之功,本品辛热,入脾肺而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故可治疗脘腹冷痛,寒饮咳喘。〖本草纲目〗言其『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名医别录〗言其『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珍珠囊〗言『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药理研究表明,干姜有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并可直接兴奋心脏。姜酮和姜烯酮有镇吐作用,并有健胃和祛风作用。

高良姜,又名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茎。高良姜性味辛、热,入脾、胃经,有温中止痛之功,本品辛热,专祛脾胃寒邪,故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之效,〖本草纲目〗言其『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挥发油、高良姜素、高良姜酚等,其浸出液能提高胃酸排出量,并能兴奋消化机能,排除胃肠积气,在排气后出现较长时间的肠道松弛。

由此可知,二姜性味功用相同,均为辛热之品,为温中散寒要药,治疗胃寒脘腹冷痛。但干姜温中偏治脾,尤善温脾寒,善治脘腹冷痛、腹泻,并能回阳救逆,温肺化饮。高良姜温中偏治胃,尤善祛胃寒,善治胃寒冷痛、呕吐,且可止牙痛。现介绍几则粥疗方,供选用。

干姜粥:干姜10g,大米50g,白糖适量。将干姜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温中健脾,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肺虚寒、心腹冷痛、恶心呕吐、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纳差乏力、肠鸣腹泻、咳嗽痰稀、形寒背冷等。

高良姜粥:高良姜10g,大米50g,白糖适量。将高良姜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温中止痛。适用于恶心呕吐、脘腹冷痛等。

二姜粥:高良姜、干姜各10g,大米50g,白糖适量。将二姜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腹泻等。

干姜苡米粥:干姜10g,薏苡仁50g,砂糖适量。将干姜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砂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可散寒止痛,适用于寒痹,关节疼痛遇冷尤甚者。(胡献国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