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88|回復: 0

[儒家学说] 如有王者 必世而后仁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5-24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全文翻译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全文翻译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白话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于世间,一定要三十年时间而后才能使仁道行于天下。』

注释

王者:王,音wàng,指王天下。王天下者,指以仁道治天下者。按:学习圣人经典,当要明晰『王霸之辨』。『以德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

世:三十年为一世,也指『父子相继为一世』。段玉裁:『按父子相继曰「世」,其引伸之义也。从(卅)而曳长之。』按:王者行仁道于天下,必须教而化之,所以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

仁:在上者躬行仁义于上,为政以德,教化大行,则『草上之风必偃』,在下者自然感而化之,民心向善,天下太平。〖礼·经解〗:『上下相亲之谓仁。』朱子:『仁,谓教化浃也。』

先贤注疏

朱子曰:王者,谓圣人受命而兴也。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如有受天命而王天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

〖汉书·刑法志〗曰:王者乘衰拨乱而起,被民以德教,变而化之,必世然后仁道成焉。

钱穆曰:王者起,一天下而治之,与善人为邦不同,然求仁道之化行于天下,亦必以三十年为期。盖旧被恶化之民,经三十年一世而皆尽,新生者渐渍仁道三十年,故其化易成。

程子曰:周自文武至于成王,而后礼乐兴,即其效也。或问:『三年、必世,迟速不同,何也?』曰:『三年有成,谓法度纪纲有成而化行也渐民以仁,摩民以义,使之浃于肌肤,沦于骨髓,而礼乐可兴,所谓仁也。此非积久,何以能致?』

郑康成曰:周自太王、王季、文王、武王,圣贤相继四世,周道至美。武王伐纣,至成王乃致太平,由承殷纣敝化之后故也。又云:圣人受命而王,必父子相承,而后天下之民能仁也。(〖正义〗按:郑以周之王业,肇基太王,历三世至武王,受命而有天下。武王承大乱之后,胜殷未久而崩。至成王六年,乃制礼作乐,功致太平。以周承殷纣之后,俗敝已久,难可卒化。)

〖论语后案〗曰:王者承乱离之后,统天下以归于仁,非三十年不可,周亦如此也。

颜延之曰:革命之王,必渐化物以善道。染乱之民,未能从道为化不得无威刑之用,则仁施未全。改物之道,必须易世,使正化德教,不行暴乱,则刑罚可措,仁功可成。

蔡节曰:善人涵养至于百年,王者化成。又曰『必世』,盖其化有浅深,故其效有迟速也。

张栻曰:使民皆由于,非仁心涵养之深仁政熏陶之久,莫能然也。此则非善人之所及矣

刘宗周曰:王者以圣人受命而王天下,其仁覆之德既以天下为一体矣。然而未仁也。仁则不徒肤革之贯通,而在精诚之融浃。有仁心、有仁闻,而天下各尽其性,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王者,久道之成,倘亦从一世中转动精神,施为有次第,德教有浅深,非必世何以臻此?天地万物生于仁,成于仁,圣人全天地万物之性,亦还之以仁而已矣。此非岁月俄顷之化可知也。惟发政施仁是收拾天下张本。圣贤俱从肯綮(qìng)处下手,非姑为空言无当者

按:在上位者必先躬自正心修身,为政以德,以仁心行仁政,养民而后教民,制礼作乐,教化万民,则民自然相感而化于下,道德成焉。且影响深远,泽被于后。(上下交化,君民一体。)

附录

〖汉书·平当传〗曰:自元帝时,韦玄成为丞相,奏罢太上皇寝庙园,当上书言:『臣闻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三十年之间,道德和洽,制礼兴乐,灾害不生,祸乱不作。今圣汉受命而王,继体承业二百余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然风俗未和,阴阳未调,灾害数见,意者大本有不立与?何德化休微不应之久也!祸福不虚,必有因而至者焉,宜深迹其道而务修其本。』

〖温故录〗曰:(〖汉书·食货志〗)『二十七岁余九年食,然后以德化流洽,礼乐成焉,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案依志言「必世后仁」,盖谓养而后教。食者,民之本;饥寒并至,虽尧舜在上,不能使民无寇盗;贫富兼并,虽皋陶制法,不能使强不凌弱。故王者初起,必先制田里,教树畜,使民家给人足。然后以礼义化导之。言『必世』者,量民力之所能,不迫切之也。

本章参考书目

〖礼记〗〖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后案〗〖汉书〗〖说文解字注〗〖温故录〗。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