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94|回復: 0

[儒家学说] 晋文公谲而不正 齐桓公正而不谲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8-22 16: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延章按:仁义礼智信五德,缺一必非君子。

有的人诚实守信,处事智辨,礼贤下士,但是无义不忠,则近于谲矣。

忠义者天下为公,仁及百姓,然后能礼能信,则可以为正矣,故五德之行,以仁义为先。

晋文公谲而不正 齐桓公正而不谲

晋文公谲而不正 齐桓公正而不谲

论语·宪问篇·十五章·晋文公谲而不正·原文

简体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正體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口语解释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循正义,齐桓公正义而不用诡诈。』

延章按:春秋时期,上有周室王道,齐桓公以忠义为先,登基之後,不计前嫌,起用公子纠的家臣管仲为相,并从其议倡导『尊王攘夷』于诸侯,齐桓公之德,实以天下为公,故孔子谓之正而不谲。晋文公流亡时期,得济于诸侯,至于执事,则牙呲必报,悉从私好,虽有礼智信之誉,而实谲也,无大公之义,是谓之不正也。

齐桓公倡导尊王攘夷并举行会盟

齐桓公倡导尊王攘夷并举行会盟

齐桓公倡导尊王攘夷并举行会盟

注释

晋文公:名重耳,晋献公之子,曾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终主晋国,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

谲而不正:谲,诈也,即诡变、诡诈。正,正法、正道。钱穆:『谲正之比,盖兼两人之用兵与行事言。用兵犹可谲,行事终不可谲。』

齐桓公:名小白,齐襄公之弟。是五霸之首。按:齐襄公死后,公子纠与之争位,小白诈死,抢先登上君位,于是赦免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并起以为相。桓公在管仲辅佐下,提出『尊王攘夷』,组织首止会盟、葵丘会盟等,在华夏不绝如缕的时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扶持华夏,功劳巨大

管仲拜相

管仲拜相

管仲拜相

先贤注疏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二霸之事也。

江熙曰:言此二君霸迹不同,而所以翼佐天子、绥诸侯,使车无异辙、书无异文也。

郑康成曰:谲者,诈也,谓(晋文公)召天子而使诸侯朝之。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是谲而不正也。

马融曰:(齐桓公)伐楚以公义,责苞茅之贡不入,问昭王南征不还,是正而不谲也。

朱子曰: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徐英曰:文谲桓正,不独两公为然。文公诸臣皆谲之流,桓公诸臣皆正之流也。〖木瓜〗之篇,美桓公之;〖下泉〗之什,怨文公之。两公谲正,见于诗人之辞矣。

刘宗周曰:五伯莫盛于桓文,皆假之也。而就事而论,正谲辨焉,桓文之事在征伐会盟会盟之大者,于齐则盟于首止,定太子以安王室;于晋则盟于践土,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假尊王之义,而正谲分征伐之大者,于齐则伐楚,责包茅之不贡;于晋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并假攘夷之义而正谲分。故夫子大阐其微云。

钱穆曰:齐桓晋文皆以霸业尊王攘夷。今就本文论,显有桓胜于文之意。此下两章,孔子皆极称齐桓、管仲,然〖论语〗甚少称及晋文,孔子之意,岂不可见?又下章,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此即桓之正。晋文便不能及此。惟齐桓一传而衰,晋文之后,世主夏盟,常人以成败之见,皆艳羡于晋文,孔子独持正论,固非为两人争优劣。

〖经义述闻〗曰:晋文能行权而不能守经,齐桓能守经而不能行权,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也。法而不谲,古人以为齐桓之过,则守正为齐桓之所长,权谲为齐桓之所短,较然甚明。然则晋文公谲而不正,亦是嘉其谲而惜其不正可知矣。

〖论语发微〗曰:(践土会盟)晋文用权道以正君臣,明王法,而实非礼之正,故曰谲而不法。齐桓公知正不知权,亲亲之义先阙。及身受祸,五子争立,其后嗣不复振。晋文知权而不知正,故数世雄长中国,亦终不合于王道。惟圣人断之以义,而人事浃,王道备,成〖春秋〗之治,在可与立又可与权也

〖四书解义〗曰:世运自降而,王降而,风愈下则人心愈衰,然于短中取长,亦自有别。论其心术,均非王道之正;观其心事,亦有优劣之分。

陈祥道曰:齐桓公为会而封异姓,晋文公为会而灭同姓;桓责诸公以不贡天子,文会河阳以召天子;桓伐谭戎而不有,文灭而分其地;桓仇管仲而用,文亲舅犯而疑;桓寓内政以复古,文作三军以逼上;桓释沫之劫而遇以信,文念卫侯之怨而加以酖。此其正谲之不同也。晋文之谲非无正也,齐桓之正非无谲也。观其出定襄王以示民义,伐原以示民信,大搜以示民礼,于君之命有三辞之恭,于国之利有三罪之当,此晋文之正也。然谲不胜正,故谓之谲而不正。前事则兄弟争国,内行则般乐奢汰,外事则诈邾袭莒执陈,辕涛涂以致斁于诸侯,亲刁易牙开方以构于国,此齐桓之谲者也。然正能胜谲,故曰正而不谲若夫以王道观之,则桓公之正犹之谲也。昔孟氏子曰:春秋无义战;愚曰:五伯无王道

张栻曰:二君以功利为心为三王之罪人则同,然论其行事有谲正之异,则晋文固下于齐桓矣。

孟子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附录

郑汝谐曰:桓文之霸,非有意于尊周室也,特假是以号令诸侯耳。孟子察见其用心,故每每非之。夫子忠厚之心,不欲正言其失,惟微示其意。

程子曰:晋文公欲率诸侯以朝天子,也;惧其不能,故而行之,召王以就焉。人独见其召王之非,而不见其欲朝之本心,是以谲而掩其正也。齐桓本侵蔡,遂至于楚而伐之,责其职贡之不修,其行非正,然其所执之事正,故称其伐之正而不见其行事之本谲,是以正而掩其谲也。圣人发其心迹,使晋人勤王之志显,且使后世知慎所举而不失其正也。虽然桓文皆未为尽善也。圣人斯言,使知夫立意虽正,而用之之差,则反害其本意;又使人知夫所行虽正,而本意发之未善者,亦终不可掩也大抵始终一出于正,表里粹然而无疵乃为善耳

唐文治曰:文公反国之后,多亲小人,城濮之役,伐魏以诱楚,阴谋以取胜,且召天子狩于河阳,而使诸侯朝之,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是谲而不正也。夫子言此,以发其隐,盖〖春秋〗彼善于此之义耳

本章参考书目

〖孟子〗〖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学案〗〖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大义〗〖论语意原〗〖论语发微〗〖论语会笺〗〖经义述闻〗〖四书解义〗。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